愛伊米

李牧死而趙亡,國難當頭,為什麼趙王還要殺掉李牧?

熟悉春秋戰國歷史的朋友們,應該都知道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爭霸,戰亂不斷,在各方“大魚吃小魚”的對抗爭奪之下出現了強國逐漸統一的兼併現象。

秦國不斷開拓,逐漸開始了一統天下的征程,

在秦國統一天下的歷史過程中,最為關鍵也最廣為流傳的就是秦趙之爭。

相信即使不怎麼熟悉歷史的朋友也知道“圍魏救趙”、“秦晉之戰”等隨口就能說出來的歷史典故,從中可以窺探出一些歷史痕跡碎片:趙國和秦國的積仇宿怨由來已久。

我們耳熟能詳的“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就表現出了燕趙男兒抗秦救亡的血性與執著。

李牧死而趙亡,國難當頭,為什麼趙王還要殺掉李牧?

六國抗秦後期,只剩下韓趙魏三國,隨著韓魏兩國的逐漸沒落,只剩下了趙國燕趙壯士堅定不移地豎起來了抗秦旗幟,

秦趙二國就此開始了長達40年的漫長對抗。

為何氣勢如虹一舉攻破其他國家的秦國偏偏在趙國這邊吃了癟?秦國屢次不僅不能突破趙王的防線,還吃了好幾次敗仗。這是什麼原因呢?

除了荊軻這位歷史網紅名人為代表的燕趙男兒的誓死對抗,還有一位傑出的軍事名將——李牧。

他在抗秦時局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李牧英勇善戰,足智多謀,被後人譽為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後世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李牧死,趙國亡;趙國亡,六國滅。”可見李牧在抗秦中的巨大作用。

李牧死而趙亡,國難當頭,為什麼趙王還要殺掉李牧?

然而,國難當頭,明知李牧抗秦有功,而且抗秦戰爭不能沒有李牧的情況下,趙王卻殺掉了李牧。

結果就是最終趙王被俘,趙國滅亡,後來的歷史大家都知道了,趙國滅,六國滅,秦國一統天下。

為什麼趙王非得殺掉李牧呢?這到底是什麼一回事呢?

可以說趙國的滅亡是伴隨著猛將李牧被殺而引起的。

這是一觸即發的導火索,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回顧歷史我們發現,趙王殺掉李牧的背後,既有秦國離間的計謀,也有趙王人性的醜陋。

01 秦國設計李牧被殺

在李牧打得秦國措手不及的時候,本著“硬的不行只好來點軟”的軍事政治原則,秦王嬴政的謀臣王翦便獻計建議使用反間計,藉助趙王之手親自除掉李牧。

李牧死而趙亡,國難當頭,為什麼趙王還要殺掉李牧?

於是在秦王嬴政的安排下,一名秦國奸細悄悄潛入了趙國都城邯鄲。

一到趙國,這名奸細便開始四處散播流言蜚語,說“李牧要造反,李牧已經和副將軍司馬尚勾結了秦軍,一旦時機成熟,就將背叛趙國。

趙王一聽,火速就要收回李牧和副將軍司馬尚的兵權,讓他們給個說法。

然而木訥不善言辭的李牧竟然沒有解釋,秉承著自己一心為國,問心無愧的態度拒不接受命令。

這一下子就激發了趙王的暴躁因子,反覆施加壓力逼迫李牧上交兵權。

李牧死而趙亡,國難當頭,為什麼趙王還要殺掉李牧?

被“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思想侵蝕的李牧最終上交了兵權,離開駐地回朝覆命,最終的結果就是:李牧被賜死。

為什麼反間計一用便成功?

為什麼趙王不能對李牧多一些信任?難道人性就經不起考驗嗎?

回顧歷史,我們從存在就是合理的角度分析,李牧為何會被賜死?或許從人性的角度來分析會有答案。

因為李牧太過優秀恃才傲物,因為李牧不懂政治更不懂左右逢源,

常說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以上這些李牧都觸犯了趙王的底線。

那麼李牧觸犯了趙王哪些底線呢?讓我們具體分析。

李牧死而趙亡,國難當頭,為什麼趙王還要殺掉李牧?

02 鋒芒畢露引憤恨

我們知道趙國地處邊陲,除了在中原地區與秦國對抗之外,趙國還有一個惹人厭的敵人,那就是匈奴。

匈奴人仗著是遊牧民族,戰馬跑得快,時不時侵犯趙國北部地區,面對“抓不住又打不死”的匈奴人,戰士疲於應敵,日漸墮落;百姓苦不堪言,只能出逃。

趙國的邊關危機,一觸即發,此時李牧臨危受命,被趙王立即要求驅趕匈奴,保衛邊疆。

然而李牧上任後,並沒有激情地燃燒“新官上任三把火”,火速開展抗擊匈奴事宜。

而是下令“有敢捕虜者斬”,一點都不要求士兵攻擊匈奴,反而將邊關的財政大權攬入手中,與將士們整日喝酒吃肉。

李牧死而趙亡,國難當頭,為什麼趙王還要殺掉李牧?

作為歷史的後來人我們知道這是李牧的計策,在放長線釣大魚,可是當時的人們並不知道,尤其是趙王也不知道。

趙王問及李牧殲敵策略,李牧也拒不回覆,沒有向趙王解釋這是策略,直接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執行了。

趙王與朝中大臣看到李牧對邊關事務這麼不上心,非常憤怒,多次催促李牧起兵打仗,可無奈李牧拒不執行,趙王一氣之下解除了對李牧的任職。

然而繼任者能力不佳,多次對匈奴送人頭,邊關危急刻不容緩。

無奈之下,趙王只能重新起用李牧,

百般推辭的李牧在趙王保證不再幹涉李牧的承諾下才上任,

最終李牧將軍事計策施展,將十萬匈奴士兵圍殲。

李牧死而趙亡,國難當頭,為什麼趙王還要殺掉李牧?

這個事件揭露了趙王殺掉李牧的原因。

李牧領命抗敵卻拒不上報軍事策略,不解釋只執行,在君王看來就是一意孤行。

在趙王重新起用之時,又百般推辭,在高高在上的君王看來這就是赤裸裸的威脅,這是要逼著趙王低下高貴的頭顱承認,“我就是沒你不行”。

讓趙王保證不干涉具體事務,這在君王看來就是恃才傲物,看不起他。此時的趙王對李牧已經嫉恨很深了。

03 功高震主遭反噬

為了解決一統天下之路最後的障礙——趙國,秦國不斷髮起對趙國的進攻,然而在李牧的英勇抗敵下,在幾場關鍵的戰役中,秦國都沒有討到好處。

公元前233年,秦國兵分兩路進攻趙國,在南路攻破趙國10萬大軍的情況下,北路深入趙國大後方,企圖對趙國進行圍殲。

李牧死而趙亡,國難當頭,為什麼趙王還要殺掉李牧?

再次臨危受命的李牧率領雁門關守軍南下抗秦救國,策動圍殲戰,殲滅10萬秦軍。

公元前232年,李牧再一次頑強阻擊了秦王嬴政親率的數十萬大軍。

公元前229年,秦國再次發兵圍攻趙都邯鄲,要給趙國來一場滅國之戰。在李牧大軍嚴防死守面前,秦軍寸土未得。

在李牧的抵抗下,趙國與秦國對抗40年,可以說正是因為李牧的存在才使風雨飄搖的趙國才得以倖存。

然而,自古功高震主,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才高於世眾必毀之,李牧傲世獨立的才華和功勞引起了趙王的忌憚。

李牧死而趙亡,國難當頭,為什麼趙王還要殺掉李牧?

04 趙王的人性弱點

魏徵勇敢向皇帝直言進諫的故事,我們從小聽到大。

其實這個故事得以發生,除了應該讚揚魏徵的剛正不阿之外,更為關鍵的是還應該稱頌唐太宗李世民的胸襟。

如果沒有誇大的胸襟,怎麼能夠容忍一個人整天在你面前說來說去,整天指責你,搞得自己很沒有面子呢?

趙王就是一個顧及自己的面子,不信任下屬,內心懦弱,很沒有安全感的人。

一個成功的領導要敢於承認下屬比自己優秀,然而這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李牧死而趙亡,國難當頭,為什麼趙王還要殺掉李牧?

趙王做不到,面對處處優秀於自己的李牧,我自己的趙國卻需要處處依靠一個李牧,這樣的認知不斷碾壓著趙王的自卑底線。

同事是否又容得下另一個同事比自己優秀呢?李牧的同事做不到,同事的煽風點火,添油加醋說李牧擁兵自重,更是在趙王的傷口上撒鹽,在趙王脆弱的心靈上不斷跳躍碾壓。

正是趙王沒有安全感,不信任他人,所以秦王嬴政的離間計得以實現,

可以說趙王的人性弱點造成了李牧悲劇的原因。

05 伯樂不常有

看電視劇《功勳》時,彈幕上常有一句話飄過,那就是:

幸好有一個好領導。

因為領導老郝的理解與支援,扛住了上級的壓力,為于敏爭取到了較為充足的時間研究氫彈。

李牧死而趙亡,國難當頭,為什麼趙王還要殺掉李牧?

于敏

因為好友秀芝的離開,申紀蘭遭受到了巨大的誤解。

幸好有領導李隊長的支援與信任,申紀蘭得以繼續領導婦女運動,同時帶領西溝人民走向富裕,處處為人民服務,最後成為全國人大代表。

為了研究抗瘧藥物,屠呦呦被任命為523專案負責人,雖然前期軍代表作為外行人不是很理解,但是最後的理解與支援,使得屠呦呦得以安心研究青蒿素。

然而面對優秀的臣子李牧,趙王卻容不下,歸根結底是人性的缺陷,不能容忍別人比自己有才華有魄力。

同時李牧之死也少不了同朝大臣的推波助瀾,同事容忍不了比自己有才華的同事的事件比比皆是。

李牧死而趙亡,國難當頭,為什麼趙王還要殺掉李牧?

現實生活中也有,八點檔電視劇裡面同事的勾心鬥角,很多情況下也都是因為此事。

不因忌妒甚至憎恨別人的強大而採取極端行為,強大自己才是正道。

對於有才華之人,知道自己有才華有能力,也要做一個內秀的人。

一根筋的李牧只善於作戰,不善於搞政治,也可以說是沒有情商,面對趙王的脆弱自尊心,卻不解釋不示弱。

屢屢榮獲戰功,卻不知道隱藏鋒芒反而自視甚高,沒有顧及同朝臣子的傲嬌心理。

李牧死而趙亡,國難當頭,為什麼趙王還要殺掉李牧?

我們常說大智如愚,作為一個優秀的人,就像富不漏財一樣,才華也不能過於外露,

這是一個自我保護,也是一種處世之道。

當然,如果我們人人都有一顆單純之心,只對事不對人更不對情緒,也就不會傷害別人或被別人所傷害,但願我們都有一顆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