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拿破崙的指揮讓這場戰鬥成為經典戰役,也讓神聖羅馬帝國不復存在

這場戰役叫做奧斯特里茨戰役,發生在第三次反法同盟戰爭期間。因參戰方為法蘭西帝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俄羅斯帝國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弗朗茨二世,三國皇帝御駕親征,所以又稱“三皇之戰”,是世界戰爭中的一場著名戰役。

拿破崙的指揮讓這場戰鬥成為經典戰役,也讓神聖羅馬帝國不復存在

一、法軍總司令:拿破崙

法國皇家衛隊(Garde Impériale,近衛軍):指揮貝西埃爾元帥,人數:5500人和24門炮

第一軍團:軍長貝爾納多特元帥,人數:13000人和24門炮

第三軍團:軍長達武元帥,人數:6300人(包括2500名騎兵)和12門炮

第四軍團:軍長尼古拉斯·讓·德迪烏·蘇爾特元帥,人數:23600人和35門炮

第五軍團:軍長讓·拉納元帥,人數:12900人和20門炮

擲彈兵:軍長尼古拉·夏爾·烏迪諾將軍,人數:5700人

騎兵預備軍團:軍長若阿尚·繆拉元帥、親王,人數:7400人和36門炮

拿破崙的指揮讓這場戰鬥成為經典戰役,也讓神聖羅馬帝國不復存在

二、俄奧聯軍

總指揮:米哈伊爾·庫圖佐夫(實際指揮權在亞歷山大一世手上),左翼總指揮:巴克斯霍頓

俄羅斯帝國皇家衛隊(Russian Imperial Guard,近衛軍):指揮康斯坦丁大公,人數:6730步兵,3700騎兵,40門炮

沙皇右翼前鋒部隊:指揮彼得·伊萬諾維奇·巴格拉季昂中將,人數:9200步兵,4500騎兵和42門炮

巴克斯霍頓將軍左翼前鋒部隊:指揮米迦勒·馮·基恩米亞將軍,人數:3440步兵,3440騎兵和12門輕型火炮

法軍在奧斯特里茨以少勝多。突出體現了拿破崙的統帥才能,他把謀略與冒險,勇敢與靈活有機的相結合,始終掌握著戰役主動權。奧斯特里茨戰役在世界戰爭中都佔有相當大的地位,它滲透了拿破崙的軍事思想,也是拿破崙·波拿巴在其軍事生涯取得的最光輝的勝利,其用兵無論在戰略方面還是在戰術方面,都是無懈可擊的,而其反擊的時機也選擇得恰到好處。

昔日在馬倫哥會戰所犯過的錯誤,這次一個也沒有重演。由於在數量上明顯地處於劣勢,他便引誘敵人進攻其堅強的防禦陣地,此後,當敵人犯了放棄中央高地的嚴重錯誤時,他立即抓住這個稍縱即逝的機會,把敵人的兩翼隔開。事先,他曾詳細地偵察過地形,知道敵方的兵力部署並精確地預測了他們的計劃。難能可貴的是,儘管他在數量上處於劣勢,但他仍能保持適當的預備隊以左右戰局並實施追擊。

拿破崙的指揮讓這場戰鬥成為經典戰役,也讓神聖羅馬帝國不復存在

而聯軍則在計劃、組織和實施戰鬥行動方面一再嚴重失算(對敵情偵察不夠,錯誤地估計拿破崙軍隊採取消極被動的行動,對軍隊缺乏統一有效的指揮),官兵縱然英勇奮戰,卻未能挽回敗局。

奧斯特里茨戰役中,聯軍損失達到36000人,其中陣亡超過16000人,還有20000人被俘。此外還損失了186門大炮,45麵糰旗。法軍僅亡1305人,傷6940人 ,損失1麵糰旗。

1805年12月4日,弗朗西斯二世和拿破崙會談,達成停火協議。12月27日,奧地利和法國簽訂《普雷斯堡和約》。奧地利退出反法同盟,弗朗西斯二世取消自己“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封號。至此,第三次反法同盟瓦解,神聖羅馬帝國的歷史也告終結。拿破崙成為歐洲的霸主。

恩格斯在《奧斯特里茨》一文中曾這樣評價奧斯特里茨會戰和拿破崙的才能。他寫道:“奧斯特里茨被公正地認為是拿破崙最偉大的勝利之一,它最為有力地證明了拿破崙的無與倫比的軍事天才。

因為,儘管指揮失誤無疑是同盟國失敗的首要原因,但是他用以發現同盟國過失的洞察力、等待過失形成的忍耐力、實施殲滅性打擊的決斷能力和迅速擺脫失敗困境的應變能力——這一切是用任何讚美之詞來形容都不為過的。奧斯特里茨是戰略上的奇蹟,只要還存在戰爭,它就不會被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