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生活在一個“重女輕男”的時代是什麼感覺?

生活在一個“重女輕男”的時代是什麼感覺?

作者丨書房菌團隊·臨江居士

字數:1300字,閱讀時間:約3分鐘

中國的歷史上哪個時代最為重女輕男?

春秋戰國?秦漢?隋唐?

都不是。而是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為什麼這樣說?因為單從墓葬挖掘情況就可以看出來。

位於西安東郊的半坡遺址是最有代表性的案例,所以我們一起來看下這裡的出土墓葬情況。半坡遺址大體分為三個部分:主體部分是居住區,位於聚落中心;東邊是燒陶的窯場;北邊則是公共墓地。

生活在一個“重女輕男”的時代是什麼感覺?

我們單看公共墓地。

174座成人墓,絕大多數是一人一次葬,沒有後世那樣的男女合葬,所有成員一律平等。

只發現的兩座合葬墓,一座是4個少女合葬在一起,一座是兩個壯年男子合葬在一起,都是同性合葬。不過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說了:也不能說明重女輕男呀?

生活在一個“重女輕男”的時代是什麼感覺?

接著看。

半坡墓葬對女孩實行厚葬。如125號墓,有木作葬具,隨葬物很多,並且有珠、玉等裝飾品。對女孩厚葬,而不對男孩厚葬,說明女性對部族更為重要。不只是因為長大後的女人肩負生育、繁衍的重要職責,而是女性確實在母系氏族社會中處於經濟方面的核心地位。為什麼這麼說?

生活在一個“重女輕男”的時代是什麼感覺?

母系氏族社會處於人類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已經掌握了火和弓箭,這大大提高了人類征服自然的能力。但是,從半坡人獲取食物的方式來看,他們主要依靠原始農業,狩獵、捕魚、採集什麼的只是補充。而原始農業和採集工作,主要由女人來擔任,男人主要從事的打獵、捕魚只會讓部落“飢一頓,飽一頓”,而女人還要生養子女、製作陶器,毫無疑問女性的地位要高於男性。

為何男人不能獨立門戶?很簡單,生產力水平低下,一個男人養活不了一個家。所以不管男女,大家只好生活在一個部落裡,財產平均分配,共同獲取食物,共同抵禦外敵。這種社會結構頗像蟻群或蜂群,社會的主體是女人,不過男人的地位也並不低下,只能算一種各有分工的平等社會。

生活在一個“重女輕男”的時代是什麼感覺?

那他們結婚嗎?

很不幸,根據專家的考證和推斷,半坡人應該不是結婚制,而是走婚制。

什麼是走婚?

求禮諸於野。在今天雲南麗江的瀘沽湖畔,摩梭人仍然保留著這種“走婚”習俗。男女一生都各屬於各自的家庭:男人終身不娶,一生都與自己的兄弟姐妹生活,稱“外甥、外甥女”為“侄子、侄女”;女人終身不嫁,一生也與自己的姐妹兄弟生活,孩子跟隨自己。

生活在一個“重女輕男”的時代是什麼感覺?

那孩子是怎麼來的?

到了生育年齡,摩梭女人要舉行隆重的成人禮,成人禮後,她們可以“合法”地擁有生育權利。獲得她們芳心的男人,要到夜幕降臨之後,偷偷來到女人房裡,而一大早又要儘早離去。丈夫不在妻子氏族內生活,白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自己的氏族內生活。兩人生下子女,則歸妻子氏族所有。當然,他們的關係也是一夫一妻制,很多男遊客如果有非分之想,那是不可能的啦!

生活在一個“重女輕男”的時代是什麼感覺?

半坡人是不是一夫一妻的走婚制,現在難以證實,但墓葬偶有母子合葬而絕無一例成年男女合葬,則基本否定了定居在一起的結婚制。

我們通常所說的“姓氏”也透露了母系氏族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兩大時期的資訊。嚴格來講,“姓”是母系社會遺存,一般帶有女字旁的現代“姓”是母體部落,比如周之“姬”,秦之“嬴”,今之“姚”“姜”,都是如此;“氏”的部族則是從“姓”的部族中分離出來的,因此“氏”一定晚於“姓”而又多於“姓”,我們當代絕大多數的“姓氏”實際都是“氏”,什麼張王李趙遍地劉……都是“氏”。所以以後遇到帶有女字旁的“姓”名,要多注意一下他們,說不定他們是華夏民族最“根正苗紅”的老祖宗後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