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桓伊—“劍膽琴心,將軍本色” 該當如此!

頭圖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作者水雲初靜

《朝文社》(原《我們愛歷史》)為頭條號簽約群媒體

字數:3054,閱讀時間:8分鐘

“梅花一弄斷人腸,梅花二弄費思量,梅花三弄風波起,雲煙深處水茫茫。”當年,“情歌王子”姜育恆一曲《梅花三弄》伴隨著瓊瑤言情繫列劇《梅花三弄》的熱播,迅速火遍兩岸三地、大江南北,成為80、90後的一代經典記憶。

先不論瓊瑤阿姨的三觀正不正,她的中國古典文化的造詣是相當深厚的,我們都知道《梅花三弄》是一首中國著名的古曲,但我們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首古曲的創作者竟然是魏晉時期的名士兼名將——桓伊。

桓伊—“劍膽琴心,將軍本色” 該當如此!

有個故事說:王微之,對,就是王羲之的兒子,雪夜訪戴的那個王微之,他作為魏晉最顯赫的家族“王謝之家”出身的名士,行事最是放誕不羈,特立獨行。這日,王微之乘船去都城建康(今南京),船在清溪邊的一個渡口,他看到岸邊的路上駛來一輛車,船上有人告訴他,車上坐著大名鼎鼎的音樂家桓伊。

王微之一聽,立馬站到船頭衝車上喊:

“聞君善吹笛,試為我一奏

。”翻譯成白話文就是:“聽說你擅長吹笛子,為我吹奏一曲吧!”

桓伊知道船上之人是王微之,也知道他的大名,但是王微之這話說得非常無禮,也非常自大,憑什麼人家“善吹笛”,就要為你演奏啊!這要是一般人要麼不理會,要麼去找他理論,但是桓伊不是一般人,魏晉也不是一般的時代,他竟然下了車,坐在胡床上,拿出笛子吹奏了一曲。

笛聲深情悠揚,高妙絕倫。笛聲終了,桓伊登車絕塵而去,留下王微之站在船頭獨自回味。

桓伊—“劍膽琴心,將軍本色” 該當如此!

據說,桓伊吹奏的曲子就是著名的《梅花三弄》,一弄寒山綠萼,二弄姍姍綠影,三弄三疊落梅。桓伊所用的笛子叫“柯亭笛”,是東漢大才女蔡文姬的父親蔡邕製作的。柯亭是古代地名,那裡出產的竹子非常有名氣,蔡

邕不但是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還精通音律,他為了製作一枝好笛子,在柯亭的竹林裡挑選竹子,直到第十六根才選到合適的,製作了著名的柯亭笛,後來被桓伊所得,正是“寶劍遇名將”了。

這場邂逅,兩人一句話都沒有交談,這個故事被劉義慶記錄在了“名士的教科書”《世說新語》裡的《任誕》篇。

兩人相遇的地方後來成為了南京的一處名勝——邀笛步。

在《世說新語》“清溪聽曲”這篇裡有一句話很重要:“桓時已顯貴。”也就是說桓伊停下車來為王微之吹曲,並不是因為攝於王微之“王謝家族”、“王羲之之子”的威名,

而是魏晉名士灑脫放誕的性情使然,因為當時的桓伊“已顯貴”。

桓伊,字叔夏,小字子野,也稱野王(忽然想起《倚天屠龍記》裡的殷野王,大概來源於此),他出身東晉戰功赫赫的桓氏家族,父親是著名的將領、名士、音樂家桓景,有如此強大的家族背景,再加上桓伊本身富有軍事謀略,才幹優長,很快就顯露頭角,在大司馬桓溫軍中出任參軍。

桓伊—“劍膽琴心,將軍本色” 該當如此!

當時強大的前秦經常派兵侵擾東晉邊境,朝廷選拔能夠禦敵的軍事將領,桓伊脫穎而出,被任命為淮南太守。

桓伊到任後,一方面整備軍事、訓練部隊,一方面整頓吏治,安撫百姓,做好防禦準備,隨時準備應戰。

公元371年,桓伊聯合謝玄打敗了前秦將領王鑑和張蠔,因為禦敵有功,桓伊被封為建威將軍,出任歷陽太守。公元383年,前秦大王苻堅率領八十萬大軍南下企圖一舉滅亡東晉王朝。東晉以謝安為總指揮,

桓伊、謝玄、謝琰等將領率領八萬北府兵精銳,在淝水之濱打得苻堅落花流水、草木皆兵,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三大戰役之一“淝水之戰”。

桓伊一戰成名,封侯拜將,而王微之“清溪邀笛”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一個是戰功赫赫的將軍,一個是以行為怪誕聞名的世家子弟;一個狂傲地提出無理要求,一個雲淡風輕地從容應對;一個只為聽曲,一個只管演奏

。這樣的故事只能發生在魏晉。

魏晉時期著名的音樂家很多,

比如嵇康,刑場上一曲《廣陵散》成為絕唱,再比如阮咸,不但精通樂理,還自己創造了一種新的樂器“阮咸”。

但是音樂對他們來說更是彰顯名士身份的一種技能,而桓伊對音樂是近乎痴迷的愛,有一個形容痴情的成語“一往情深”,最初就是謝安用來形容桓伊對音樂的熱愛程度的。

《世說新語》記載:桓子野每聞清歌,輒換“奈何”!謝公聞之,曰:“子野可謂一往有深情。”

桓伊—“劍膽琴心,將軍本色” 該當如此!

桓子野每每聽到有人唱哀婉的情歌,都會非常感動,情不自禁地隨聲附和,宰相謝安說:“桓子野對音樂可真是一往情深啊!”

高山流水,知音難覓,謝安堪稱桓伊的知音。他們常常在一起討論音樂,甚至通宵達旦、廢寢忘食。

謝安世稱“風流宰相”,在魏晉名士中以“雅量”著稱,他的淡定是很有名的,淝水之戰時,前線激戰正酣,身為總指揮的他卻優哉悠哉地與客人下棋。前方捷報傳來,謝安看過一眼,放在一邊,繼續下棋。客人問,謝安平靜地答道:“小兒輩已破敵。”

就是這樣一個“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的堂堂大宰相,卻因為桓伊的一曲高歌感動地“泣下霑衿”。

那日,晉孝武帝在宮中擺宴,桓伊、謝安都侍坐在旁。孝武帝命桓伊吹笛,桓伊拿起柯亭笛吹奏了一曲,笛音清脆婉轉、抑揚頓挫、聽者如醉如痴,真可謂是“妙聲發玉指,龍音響鳳凰”(南北朝蕭衍《詠笛詩》)。

一曲吹畢,桓伊說:“臣彈箏的技藝不及吹笛,但也可以自成樂調,配合歌唱,請允許臣彈箏歌唱,並請一人協奏吹笛。”

桓伊—“劍膽琴心,將軍本色” 該當如此!

孝武帝正沉浸在桓伊的笛聲中未能盡興,聽他如此說欣然應允,並命宮中一名歌姬吹笛,沒想到桓伊又說了:

“內宮歌姬與臣必定配合不好,臣有一奴僕,善於配合吹奏,就讓他與臣合奏吧。”

孝武帝一聽,這就是名士風範啊,於是允許他召來奴僕一起合奏。桓伊一邊彈箏,一邊深情高歌:

“為君既不易,為臣良獨難。忠心事不顯,乃有見疑患。周旦佐文武,《金滕》功不刊,推心輔王政,二叔反流言。”

桓伊唱的是曹植的《怨歌行》,表達的是曹植受到魏明帝曹睿的猜忌,無法排解心中的憂傷憤懣之情。

這很奇怪,皇帝擺宴,桓伊為什麼唱這種具有“暗諷”意味的詩呢?原來,謝安的女婿王國寶品行不端,為謝安所不喜,他因此懷恨在心,經常在孝武帝面前詆譭謝安,此時的謝安功勳卓著,孝武帝便對他起了猜忌之心。桓伊唱曹植的《怨歌行》就是委婉地向孝武帝進諫,讓他不要聽信讒言,猜忌賢臣。

桓伊—“劍膽琴心,將軍本色” 該當如此!

孝武帝當然聽出了桓伊的弦外之音,不禁面露愧色。謝安呢,更是感動的眼淚泗流以致沾溼了衣襟,他起身坐到桓伊的身邊,用雙手理順桓伊的長鬚,動容地說:“使君於此不凡!”意思是僅從這件事你的舉動,就註定你不同於凡人!

如果桓伊的故事就此戛然而止,也不過是落入了名士故事瀟灑不羈、正直率真的俗套,但桓伊的故事還有結尾。

桓伊雖然建功卓著,身居高位,但是他生性謙遜,生活簡樸,和魏晉追求奢華之風截然不同。桓伊時時以國家為念,他臨死前做的最後一件事是上交六百套鎧甲,

他在奏疏中寫道這六百套鎧甲都是他在參加歷屆戰爭時收集而來的、敵人逃跑時丟棄的器械,經過多年修整,已經完好如初,因此上交朝廷,以備使用。

孝武帝看了大為感動,下詔說:“桓伊忠誠不遂,益以傷懷,遵其遺志接受所上交鎧甲。”

由此,桓伊的故事在名士風流之外又添上了忠義之士的一筆。魏晉名士很多,但像桓伊這樣既有名將之才,又有名士風範,還有忠義之心的不多。

桓伊—“劍膽琴心,將軍本色” 該當如此!

《晉書》評價他:伊有武幹,標悟簡率。伊性謙素,雖有大功,而始終不替。善音樂,盡一時之妙,為江左第一。

當時的人把桓伊唱的輓歌和羊曇唱的樂歌、袁山松唱的《行路難》辭,稱為“三絕”。只是歷史悠悠而過,多少故事都消散在塵煙中,我們也只能在那首高妙絕倫、哀婉悠揚的古曲《梅花三弄》中追想那個時代的風采,崇仰桓伊這樣的名士們的高潔。

杜牧在詩中說:

大抵南朝皆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聞吹出塞愁。

正是“看人間多少故事,最銷魂梅花三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