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石勒收服段疾陸眷

看到石勒佔據襄國,王浚感覺自己受到的威脅不是一般的大,這簡直就是腳邊躺了一隻老虎,自己隨時都有被吃掉的可能。

王浚坐不住了,不能讓石勒在這裡長久的待下去,要麼消滅它,要麼攆走他。

但出兵要有藉口,這時候一個機會出現了。

遊綸、張豺兩個流民,沒有地種,還經常有人搶劫,活不下去了,就開始聚眾,有幾萬人(這在當時很常見),佔領了苑鄉(河北任縣東北)。

王浚趁機招安他們。其實也不算招安,就是許了個諾言,封個官,讓二人代理了苑鄉的行政職權。

石勒這下不幹了,這等於在自己眼皮底下插了個釘子,對自己的威脅不言而喻。於是派遣夔安、支雄等人攻擊遊綸等人,遊綸自然抵擋不住,外圍失守,急忙向王浚求援。

王浚終於名正言順的出兵了,他派遣督護王昌率領本部兵馬,遼西公段疾陸眷,他的弟弟段匹磾、段文鴦、段末柸刷領五萬兵馬,來到襄國共同討伐石勒。

鮮卑族在兩晉時,可以說是人才濟濟,先後出了拓跋部、段部、慕容部,支援劉琨的是拓跋部,支援王浚的是段部,而慕容部,金庸先生在他的小說《天龍八部》裡,也提過了,這裡就不多說了。

段疾陸眷駐守渚陽,就是現在的河北邢臺東面,而石勒佔據的襄國,就是現在邢臺襄都區,兩個地方離得很近,石勒自然不吃這個虧,多次派兵攻打,但是鮮卑這些部落的戰鬥力與西晉相比不可同日而語,況且雖然是鮮卑部落,可還當著西晉封的官,所以石勒數次和他們戰鬥,都失敗了。

很多次的戰鬥,你會發現,石勒與鮮卑部落的戰鬥,都沒怎麼佔到便宜,甚至還吃虧,但是和西晉部隊的戰鬥,往往都能大勝,實在是西晉的戰鬥力太拉胯。

石勒打不過段疾陸眷,有些焦慮,就召集人員開會,他先拋磚引玉,說城牆沒修好,糧食也不多,敵眾我寡,外無救援,要不我們和段部決戰吧。

其實鬼才知道他想不想決戰。

將領們則認為,應該先頑強防守,等敵人疲憊後再反擊,這樣還有可能獲勝。

這不是扯嗎?壓根就操作性,要是能防守,有糧食的話,他還用出去和段部決戰?

他在等著一個人說話。能人都是最後才出場。張賓已然成竹在胸,給石勒好好分析了一番當前的形勢:

打是一定要打的,但要用謀略。

他首先分析了鮮卑段部,是所有鮮卑部落裡最能打的,驍勇強悍,而其中最厲害的人物,當屬段末柸,段部最精銳的部隊都掌握在他的手裡。

其次段部的部隊遠道而來,連續作戰,而我們屢次戰敗,現在又只顧守城,不與他們接戰,他們一定會產生輕敵心理而鬆懈怠倦。

第三,在段末柸主攻的北門下鑿開二十多道暗門,等他們來到立足未穩之時,出其不意發起攻擊,敵人一定來不及反應,一定能夠大敗段末柸,只要段末柸失敗了,其他部隊自然就失敗了。

張賓的計策簡明扼要,直擊要害,具體而有針對性,石勒沒有理由不採納張賓的意見。

石勒的部隊執行力還是很強的,雖然中間有一些小的波折,戰鬥力也不如段末柸,但是也相差不大,既然相差不大,石勒打的是伏擊戰,那成功率就變得非常大。

所以結果就是將段末柸擊敗,鮮卑段部被殺的橫屍三十里,繳獲盔甲、馬匹五千多。段疾陸眷退守渚陽。

段末柸沒有死,因為石勒不想讓他死,他還有很大的利用價值。

段末柸是段疾陸眷的從弟,段部的主要將領之一,石勒有兩個選擇:

選擇一,殺掉段末柸,繼續與鮮卑段部為敵,雙方會結成很深的仇怨。

選擇二,利用段末柸和段疾陸眷談判,雙方達成共識,多個朋友多條路。

石勒選擇了第二種。

段疾陸眷也面臨選擇。如果放棄段末柸,就是和王浚繼續結盟,弟弟段文鴦也勸他這麼做,這樣就不必和王浚撕破臉,這是表面的原因,私下的原因,段文鴦有借刀殺人之嫌,因為他和段末柸有利益衝突。

但是這個選擇對段疾陸眷損失可就大了,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況且放棄自己從弟的性命,回去以後一定會面臨巨大的壓力。

思考許久,段疾陸眷決定不聽段文鴦的,和石勒談判,拿珠寶、鎧甲和段末柸的三弟為人質來換段末柸,可見段末柸的重要性。

皮球再次踢到了石勒這邊,將領們力主殺掉段末柸。因為段末柸是敵人,釋放等於縱虎歸山,下次遇到可能會給我們更大的損失。

最終石勒的格侷促使他下了決定,他是這麼認為的,鮮卑段部很強大,與我們無冤無仇,只是王浚在從中作梗,如果殺掉段末柸,就是與段部結下深仇。

如果放了段末柸,鮮卑段部一定會感激我,而脫離王浚。

石勒不但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他命令石虎帶上豐厚的禮物來到渚陽,與段疾陸眷結為兄弟。

段疾陸眷非常識趣,率兵返回遼西。石勒召來段末柸好言安慰,與他結為父子,然後護送他返回遼西。

段末柸對石勒無比感激,在回家的路上每天向南方拜三次,從此王浚就失去了鮮卑段部這個後援。

而遊綸和張豺看到石勒這麼仁義,也投降了石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