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桂陵之戰:齊軍圍魏救趙,擊敗魏武卒,生擒魏國大將龐涓

公元前354年,趙國攻打投靠魏國的衛國,奪取了漆及富丘兩地。

魏國曆經魏文侯、魏武侯兩代明君治理,國力鼎盛,趙國此舉無疑太歲頭上動土,不知死活。

魏惠王毫不客氣,直接派龐涓領兵攻打趙國,魏軍在龐涓的帶領下從趙國邊境,突進趙國腹部,最後竟然包圍趙國首都邯鄲。

這場戰爭使列國震驚,趙國雖不及魏國,但是也是一個強國。而且魏、趙以前也時常發生摩擦,不過都在邊境對戰。這次魏國竟包圍了趙國首都,有吞併趙國的趨勢。

最終趙國扛不住魏國的怒火,派使者向齊、楚兩國求救。

迫於魏國的強大,齊威王不敢輕易決斷。於是齊威王召集大臣們商議,齊國的朝廷上吵得不可開交。

相國鄒忌反對救援,害怕引火燒身。

段幹朋則認為魏國已經強大到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獨立對抗,倘若魏國再吞併趙國,齊國也將淪為砧板的魚肉。

於是建議齊威王兵分兩路,一路向南攻打魏國的襄陵,疲勞魏軍。另一路救援趙國,對抗魏軍。這樣不僅救援了趙國,還削弱了魏、趙兩國。段幹朋提出的建議就是圍魏救趙的初級版——疲魏弱趙。

戰國初期,魏國雖強大,但是齊國也不弱。而且齊威王這樣雄才大略的君主,豈願久居人下?

但是國家大事不是一拍腦袋就決定的,齊威王與孫臏商討後,得知相國鄒忌也改變主意支援救趙。於是齊威王任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救援趙國。

孫臏苦等多年,終於等到時機,掏出多年磨礪的“刀”,開場秀就恐嚇魏惠王,生擒龐涓,擊敗魏武卒。

田忌與孫臏率軍八萬到達齊、魏兩國邊境地,孫臏並未被仇恨衝昏頭腦,而是冷靜地分析戰況。

桂陵之戰:齊軍圍魏救趙,擊敗魏武卒,生擒魏國大將龐涓

孫臏認為,魏趙兩國交戰已久,魏國雖強,消耗也十分巨大,因此魏國內部必然空虛。而且齊國出兵援救的目的,並非只是為了救趙,而是要將齊國的利益最大化。

田忌聽從了孫臏的建議,先是佯攻魏國國都大梁附近的軍事重鎮平陵。

平陵是魏國的戰略要地,倘若平陵被攻破,國都大梁就非常危險。因此平陵由魏國大將鑽荼率領重兵把守,易守難攻。長途跋涉的齊軍想要攻佔平陵,困難重重,萬一龐涓率兵回援,恐怕齊軍就凶多吉少了。

但是另一方面,平陵南面是宋國、北面是衛國,倘若龐涓回來援助大梁,必然要經過市丘。而且此處地勢險要,容易被切斷糧道。

因此佯攻平陵有三個目的,第一讓在大梁的魏惠王感到危險,令他向龐涓施壓,要求龐涓回援。第二吸引魏國守軍主力,方便齊軍騷擾大梁。第三故意戰敗,讓龐涓誤以為齊軍將領指揮無能,引誘他莽撞進攻齊軍。

於是田忌派高唐大夫和齊城大夫兩位不會打戰的地方官,兵分兩路去攻打平陵。唐大夫和齊城的兩位大夫正在和魏軍廝殺正烈時,魏軍派人繞後,從側後方夾擊齊軍。於是,齊軍不出意外的戰敗了。

孫臏見到魏守軍主力被引開,開始了第二步計劃。派出少量的輕裝戰車,直搗魏國首都大梁的城郊,還時不時在大梁城下叫囂,恐嚇魏惠王。

龐涓將攻破邯鄲和平陵守軍擊退齊軍這兩大喜訊,來到魏惠王面前,魏惠王並未喜悅而是憂心忡忡。先是平陵有齊軍的主力,後是大梁城郊不斷有齊軍的身影。兩大隱患時刻威脅著國都大梁,魏惠王急召龐涓率大軍回防。

孫臏此次圍魏救趙是經典的陽謀,強行要求龐涓選擇放棄勝利或者放棄仕途。

倘若龐涓不回防,魏惠王對他的信任一定會驟降。對於君王來說,將領帶著他的兵,來一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是對君王最大的挑戰。

倘若龐涓回防,唾手可得的勝利,揚名立萬的機會都將不翼而飛。而自古哪位軍事大能不想揚名立萬,流芳百世。

此時在邯鄲城下即將獲勝的龐涓將如何選擇呢?

龐涓認為唯有攻下邯鄲,讓趙國屈服,威懾列國,大梁的危機才能不攻自破。不然魏國的大軍一出去打戰,別國軍隊就去圍堵國都,豈不是成為天下笑柄。

而且當時不止齊國出兵援助趙國,而且秦、楚等國都出兵與魏國發生軍事摩擦。齊國雖然出大軍援助,但是齊國沒能撈到好處反而吃虧的話,一定會掉頭就跑,並不像春秋那時講點“仁義道德”。

另外對比一下趙國邯鄲和魏國大梁的情況,趙國舉全國之力對抗魏軍,仍只能龜縮在岌岌可危的邯鄲城內。

反觀魏國,齊軍連大梁的門戶平陵都沒能攻下來,在大梁城下叫囂的都是些小魚小蝦。倘若齊國真要打,即便魏國大軍在外,但稱霸兩代的魏國必然有一戰之力。恐怕趙國國都被攻破了,平陵仍在堅守。

或許龐涓的戰略上沒錯,但是他忽略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在位的魏惠王。魏惠王即位時是魏國國力最鼎盛的時刻,然而這不是他的功勞,而是魏文侯、魏武侯兩代積累的結果。但是他與魏文侯、魏武侯相差甚遠,志大才疏,未能延續霸業,甚至可以說魏惠王斷送魏國的霸業。

於是龐涓一方面硬抗魏惠王連續不斷的急詔,另一方面下令魏軍不惜代價地猛攻邯鄲。不久後龐涓攻破邯鄲,趙國求和。龐涓來不及修整,命令大部隊駐守邯鄲,自己則帶領精銳的魏武卒輕裝急行軍回救大梁。

然而事態的發展,都在孫臏的計算之中。孫臏得知龐涓行蹤後,帶領主力部隊前往龐涓回大梁的必經之地桂陵,安營紮寨,灑下大網,等待龐涓。

桂陵之戰:齊軍圍魏救趙,擊敗魏武卒,生擒魏國大將龐涓

龐涓進入孫臏的伏擊圈後,瞬時殺聲四起,齊軍從四面八方殺向疲憊的魏武卒。

遭受伏擊的龐涓並未及時撤退止損,而是像個賭徒,命令魏武卒衝鋒,企圖一舉突出重圍。然而令龐涓吃驚的是之前毫無章法的齊軍主將,如今設下一環又一環的陷阱。

龐涓帶領魏武卒盲目衝鋒後,在齊軍包圍的口袋陣中越陷越深。

最終強大的魏武卒在人困馬乏下狀態下,被四面八方湧出的齊軍擊敗,龐涓也被當場活捉。

圍魏救趙的作戰佈局幾乎出自孫臏之手,但是身為主將的田忌倘若剛愎自用,不願聽從孫臏的計謀。孫臏別說能戰勝龐涓了,甚至連齊軍都無法指揮。

龐涓被抓後,十分惱怒,認為齊軍耍陰謀詭計。然而當龐涓被帶到孫臏面前時,坐在輪椅上的孫臏正直勾勾地看著龐涓,眼中充滿怒火。

龐涓見到孫臏,瞬間從惱怒中驚醒。未等龐涓說話,孫臏示意士兵推他離開。

孫臏活捉龐涓後,並未急於報仇當場殺死龐涓。雖然龐涓桂陵戰敗和攻打趙國的消耗,傷到了魏國的筋骨。但是魏國威名在外,並且留守在邯鄲的魏國的軍隊也不容輕視。因此孫臏沒有殺掉龐涓,而是留給齊威王決斷。

孫臏在戰勝龐涓後,齊軍消耗巨大,已經無力進攻魏國國都。

公元前352年,魏惠王呼叫韓國的軍隊擊敗包圍襄陵的齊、宋、衛聯軍,齊國被迫請楚國大將景捨出面調停,各國休戰。

公元前351年,魏惠王與趙成侯在漳河邊結盟,撤出趙國首都邯鄲。龐涓也被齊威王釋放,回到魏國再次為將。

龐涓害孫臏雙腳被廢,而孫臏設計擊敗龐涓,親同手足的兩人矛盾再也無法調解,只會不死不休。

兩人背後的齊魏,也必然要一爭高低。十二年後齊魏爆發了馬陵之戰,齊、魏、孫臏、龐涓最終走向什麼樣的結局呢?

下一篇馬陵之戰:擊殺龐涓,打殘魏武卒,重傷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