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蘇東坡因“烏臺詩案”入獄,為何宋神宗對怎麼處置他左右為難?

蘇東坡是北宋最為知名的詩人,其風格豪邁,是為豪放派詩人的代表之一。但是蘇東坡的仕途卻是多有坎坷,可以說完全不能和他在詩壇的一帆風順和意氣風發相比,他的仕途經歷可以說得相當的抑鬱,無怪乎蘇東坡總是有一種意難平的味道,正是他認為自己懷才不遇的表現。

蘇東坡因“烏臺詩案”入獄,為何宋神宗對怎麼處置他左右為難?

其中蘇軾受到最深重的打擊就是“烏臺詩案”了,這場因為言而起的文字獄,可以說幾乎將蘇東坡打入深淵,甚至害了她的性命。可是有意思的是,對待其他官員,宋神宗對待其他官員或許沒有什麼可猶豫的,但是對待這個大才子蘇軾,宋神宗卻非常猶豫該不該重責他,為何呢?

烏臺詩案的起因

很簡單,蘇東坡反對王安石實施的新法,認為其中頗多弊端,但是當時他因為受排擠而外放做官,所以不能夠直接進行抨擊。但是蘇軾素有才氣,便透過詩詞進行了暗諷。而他的這一行為被一些反對黨的對手、還有負責監察百官的御史臺的官員抓住了把柄,他們向宋神宗告狀。而當時王安石已經二次罷相,新法的實際領導者已經是徹底掌權的宋神宗。蘇軾的暗諷,自然讓宋神宗以為他要阻撓新法,於是將其下獄。

蘇東坡因“烏臺詩案”入獄,為何宋神宗對怎麼處置他左右為難?

本來蘇軾也承認了,在一些詩詞中的確有抨擊過【新苗法】、【食鹽專賣法】等,但是敵對黨派的官員和不喜歡他的人,紛紛落井下石,強行解讀他的眾多詩詞,以至於他的罪到了不可赦的地步,正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1)宋神宗正主導新法實施,而他欣賞的才子蘇軾卻出言譏諷,這是對他的藐視,也是對新法的重大阻撓

這一點可以說的非常重要的一點,這也是為什麼宋神宗聽到朝中官員和御史臺的官員報告蘇軾暗諷他新法的時候是如此的暴怒。被有才之人,被一個文壇大家如此諷刺批判,其影響有多大可想而知,而宋神宗當時實行新法正是因為他想要勵精圖治,想要強國,出發點是為公而並非為私。初心不壞的情況下,居然被一個臣子如此的暗諷,身為皇帝的他必然是怒不可遏,心中非常的氣憤。情緒上來了之後,手下的部分官員也會察言觀色,自然也紛紛有恃無恐的落井下石。

蘇東坡因“烏臺詩案”入獄,為何宋神宗對怎麼處置他左右為難?

從這個層面上講,宋神宗的確是非常的氣憤,但是氣憤是因為他欣賞蘇東坡的才氣,卻被人家暗諷了一頓,有一種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的落差感。是可忍,孰不可忍?

(2)考慮到蘇軾在文壇的重量級地位,不能太寒文人的心,且蘇軾有絕代才華,許多人,甚至是對手都為他求情

蘇軾有才,這一點毋庸置疑。所以如果對蘇軾重罰甚至殺了蘇軾的話,不免會為北宋的文壇蒙上一層揮之不去的陰影。北宋是十分注重文治的,如此寒天下文人心的事情,宋神宗也是不想做的。如果做了,不免被當世或者是後世的人所批判,毀了一世的英明。

蘇東坡因“烏臺詩案”入獄,為何宋神宗對怎麼處置他左右為難?

而且,因為蘇軾的才華的確太高了,朝中以及宮中的許多的人都為他求情,比如說宰相吳充、太后等。連他平常口中諷刺的新黨對手,也就是支援新法的新黨人士都為他求情,比如王安石、章惇等人,這也真的是出乎意料。有了這些人的從中斡旋求情,宋神宗自然是要好好地考慮一下再決定。

(3)宋太祖趙匡胤定下的祖訓:不殺士大夫及言事者

還有一個宋神宗怎麼都要考慮的因素,那就是祖宗的遺訓。宋太祖因為不想重蹈唐末時期以及五代十國時期窮兵黷武的覆轍,所以在開國之初就定下了一定要重視文治的國策。所以立下碑刻:

①柴氏子孫有罪,不得加刑,縱犯謀逆,止於獄中賜盡,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連坐支屬。

②不得殺士大夫及上書言事人。

③子孫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蘇東坡因“烏臺詩案”入獄,為何宋神宗對怎麼處置他左右為難?

其中就有一條,不得殺士大夫以及評論朝政之人。且蘇軾評論朝政也的確是為了國家社稷著想,無論他說的對錯,至少出發點是為公的。而宋太祖的遺訓,又是每一個宋朝後代皇帝都需要遵守的,宋神宗縱然有千般不願意,卻也不能不慎重考慮。

總結

正是以上的種種因素,導致宋神宗左右為難,畢竟他也不想一失足成千古恨,因為後代文人的筆刀可是毫不留情的。

蘇東坡因“烏臺詩案”入獄,為何宋神宗對怎麼處置他左右為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