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22歲被逐出皇宮,為飽腹充飢,去街邊翻找垃圾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22歲被逐出皇宮,為飽腹充飢,去街邊翻找垃圾

“倭寇尋釁!至極!即刻嚴誅!以洩人神之憤!”

這句臺詞出自電視劇作品《斷喉弩》,劇中,傾城小院裡,

清朝宦官龐老太監,面對日本侵略軍,他手持獵槍死守家園,最終酣暢戰死。

《斷喉弩》已經上映了整整十年時間,當今的點播熱度幾乎為零,

但龐太監持槍殺敵的這一片段卻依舊還活躍於網路之上

,這一片段之所以能超脫全域性外,成為歷史題材電視劇中的經典片段之一。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22歲被逐出皇宮,為飽腹充飢,去街邊翻找垃圾

不僅是因為其散發出的濃烈愛國情懷,更是因為龐太監所具有的“刑餘者”得特別之處,

無有完璧男兒身,但有雄雄民族魂的強烈對比和衝擊

,便是使得此片段,能紮根大家腦海中的最大原因。

關於“太監”·你所不知的兩三事

在古時封建社會,為當朝統治者提供幫助的人,為皇室成員提供日常服務的奴僕,通常會被統一稱呼為“奴僕”。

而在奴僕圈子中,又細分為三六九等。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22歲被逐出皇宮,為飽腹充飢,去街邊翻找垃圾

像是類似於欽差大臣、戍邊武將這些身負重要職能,並能對一朝代的統治力,造成影響的大官,自然是待遇優厚,地位更是在奴僕圈的最頂峰。

與之相對應的,

奴僕圈子中地位最卑微,職能最簡單的,便是伺候皇室成員生活日常的服務人員

,這一群體在圈子裡的待遇最差地位最低,但他們也同樣被當權者們賜予官名。

而給他們起名的方式,便不如文武卿臣那般磅礴大氣。

像是對於婢女職位的賜名,便是以束髮造型為根基,圓環狀的髮髻成Y字型的造型模樣,以此為根據便取了個“丫鬟”的名字。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22歲被逐出皇宮,為飽腹充飢,去街邊翻找垃圾

而統治者出於對自我尊嚴不可侵犯性的鞏固,入皇宮為皇室成員服務的男性奴僕,

在進入皇宮後便會被閹割,而對於這一群體,則有著太監、宦官的稱謂。

直到今日,社會大眾也都普遍將古時的這一男性奴僕群體,統一作上述的稱呼,雖然歸結歷史,這種稱呼也不能算錯,

但相信大家對於此種稱謂背後的歷史文化內涵,必然是所知甚少。

其實受一朝統治者及其皇室成員役用的官員,都可以被稱作宦官,而從東漢時期開始,長居皇宮內的男性役員宦官,才開始普遍使用受閹割者。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22歲被逐出皇宮,為飽腹充飢,去街邊翻找垃圾

而太監其實是職位名,而不是對受閹割者群體的統一稱呼,可在東漢之後,侍候宦官與閹人的界限不再存在,而太監,也就因為逐漸成為了宦官的一種通俗叫法。

中國最後的“太監”

關於“太監”這一群體,

我們心中對其抱有較為牢固的印象定式,白皙近乎病態的面板,尖銳的嗓音陰柔的氣質,

在武俠題材的影視劇或書本中,太監也會還有著一頭白髮,甚至還有身懷絕世武功的可能。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22歲被逐出皇宮,為飽腹充飢,去街邊翻找垃圾

但實際上,

他們只是一群迫於生計,而無奈委屈了自己的不易人

,例如以真人經歷改變而成的電影

《中國最後一個太監》

為例。

影片是以清朝覆滅後,

重新回到民間生活的一位“太監”孫耀庭為人物原型

,並以其個人經歷為故事大綱再改編而成的作品。

在劇中,

貧苦人家的小男孩看到衣錦還鄉的大太監,心中泛起波瀾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22歲被逐出皇宮,為飽腹充飢,去街邊翻找垃圾

與父親商議後就自主淨身,意圖進入皇宮,換得全家的安樂富貴,但時局跌宕,清政府的大門終是倒塌。

男孩來喜,同時失去了完整的男兒身和謀求富貴的機會,

無奈之下又轉頭學戲,人生幾經波折,最終生活沒得出頭日,感情也難有成果。

男孩來喜便是以孫耀庭的人物原型,但孫耀庭的生活,卻比可憐的來喜要好上一些。

不同於影片內容,孫耀庭入宮一事並不是自發的,而是無奈於生活環境的惡劣,出於對生計問題的考慮,

孫耀庭的家人,很早就有送孩子進宮的意願。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22歲被逐出皇宮,為飽腹充飢,去街邊翻找垃圾

雖然中華民國的成立,阻礙了孫耀庭被送進宮慘劇的程序,但溥儀執著的徵招舉動還是讓孫耀庭遭到了傷害。

在入宮後不久,孫耀庭先後侍奉過多為皇室成員,直到清政府的徹底崩塌,

彼時22歲的

孫耀庭

才再次回到了闊別7年的家鄉。

7年時間,說長,尚不足時代完成蛻變,說短,已經足夠將孫耀庭原來的生活徹底泯滅。

大到時局,小到鄰里都已經是物是人非,孫耀庭

在短暫停留後,便發現自己已然無法適應原來的“正常的生活”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22歲被逐出皇宮,為飽腹充飢,去街邊翻找垃圾

於是孫耀庭返回北京,

找到了幾位同樣無家可歸的,被逐出皇宮的“太監”

,幾人一起住進興隆寺裡。

前生跌宕·幸得後世安然

入住興隆寺期間,孫耀庭還曾受到過溥儀的召喚,

那時溥儀被日本侵略者,作為他們所建立的“滿洲國”的傀儡皇帝

,孫耀庭應召前往,在東北長春照料了這位舊主子一段時間後,便又重新回到了寺中。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22歲被逐出皇宮,為飽腹充飢,去街邊翻找垃圾

後隨著戰爭的全面爆發,革命運動的大面推進,孫耀庭的生活也變得艱苦起來,但好在有寺廟作為庇佑,性命安危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得到保證。

為了飽腹充飢,去街邊翻找垃圾,去土地裡翻找草蔓桔梗都是常態。

而出於水資源受限的原因,也出於對於個人隱私的最後保護,在寺廟的30年,

孫耀庭幾乎不會洗澡,對於身體的清潔,也僅是透過區域性擦拭的方式。

孫耀庭人生所經歷的事情,實在太過辛酸,但好在在解放戰爭結束、新中國成立後,晚年生活有所好轉。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22歲被逐出皇宮,為飽腹充飢,去街邊翻找垃圾

孫耀庭這類特殊的社會群體,被黨組織所理解,同時也接納了他們。

為了他們安排工作,給他們按月份補貼資金和生活用品,這也讓孫耀庭能在晚年重新拾起自己的尊嚴與幸福。

結語

在電影《中國最後一個太監》中,其實也蘊含著不少,以真實歷史為創作靈感的小彩蛋。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22歲被逐出皇宮,為飽腹充飢,去街邊翻找垃圾

比方說以孫耀庭為人物原型的劇中主角來喜,其之所以會萌生淨身入宮的想法,

是因為受一名叫“小德張”的還鄉太監影響的緣故。

而這位“小德張”其實也是有著歷史原型的角色,而這為歷史人物,

便是那曾經權傾朝野的清朝太監大總管,張蘭德。

張蘭德12歲入宮,入宮二十餘年,深得隆裕太后之歡心,權位巔峰時總司長春宮惜薪、鐘鼓、寶鈔、混堂四大司,

但凡武文臣要覲見太后,均需先過問張蘭德這一關。

清朝最後一個太監:22歲被逐出皇宮,為飽腹充飢,去街邊翻找垃圾

而張蘭德離開皇宮後的日子,也同劇中的他一般風光,張蘭德離開皇宮後來到了天津,做了一位隱居於市的田產大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