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清朝官兵衣服上的“兵”和“勇”是什麼意思?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里,等級制度一向都很森嚴。歷朝歷代以來,每一種官級的官吏都有它特製的衣服,包括皇親國戚,什麼樣的人穿什麼衣服,都有著明文規定,所以在古代,看見對方穿什麼衣服,就能看出對方的身份和地位。

清朝官兵衣服上的“兵”和“勇”是什麼意思?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而這一現象,在軍隊制度中也是適用的。在很多清宮劇中,我們總是可以看見士兵的衣服上繡著不同的字,有些是“兵”字,有些是“勇”字,那麼都是士兵,為何字卻不一樣呢?

實際上,這裡面的學問很大。在清朝前中期,滿人對於漢人的統治是比較嚴格的,而自滿人入關以來,就將漢人和滿人分得比較清楚,士兵同樣有滿兵和漢兵之分。這其中還關係著滿人的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民兵合一制度,打仗的時候都是兵,不打仗的時候都是民,這樣既保證了生產力,又保證了軍隊的數量。清朝入關之後,八旗的地位是非常的高,他們擁有大量的土地,並且不用繳納賦稅。

清朝官兵衣服上的“兵”和“勇”是什麼意思?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但是在清朝入關之後,八旗兵的數量完全不夠守衛疆土,於是只能從漢人裡面招募武裝力量,這就是所謂的綠營兵。不過,八旗兵的地位是較高的,像守衛皇宮、軍事要塞,大都是由八旗兵所轄制的。

而到了雍正乾隆之後,遇到戰爭的時候,如果八旗軍跟綠營兵不夠用了,那就進行臨時徵兵,等到戰事一完結,再將其就地解散,士兵中即便有立下大功的也不會加以重用,而他們穿的兵服上的字,便是“勇”,與八旗綠營軍的“兵”字區分開來。

總的來說,兵服上有“兵”字的是歸屬朝廷管轄的正式編制,而“勇”字計程車兵則是地方上的武裝,歸當地最高軍事長官管轄。但是這樣一來,兩者的地位和待遇自然是天壤之別。

清朝官兵衣服上的“兵”和“勇”是什麼意思?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勇營與兵營相比,有兩大顯著區別:一是拿朝廷餉銀的私募武裝,但是待遇比“兵”要差很多;此外便是勇營計程車兵和軍官,不直接聽令於皇帝跟朝廷,只效忠於將領,即所謂的“兵為將有”。

而在待遇方面,兵跟勇是天壤之別,即使是綠營兵,雖然是漢人,但是也是常被武裝,所以待遇肯定好多了,勇說白了,只是打仗需要,沒有任何的福利等等。

說白了,一個是職業工,享受國家俸祿和各種國家福利;一個只是臨時工,不僅沒有這些東西,還面臨著隨時解散的危險。

但是最讓人覺得可笑的便是,“勇”字兵雖然待遇差,地位低,但是每逢戰事都是衝在最前面,戰鬥力往往是最強的,而那些所謂的正規“兵”吃著朝廷的糧餉,慵懶無為,戰鬥力薄如紙片。

清朝官兵衣服上的“兵”和“勇”是什麼意思?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後來到了太平天國的時候,八旗子弟更加不能用了,因為荒廢的太厲害了,所以皇帝不得不重用漢臣,比如曾國藩,李鴻章等等,曾國藩也開始練湘軍,也就是勇的一種,這個時候勇才成為了國家的常備力量。

只可惜的是,再強的“勇”字兵也挽救不了處在風雲飄搖而不思進取的“大”清朝。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