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蜀漢尚有可用之將,諸葛亮為何提向寵?

諸葛亮的《出師表》是他要北伐時所作,字字嘔心瀝血,讀之為之動容,但拋開感情問題不談,在《出師表》裡諸葛亮為劉禪囑咐時,卻為何只提了一個籍籍無名的向寵?

首先,蜀漢尚有可用之將,趙雲魏延都是名將,若論功績,向寵唯一的戰功就是夷陵之戰帶領軍隊全身而退。然而除此之外,直至延熙三年,向寵帶兵去平定蠻夷造反戰死,再無什麼可以說的歷史了。

為什麼在蜀漢尚有可用之將的時候,諸葛亮卻推薦了這樣一個人,這與其自身的胸襟是分不開的。諸葛亮一生謹慎,因而與大膽勇敢的魏延不合,而選擇了“性情平和,為人善良”的向寵。

蜀漢尚有可用之將,諸葛亮為何提向寵?

可是做將軍,那得需要有膽有識,敢做敢為,有氣魄,有鬥志,奮不顧身的人。向寵一個老實人,執掌朝中尚可,可是做將軍平定一方,他成不了事。諸葛亮以自己的喜好和標準來選人才,成了蜀漢滅亡的重要原因。

在《三國演義》中我們也為關羽敗走麥城而深感遺憾,但這背後也存在著諸葛亮用人失誤的前提。

劉備只是用關平託書,諸葛亮暗以為劉備要讓關羽守荊州,當半決定釋出之時,本可以再行更改,但又怕傷人“心”,最終啟用關羽守荊州,以至於性烈如火、則愎自用、又不擅長外交的關羽敗走麥城,最終不僅失了良將也失了荊州。在三國鼎立的大環境下,又一次失去了先機。這也是諸葛亮不能從“德”的方面考慮人才的應用。

蜀漢尚有可用之將,諸葛亮為何提向寵?

若果說諸葛亮在用人上有嚴重失誤,但也有良才被耽誤而從未有機會獨擋一面。蜀國還有一亮猛將就是趙雲了。

就其能力而言,趙雲武有勇而智有謀,在失街亭後最苦的活莫過於斷後了,但趙雲不僅完成了還完成的很漂亮,這就不僅是將才了,更兼具帥才的能力,但只因趙雲在眾多將領中從不爭搶功利,而諸葛亮也就從未主動為其提供獨擋一面的機會。

諸葛亮用人存在侷限性,還表現在他萬事親力親為,不肯放權,同時又不能大量啟用才能卓越之人。

為什麼劉備在的時候諸葛亮事事如意,為什麼當劉備逝去後諸葛亮的決策往往以失敗告終?究其本質,則是諸葛亮是一個謹慎不具備統帥之才,更適合做謀略業務性人才。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魏延”冤案了。同是降將的魏延,有能力,有魄力,為劉備所賞識。但諸葛亮卻認為他“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

按這個標準,如果用諸葛亮替換了劉備,那麼獻地圖的張松便是不仁不義。就沒有接納地圖、奪取西川的可能?也不會有黃忠、馬超等一干悍將。

蜀漢尚有可用之將,諸葛亮為何提向寵?

劉備晚年重用富於冒險精神的大將魏延,一生參與平定四川,奪取漢中,七擒孟獲,北伐中原。但這一切功績和忠誠都未改變諸葛亮對他的成見,最終導致蜀國後期最大的悲劇。由於人才的匱乏,終有“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一說。

用人是一門藝術,諸葛亮用人的得失緣起於他個人的性格和內心深處的認知。如果作為一位領導,在用人上不僅需要正確處理與人才的關係,更要把握好人才與環境的關係,根據環境需要合理地配置人才,掌握識人的才能,做到善於授權、用權,吸引人才,給予充分信任才能更好的發揮人才的能力,從而實現收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