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懷慶戰役:毫無意義的戰鬥,太平軍北伐失敗的起點

1853年11月,太平軍抵達天津郊外,遙望燕京,氣勢如虹。此時,包括沿途參加北伐計程車兵,林鳳祥麾下兵馬6萬餘人,力量非常強大。聞知北伐軍到來,咸豐皇帝膽戰心驚,急忙下旨讓各地總督、巡撫將賦稅轉運到熱河,自己也隨時準備前往“狩獵”。燕京城內的官員、地主、商人,紛紛攜帶家眷出城,躲避太平軍的兵鋒。

懷慶戰役:毫無意義的戰鬥,太平軍北伐失敗的起點

形勢一片大好,但1853年的第一場雪來得太早了,還下著大雨。天寒地凍,洪水氾濫,缺少冬季衣服的太平軍,沒法進一步前進。此時,僧格林沁、勝保兩大兵團組建完畢,總計6萬餘人;各地團練武裝也紛紛築起“寨堡”,林鳳祥只能對燕京城興嘆,無法再前進一步。懷慶戰役,一次毫無意義的戰鬥,太平軍浪費了2個月,錯過了攻取燕京的機會,是北伐戰敗的起點。

1853年6月,僅用一個月,由兩廣“老兄弟”組成的2萬北伐軍便穿越安徽境內,進入河南,攻取歸德府。因為忙於攻城,林鳳祥沒有及時派人去徵集附近的船隻,清軍得以將船隻全部開往北岸,太平軍失去了渡過黃河的機會。為此,林鳳祥率兵往西邊走,從汜水找來運煤的船隻,然後渡過黃河。

渡過黃河後,清軍畏懼太平軍,並沒渡河追擊。此時,林鳳祥犯下了大錯,就是率兵攻打懷慶,浪費了兩個月時間。至於為何攻打懷慶,據說是餘炳燾派兵出來襲擾太平軍,影響林鳳祥徵集糧食,故而爆發一場攻堅戰。

懷慶戰役:毫無意義的戰鬥,太平軍北伐失敗的起點

結果都知道,林鳳祥在城下受阻,浪費了2個月時間,還陷入4萬清軍的反包圍之中,處境十分危險。幸運的是,前線主帥,直隸總督納爾經額昏庸無能,與趙括一樣,只會“紙上談兵”,林鳳祥得以順利突圍。

攻打懷慶府,是林鳳祥決策上的失敗,也是北伐軍失敗的起點,因為攻打懷慶毫無意義。懷慶,今天的沁陽市,位於河南省西北部,是進入關中的門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朱元璋北伐時,徐達、常遇春攻克懷慶,然後馮勝進入關中,開創新局面。清軍南下時,八旗在懷慶擊敗李自成10萬大軍,然後直奔潼關而去。

事實證明,懷慶戰略地位非常重要,乃兵家必爭之地。但是,攻取懷慶的前提是進入關中,奪取陝甘地區,這對北伐軍而言就沒有必要的。按照東王楊秀清的戰略部署,北伐軍的作戰策略是:“間道疾趨,攻入燕京,勿貪攻城略地,以靡時日。”

懷慶戰役:毫無意義的戰鬥,太平軍北伐失敗的起點

既然要之間攻入燕京,為何還要停下來攻打城池呢?所謂兵貴神速,林鳳祥浪費了時間,也錯過了攻入燕京的機會,這是太軍北伐失敗的起點。時間寶貴,林鳳祥折騰一番,得不償失。

除了浪費2個月的時間,林鳳祥還損失了很多兵力,以及大量物資,使得北伐軍的後勤補給更加困難。如果直接出城決戰,餘炳燾率城內的3000綠營兵,以及7000團練武裝,會輕易被北伐軍擊敗。但是,餘炳燾很聰明,他知道清軍陣地戰不行,便堅守城池,拒不出戰。

冷兵器時代,守衛城池的一方有著天然的優勢,而攻城一方則倍感壓力。懷慶城並不是很大,3000綠營兵加上7000團練武裝,足以守衛城池。只要餘炳燾沒有望風而逃,太平軍要奪取城池,並非易事。餘炳燾死守,清軍又源源不斷地趕來增援,林鳳祥被反包圍,局勢就此逆轉。

懷慶戰役:毫無意義的戰鬥,太平軍北伐失敗的起點

既要攻堅,又要反擊援軍,林鳳祥兩線作戰,兵力不足,壓力很大。為了拿下懷慶,林鳳祥無數次發起進攻,精兵悍將死傷慘重,糧食物資的大量消耗,北伐軍處境非常艱難,林鳳祥只好撤兵,繼續北上。

也許是吃了沒讀書的虧,林鳳祥不知道諸葛亮攻打陳倉,哥舒翰攻打石堡城的故事。10萬漢軍攻打陳倉,而郝昭麾下只有1000兵馬,兵力對比懸殊。但是,陳倉易守難攻,漢軍熬了2個月,糧食耗盡後只能退兵。哥舒翰攻打石堡城,唐朝前後增兵30萬,對方只有數百人,唐玄宗也是欲哭無淚。石堡城之戰,終結了盛唐,一將功成萬骨枯。

餘炳燾勝利了,他守住了懷慶,林鳳祥則帶著失望、憤怒、不滿、無奈,繼續向北進軍。清軍戰鬥力不行,餘炳燾也不敢追擊,林鳳祥用一個月時間,便穿越山西境內,進入河北。此時,直隸總督納爾經額趕來,讓八旗精兵出戰,就一個回合便潰敗。

懷慶戰役:毫無意義的戰鬥,太平軍北伐失敗的起點

擊敗納爾經額,萬餘八旗精兵潰逃,北伐軍依然進展順利。可惜,林鳳祥、李開芳錯過了2個月的時間,所帶來的糧食、物資消耗得差不多。隨著冬季來臨,天寒地凍,以南方人為主的北伐軍註定要失敗。

林鳳祥攻打懷慶時,咸豐皇帝得以重新調整兵力部署,組建僧格林沁、勝保兩大軍團,總計6萬餘人。咸豐還調來駐守關外的“索倫兵”,並下令各地修築“寨堡”,實行堅壁清野戰術,不讓太平軍徵集糧食、物資。

天寒地凍,大雪紛飛,後勤補給跟不上,還遭遇了洪水。抵達天津時,北伐軍已經是強弩之末,不得不發。僧格林沁、勝保則紮下營壘,與太平軍打消耗戰,林鳳祥又不及時撤退,結果全軍覆沒。若是北伐軍提前2個月抵達天津,僧格林沁、勝保兩大軍團又尚未組建,咸豐皇帝很可能直接逃回關外,清朝名存實亡。

參考書目:《太平天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