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百年前,英法聯軍闖入京城,有12萬湘軍的曾國藩,為啥見死不救

前言:

百年前的那段歲月可謂是我國曆史上最屈辱的一段歷史,許多無辜的百姓在這場劫難中喪生,我國的許多寶物也就此流落異國他鄉,這是令我國人民無比痛心的一件事情。說到這裡很多人難免會好奇,百年前,英法聯軍闖入京城,擁有12萬湘軍的曾國藩,為啥見死不救。若是曾國藩拼死抵抗的話我國是否有招架之力呢?若是全力抵抗我國如今的歷史是否會有所不同呢?

百年前,英法聯軍闖入京城,有12萬湘軍的曾國藩,為啥見死不救

一、內憂外患

當年英法聯軍入侵我國的時候我國可謂是內憂外患,國內起義運動頻發,最為著名便是太平天國運動了。太平軍起義獲得了國內許多人民的支援,士氣大振所向披靡,接連攻破了清政府多個軍營駐紮點。清政府的統治早已搖搖欲墜,此時英法聯軍大舉來犯給了我國致命一擊,咸豐皇帝更是倉皇出逃,國內一度陷入恐慌之中。

百年前,英法聯軍闖入京城,有12萬湘軍的曾國藩,為啥見死不救

二、曾國藩拒絕援助咸豐帝

說到曾國藩很多人都不會陌生,他是我國近代的一個傳奇人物,在歷史課本中也經常能夠看見他的身影。英法聯軍來犯時唯一能力抵抗的便是曾國藩所訓練的12萬湘軍了,當時所有人都把希望寄託在曾國藩身上,可是曾國藩卻沒有帶領湘軍抵抗英法聯軍,這讓許多人對他感到十分的失望,當時的情況究竟如何呢?

百年前,英法聯軍闖入京城,有12萬湘軍的曾國藩,為啥見死不救

其實當英法聯軍來犯的時候咸豐皇帝便給曾國藩下過旨意,要求他帶領12萬湘軍前往京城支援抵抗英法聯軍。曾國藩在接到旨意之後進退兩難,最終還是沒有遵從咸豐皇帝的旨意,因為當時曾國藩正在鎮壓太平軍而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若是此時撤軍前往支援京城的話便會功虧一簣。於是權衡之下曾國藩決定繼續鎮壓太平軍,最終京城失守,導致英法聯軍在京城內燒殺搶掠,祖宗傳下的百年基業也毀於一旦,這也是我國屈辱史的開端。

百年前,英法聯軍闖入京城,有12萬湘軍的曾國藩,為啥見死不救

三、攘外必先安內

其實曾國藩沒有前往支援京城而是選擇繼續鎮壓太平天國運動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因為太平天國運動可算得上是我國曆史上規模最為浩大的農民起義。這場起義足足持續了十幾年,涉及的人員和波及的地域可謂是極大的廣闊,若不加以鎮壓任其壯大最終定會對清王朝的統治產生威脅,這也是曾國藩選擇繼續鎮壓太平軍而沒有前往京城支援的原因之一。

百年前,英法聯軍闖入京城,有12萬湘軍的曾國藩,為啥見死不救

其次是因為對英法聯軍目的的誤判,當時曾國藩認為英法聯軍大肆攻打京城的目的無非是為財,不會對清王朝的統治產生威脅,而太平天國運動才是清王朝統治最大的隱患。因此“攘外必先安內”,於是曾國藩便繼續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最終成功鎮壓了太平軍,結束了這場長達14年的農民起義運動。

百年前,英法聯軍闖入京城,有12萬湘軍的曾國藩,為啥見死不救

結語:

看待事情要從全面的角度看待,我們並不能單純的說曾國藩沒有前往支援京城是錯誤的決定,因為當時我國正處於內憂外患的環境之下,無論是選擇支援京城或是繼續鎮壓起義我國都將掀起一陣風波。而曾國藩身為清朝的官員,思考事情必定是從清政府的利益層面出發。所以他做出這種舉動,也是能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