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靶向治療前為什麼要做基因檢測?

靶向藥物的研發和應用,使腫瘤病人的治療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大大地延長了病人的生存期,患者進行治療前醫生一般會建議患者先做基因檢測,很多患者就會很困惑

一、什麼是靶向治療?靶向治療前為什麼要做基因檢測?

癌症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基因病,所有的癌症均源自驅動基因突變。每個人體內都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平時,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維持著平衡。原癌基因主管細胞分裂、增殖,人的生長需要它,而抑癌基因則負責管束原癌基因過度分裂、增殖。當這些基因發生突變(又叫驅動性基因突變),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失衡,導致細胞癌變。

所謂靶向治療,就是在細胞分子水平上,針對已經明確的致癌位點(癌細胞內部的一個蛋白分子、或一個基因片段)進行治療。

靶向藥物的研發和應用,使腫瘤病人的治療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也大大地延長了病人的生存期。但導致每個病人突變基因有差異,同一種靶向藥,不能用於所有的病人。為了判斷患者是否可使用靶向治療藥物,首先需要進行基因檢測,透過基因檢測,確定病人致癌位點,然後選擇合適的靶向藥。這些藥物進入體內會特異性的選擇那些事先瞄準的致癌位點,在目標部位蓄積或釋放有效成分,阻斷腫瘤細胞的增殖訊號,抑制腫瘤細胞生長或使其死亡,但這些動作又不會傷及腫瘤周邊的正常細胞,所以臨床上有的專家稱之為

“定向爆破”

二、哪些基因變異會引起哪些腫瘤?相應靶向治療藥物分別有哪些?

1、EGFR突變

10%-30%NSCLC發生EGFR突變;

更常見於從不抽菸的亞洲女性腺癌患者;

主要發生於EGFR 18-21外顯子;

85%以下的EGFR突變是19外顯子缺失突變或21外顯子(L858R)點突變,20外顯子插入突變是第3個最常見的NSCLCEGFR突變(3%-10%);

鑑別EGFR特定突變:敏感突變(19,21外顯子突變)、原發耐藥突變(常發生於20外顯子)、獲得性耐藥突變(T790M);

檢測方法:非鱗癌非小細胞肺癌組織標本EGFR突變檢測推薦ARMS法,如果組織標本不足或難以獲得,可利用血漿遊離DNA ARMS法檢測,不抽菸、小標本或混合組織學型別的鱗癌患者也應進行分子檢測。進展時再活檢或進行血液檢測確認是否存在T790M耐藥突變。

靶向藥:厄洛替尼,吉非替尼,阿法替尼用於EGFR突變陽性晚期NSCLC一線治療,奧希替尼作為T790M獲得性耐藥突變陽性且對1代或2代EGFR TKIs治療無效的二線用藥。

2、ALK基因重排

常見於年輕,不抽菸的腺癌,腺鱗癌和極少數鱗癌患者,男性>女性;

發生率:總體4%,EGFR突變陰性不抽菸者33%;

ALK多與其他癌基因融合,尤其是EML4;

發生人群:與EGFR突變人群相似,但是EGFR突變與ALK重排多互相排斥(互為不突變);

檢測方法:CSCO指南推薦首選ALK融合Ventana免疫組化檢測,也可選擇FISH或RT-PCR檢測。所有非鱗NSCLC,肺鱗癌中從不吸菸、小活檢樣本、混合型考慮檢測ALK基因。

靶向藥:克唑替尼,用於ALK陽性晚期NSCLC患者一線治療;色瑞替尼、alectinib獲批用於經克唑替尼治療後進展或對克唑替尼不耐受的ALK-陽性轉移性NSCLC。

試驗階段藥物:勞拉替尼,Brigatinib

3、ROS1基因融合

常見於年輕,從不抽菸,高級別(低分化)腺癌患者;

發生率:整體1。2%-1。7%;

檢測方法:Vysis FISH分離探針(計數50個細胞核,15%以上細胞存在分離訊號為陽性),ROS聚合酶鏈反應(PCR),免疫組化(IHC)

靶向藥:克唑替尼,用於ROS1陽性NSCLC一線治療,其客觀反應率(ORR)達72%,中位無進展生存期(PFS)達19。2個月。

克唑替尼治療ROS1陽性患者耐藥後可再活檢,耐藥機制包括激酶區突變和旁路活化,勞拉替尼、卡博替尼可能能夠克服對克唑替尼的耐藥。

試驗階段藥物:卡博替尼,色瑞替尼,勞拉替尼

4、MET基因擴增或突變

MET活化形式多樣,包括MET基因擴增,MET蛋白過表達和MET基因突變。MET擴增是約2。2%肺腺癌的關鍵驅動基因,臨床試驗結果顯示克唑替尼治療有效;

NSCLC中MET14外顯子突變發生於年齡較大患者,68%為女性,36%為非吸菸者;多數為腺癌或多形性腺癌或肉瘤樣癌;

發生率:總體3%;肺肉瘤樣癌26%;

檢測:熒光原位雜交(FISH)或二代測序(NGS);

靶向藥:克唑替尼、卡博替尼可用於MET基因14外顯子跳讀,沃利替尼是一種選擇性小分子cMet激酶抑制劑,其治療cMet陽性區域性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Ib期臨床研究目前於全國招募受試者。

三、所有靶向藥都要進行基因檢測嗎?

不然!

分子靶向藥物根據其性質可分為“特定靶點靶向藥物”和“泛靶點靶向藥物”(也可分為小分子靶向藥,單克隆抗體及細胞凋亡誘導藥物)。

特定靶點靶向藥物:此類靶向藥物只針對腫瘤特定基因突變所表達的某一特定蛋白質,並且此蛋白質在腫瘤的發生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一旦結合作用,腫瘤便會得到極大的控制。常見特定靶點靶向藥物有:易瑞沙,特羅凱,赫賽汀等。

泛靶點靶向藥物:此類靶向藥物針對腫瘤細胞上的多種蛋白質(基因片段/蛋白肽段),結合某些與腫瘤相關的蛋白質均會起到一定的控制效果。常見泛靶點靶向藥物有:索拉非尼,瑞戈非尼,伊馬替尼等。

我們常說的靶向藥物基因檢測,多數是指“特定靶點靶向藥物”,因為“特定靶點靶向藥物”的靶點比較單一,針對性很強,所以檢測到有此靶點,一般來說治療效果都會很好,且與“泛靶點靶向藥物”相比,“特定靶點靶向藥物”治療惡性腫瘤的效果一般來說會好點。比如肺癌、胃癌、乳腺癌的病人,在使用靶向藥物之前,通常需要做腫瘤的基因檢測或IHC檢測,基因檢測對於特定靶點靶向藥物的選擇,具有重大的指導意義。

靶向藥物基因檢測,少數是指“泛靶點靶向藥物”。因為有些“泛靶點靶向藥物”是無需基因檢測便可使用的,比如索拉非尼,瑞戈非尼,樂伐替尼等,治療肝癌的時候無需基因檢測,因為FDA label和NCCN指南均無明確提及使用這些“泛靶點靶向藥物”需要基因檢測。

我們舉個具體點兒的例子來解釋什麼是泛靶點靶向藥物——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藥:

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藥是血管生成抑制劑,而腫瘤都有血管生成,這是必然過程,所以不需要進行基因檢測。抗血管生成,對實體瘤都有作用,比如在結直腸癌這塊中使用貝伐珠單抗,FDA label、NCCN與其他指南,沒有要求做基因學診斷。而索拉非尼,瑞戈非尼,樂伐替尼等,治療肝癌的時候也無需基因檢測(美國FDA批准索拉非尼用於治療不能切除的肝細胞癌或晚期腎細胞癌,以及區域性復發或轉移的進展性、放射性碘難治性分化型甲狀腺癌/CFDA批准索拉非尼用於無法手術或遠處轉移的肝細胞癌、不能手術的晚期腎細胞癌及區域性復發或轉移的進展性、放射性碘難治性分化型甲狀腺癌)。

靶向藥物不一定全部都要基因檢測的

,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及其受體的表達或擴增與抗血管生成在臨床可能有一定的研究,但是並沒有被納入到指南里,所以,臨床使用此類靶向藥時,只需要根據FDA label和NCCN指南推薦用藥即可。部分基因檢測公司不檢測VEGF或檢測出沒有VEGF擴增,在用藥一欄中就不會出現抗血管生成藥物敏感,但是,臨床同樣可以使用,只是說擴增之後效果可能會更好,意義多大,相信大家都已經明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