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太極初學者看過來:這三個部位很重要

學太極拳往往感覺這也學不好,那也學不好,真是傷透腦筋!其實,掌握關鍵部位的練習,鍛鍊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太極初學者看過來:這三個部位很重要

第一,腰

腰在太極拳中十分重要,拳譜說:“主宰於腰”。又說:“千變萬化,單憑腰一轉”,即身體各種姿勢完全靠腰一轉,可見腰在太極拳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對這個問題,一定要好好理解。

打太極拳,還有一個很大的原則叫放鬆。所謂放鬆,就是身體任何部位都沒有僵硬的地方。當然對練拳有一定水平的人來說,應當注意“虛非全然無力”,即松也不是全然不用力,否則就懈了。

但對於初學的人來說,則應當強調打拳要放鬆,渾身上下都不要有力,因為“虛非全然無力”所講的“力”指的是長期練太極拳過程中培養出的太極拳的勁,而初學者只要一用力,就是人身上原有的笨勁、拙勁,因此,這時寧可軟一點,等拳練到一定程度,再告訴他在松的同時還要有點勁。

全身都要放鬆,腰尤其必須放鬆,因為腰是太極拳所有動作的發源地,腰如果不放鬆,轉得不靈活,對其他地方的干擾就很大。太極拳打得好不好,關鍵就是看腰。練不好拳就是因為不是腰在動而是耍胳膊耍腿。只耍胳膊耍腿,那是練操,與太極拳一點關係都沒有。只要把腰的問題解決了,你的拳就前進了好大一步。

第二,肩

肩要往下垂,不能往上端。外形與內氣有關,如果肩向上端,氣就會隨之上浮;肩往下一沉,氣也就會隨之下沉。但所謂的垂肩不是把肩死乞白賴地往下拽,只是有點下垂的意思,不往上端就行了。不要死拽硬拽,如果硬拽就過了。

這裡涉及太極拳的一個重要原則“取中”,學太極拳最難掌握的就是這個“取中”。過去太極拳叫“十三勢”。十三勢指的是掤、捋、擠、按,採、挒、肘、靠,進(前)、退(後)、顧(左)、盼(右)、定(中)十三種勁。其中掤、捋、擠、按,就是坎、離、震、兌四正方,採、挒、肘、靠,就是乾、坤、艮、巽四斜角,這也就是太極圖中的八卦;進、退、顧、盼、定,就是金、木、水、火、土,也就是五行,合起來稱為“十三勢”。

前八個勁中,最難掌握的是“掤”,五行中最難掌握的就是“中”。什麼叫中?“中”就是“無過而無不及”,過或不及都不行,“過”了,拳就是僵或是散的;“不及”,拳就是懈或是懶的。所以我說肩要垂,你要掌握火候,要掌握這個“中”字,過了、不及都不行。當然對一些喜歡“端肩”的人來說,學拳時我們強調肩要垂;但肩膀端起來的人畢竟是少數,對大多數不端肩的人來說,只要平常肩的狀態稍稍有點下垂的意思就夠了。

垂肩還有個問題要解決。兩個肩垂下去以後,要微微向裡合。如果肩不往裡合,胳膊就正好夾著身體,為了讓大臂離開你的肋,肩頭就必須稍微向裡合。只要兩個肩頭往裡一合,腋窩就空了,空多少呢?一般講要在腋窩處空出可以放一個拳頭的地位。

太極初學者看過來:這三個部位很重要

另外肘要往下墜。墜,也要取中,也不要死乞白賴。練拳的人很容易出的一個毛病就是把兩個肘子架起來。肘一“飛”,胳膊就僵了。肘為什麼要墜?就是為了讓你的肘子往下去,防止胳膊“飛”起來。當然墜肘和沉肩有連帶關係,肩垂,肘自然就墜下去了。

前胸、後背,要含胸拔背。太極拳和長拳不一樣,練長拳要挺胸,練太極拳則要含胸。含胸拔背也要注意“中”。含胸只要有點內含就可以了,不允許你把胸挺出去。只要不挺出去,向內含一點就可以了,不要過分,過分了就變成大貓腰了。拔背也是這種情況,背為什麼會拔?胸如果有點內含,脊背就必然稍微有點往後的意思;相反,如果胸挺了,脊背肯定會往前。其實,所謂拔背是四面受力的結果:頭頂往上懸,對脊背就有一個往上拉的力;兩肩一沉,又有兩個從左右拉背的力;這要結合上面松腰的理論,不能硬往上拔。

第三,頭

俗話叫腦瓜頂,針灸學把這個穴位叫做百會。要使全身輕靈關鍵在於頭,如果不擺正頭的位置,就會影響到全域性。頭的位置怎麼擺呢?要“頂頭懸”,就是把頭髮繫好後往上拉。往上拉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還要“虛靈頂勁”,從下往上頂。這個頂應該是虛虛地把頭頂上去,而不是實頂。如果是實頂、硬頂,身體就會發僵。

拳譜說:“精神能提得起,則無遲重之虞,所謂頂頭懸也”,如果頭頂能懸起來,人的整個精神就都能提起來,就沒有滯笨的毛病了。你可以做個試驗:如果頭不是虛虛地頂起來,那整個人肯定一點精神都沒有,疲疲塌塌,走路也好,做動作也好,都會很滯笨,不靈活。好多人不懂得頭的重要性,所以學拳時特別要強調要虛虛地把頭頂起。有的人不管頭,想怎麼樣就怎麼樣,這拳就打不好。

頭頂懸起來,下頷就會往裡收,脖頸就會稍稍向上挺,有人把這叫做“強項”。什麼是“強項”?就是脖頸那裡稍稍有點強硬,有一點勁。如果脖子一點勁沒有,疲疲塌塌,頭就懸不起來了。但“強”不能過分,打太極拳一定要明白,老前輩在這個地方說脖頸那裡要有點強硬,但在其它地方他已經告訴你,打拳要“似松非松,將展未展”,不是讓你一個動作就達到極限。說強,你可別真正地去強,只能是頭向上頂、下頷微收,脖項那兒稍稍有一點強的意思,不要僵硬。

當然,除了以上三大很關鍵的部位外,其他部位的正確練習也很重要。如頸部要自然豎直,轉動靈活,不可緊張;腕關節要下沉“塌腕”,勁力貫注,不可鬆軟;臀部要向內微斂,不可外突;胯部要松正含縮,使勁力貫注下肢,不可歪扭、前挺;腿部要穩健紮實,彎曲合度,轉旋輕靈,移動平穩,膝部松活自然,腳掌虛實分清。等等。但初學者很難所有部位齊頭並進地學習,那就不妨從關鍵處著手,讓好鋼用在刀刃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