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這首美得過分的元曲,即使放入唐詩宋詞中,也不落下風

這首美得過分的元曲,即使放入唐詩宋詞中,也不落下風

元曲的名氣很大,足以和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相提並論。但是,在實際生活中,讀過元曲的人寥寥無幾,僅有一首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至於說大名鼎鼎的《竇娥冤》等等,看過的人恐怕極少極少。但是,小珏在此還是要向您推薦一首美麗的元曲小令《小桃紅·寄鑑湖諸友》:

一城秋雨豆花涼,閒倚平山望。不似年時鑑湖上,錦雲香,採蓮人語荷花蕩。西風雁行,清溪漁唱,吹恨入滄浪。

這首美得過分的元曲,即使放入唐詩宋詞中,也不落下風

這首小令分為三句,句句精彩,描繪的畫面美得太過分,甚至與唐詩宋詞中頂尖的作品相比,也毫不遜色。第一句是開篇,交代了景緻和緣起,那是在秋雨朦朧的時分,作者眺望遠方,所思所想。

然而,這一開頭的七個字,就驚豔了千年的時光。“一城秋雨豆花涼”塑造的是無比浪漫的景象,一城之中,在斜風細雨之中,本身就是美景。作者用豆花比喻雨花,這似乎是前所未有的創舉,那濺落的雨水,砸在地上,泛起陣陣漣漪,盪漾著讀者的心。作者更將這個“涼”字帶入其中,使得它更有意境。

這首美得過分的元曲,即使放入唐詩宋詞中,也不落下風

“閒倚平山望”作為引子,讓讀者跟隨優美的詞句,進入了作者的回憶之中。當年,鑑湖之上,繽紛的荷花如同錦雲一樣,香飄萬里天空。採蓮的姑娘,載歌載舞,她們的歡聲笑語盪漾在這片荷塘之中。雖然筆墨極少,卻勾勒出如詩如畫的江南之景。

要知道,文學作品的水平高低,並不在於字數,甚至不在於描述得是否全面細緻。詩歌曲藝,它們的成敗,關鍵是能夠讓讀者形成畫面,而且還有聯想。這首元曲毫無疑問地做到了這一點,江南荷花盛開的美景,採蓮女子的美麗熱情,已經在讀者的腦海深深紮根。至於說後面的故事的發展,就留給了讀者信馬由韁的想象空間。

這首美得過分的元曲,即使放入唐詩宋詞中,也不落下風

最後一句,是寫回到了作者的實處。“西風雁行,清溪漁唱”與前面的景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西風蕭瑟之中,大雁飛行,本來就給人寂寞寥落的寒意。這時候清溪水岸,並沒有了採蓮女的笑聲,傳來的是漁夫歌聲。這種歌聲,透露出閱盡滄桑之感,當然不復少女的明快。

最絕的還是“吹恨入滄浪”,“吹恨”一詞並不算新鮮,在宋詞、元曲中出現次數並不少,但在此處並沒有半點矯揉造作之感。相反,結合前文,詩人的憤恨之意,被一縷秋風完全吹到了滄浪的清水中。這顯示出作者從繁華到寥落後,那一份退隱江湖,與世無爭的心態。

這首美得過分的元曲,即使放入唐詩宋詞中,也不落下風

理解這首元曲,為何將憂愁寫得如此唯美,那就要從它的作者張可久說起。他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劇作家,也是小令創作最多的作者,現存800多首,無人能及。他既與喬吉並稱“雙壁”,又與張養浩合為“二張”,可見文學水平之高,文名之盛。

然而,張可久與歷史上眾多文學宗師一樣,著作頗多,學術頗精,在仕途卻頗為不順。他有古代文人的風骨,不阿諛權貴,自然也就難以晉升。因此,他的作品之中,前期流露的往往是人生失意的不平。到了後期,他逐漸走向達觀,作品更多表現隱居生活的閒逸和對隱居生活的讚賞。

這首美得過分的元曲,即使放入唐詩宋詞中,也不落下風

也就是如此,很多專家考證,這首元曲是張可久轉型之期的作品。題目雖然是懷遠寄友,實際上卻寫盡了元朝殘暴統治下文人壓抑的內心世界和坎坷人生境遇,表達了他意興闌珊的仕途情懷。也許,也就是這些不幸遭遇,才能激發作者無窮的想象力,創作這樣優美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