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什麼是形態分析

什麼是形態分析

西方技術分析是以道氏週期理論為基礎的,所以注重趨勢分析和波段分析,即注重價格運動的階段性分析;同時,西方是以標準線圖為價格記錄手段的,而標準線圖難以直觀的反映價格背後的心理狀態,不利於發展短期價格預測技術。基於這兩個因素,西方技術分析家過濾掉了短線雜波,專注於市場的主要趨勢(半年以上)、次要趨勢(

1-6

個月)和短暫趨勢(

1

個月以內)。所以他們即使是進行短暫趨勢的分析,也往往是進行一個星期至一個月的技術形態分析。而在這段時間內,價格圖形常常會形成一些特定的形態,為我們提供市場動態的參考依據。

給我留言事實上,在日本

K

線圖分析中,也會提到類似於下面所講的形態,且其判斷標準和形成意義基本相同,但是日本

K

線圖裡的這些論述沒有西方技術分析家們所列舉的詳細而完整。西方技術分析對形態的判斷標準有著嚴格的定義,並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形態分析理論。這套理論,同樣適合用於

K

線圖。

趨勢不會突然而來,在發生重要的變化之前,往往需要醞釀一段時間。醞釀的時候,趨勢可能會發生逆轉,也可能會小幅盤整後再繼續前進。當趨勢反轉時,就會出現反轉形態;當趨勢盤整時,就會出現整理形態。在這些形態形成的過程中,如果價格波動的範圍越大,或其形成時所消耗的時間越長,或伴隨的成交量越多,那麼它們所具有的意義就越重大,因為其間消耗了大量的多頭或空頭的力量,引發了由量變到質變的產生。

在討論形態的時候,除了由價格所帶來的形態需要被重點觀察之外,還有兩個重要的參考因素:成交量和測量目標。在價格形態的形成過程中,研究與價格資料伴隨而來的成交量,是判斷形態是否形成和是否可靠的技術指標。同時,絕大多數價格形態都有其具體的測量技術,可以確定出最小的價格運動目標(空間),這些目標有助於對市場下一步的運動空間進行大致估算,避免交易者過早退出的失誤。

反轉形態包括:頭肩頂(底)、三重頂(底)、雙重頂(底)、

V

形頂(底)、圓形、三角形(包括擴散三角形)、菱形、楔形、矩形。整理形態包括:三角形(對稱三角形、上升三角形、下降三角形)、菱形、旗形(包括尖旗形)、楔形、矩形。

可見,

5

種整理形態中有

4

種屬於反轉形態。也就是說,這些形態如出現在趨勢頂部或底部,可能形成反轉;但這些形態若出現在趨勢的發展中部,則屬於盤整的整理形態。下面一一論述。大多數情況下,當一個價格走勢處於反轉過程中,圖表上都會呈現出一個典型的

區域

形態

,這種形態被稱為反轉形態。一個大的反轉形態會帶來一輪幅度較大的運動,而一個小的反轉形態就會帶來一輪幅度較小的運動。

反轉形態的特性(從整體把握上來說,很重要):

1

、反轉形態的形成在於先有一個主要趨勢的存在,即:如果目前並無上升或下降的趨勢存在,那麼當時所出現的類似反轉圖形就沒有什麼意義;

2

、趨勢將要反轉的第一個訊號通常表示為對重要趨勢線的突破,如趨勢線、支撐線、阻力線等。但對重要趨勢線的突破,也有可能形成整理形態,所以該條件不可倒推;

3

、形態規模愈大,隨後的價格移動愈大。這裡所謂的規模,是就價格形態的高度和寬度而言的。高度標誌著價格變動的強弱,寬度意味著所耗費時間的長短;

4

、頂部形態形成的時間較底部形態形成的時間短,且震盪大。因為價格傾向於慢升快跌,對於在頂部作空而言,通常贏利的速度比較快。

5

、底部形態的價格幅度較頂部形態的價格幅度小,但形成的時間較長。因為聚集人氣需要時間,而此時交易並不瘋狂,因而底部形態容易被識別。

6

、對於形態的價格目標的測量,均是以形態高度為基礎的,但絕大多數測量技術只能給出最小的價格目標或運動空間。通常而言,最小的價格目標是前趨勢的起點。

25

只例舉了頂部反轉的圖形,除擴散三角形外和菱形外(它們不可能出現在底部),把它們反向

180

度就是底部反轉的圖形。

頭肩頂(底)形態

頭肩頂(底)是最經典的主要反轉形態,其它的反轉形態大都是頭肩型的變化形態。當頭肩頂形成的時候,通常在最強烈的上漲趨勢中形成左肩,小幅回撥後再次上行形成頭部,再次回撥後上行形成右肩,由此形成最為簡單的頭肩頂形態。見圖

26

雙重底反轉形態與

雙重頂反轉形態

基本相反。

需要注意的是,雙重頂(底)反轉形態並不一定意味著匯價必定反轉。匯價如在回落到頸線部位時獲得支撐,則有可能再創新高,繼續朝原趨勢方向運動;或者退回來續而形成三重頂、多重頂、矩形等多種形態。在判斷

“M”

形態到來後趨勢是否繼續進行時,有三個標準可以用來衡量,以雙重頂為例:最快的是看價格是否跌破了原有的左斜向上的趨勢線,當跌破該趨勢線時,下一個支撐位就是頸線,出現了頸線,自然就有可能出現雙重頂、三重頂、矩形等形態;再一個是時間,如果兩個頂之間形成的時間間隔較長(如一個月),那麼形成頂部的可能性較大,因為其中消耗了大量的多頭熱情而局勢得不到迅速的上升,產生了壓制下跌、維持出貨的嫌疑;還有一個是

“M”

形態的高度,即峰頂回撤的幅度,如果從兩個頂部位回撤的幅度是原來上漲趨勢的

15%-20%

,那麼這種有力度的回撤也有可能意味著頂部正在形成。但兩個頂之間間隔的時間越長,對於頂之間下跌的幅度要求就越小。

此外,雙重頂(底)形態的兩個峰(谷)之間的距離越遠,也就是形成兩頂(底)所持續的時間越長,那麼,將來雙重頂(底)形態反轉的潛力就越大,反轉之後的波動也就越劇烈,這又體現了時間和空間的互換含義。

也許是因為雙重頂(底)反轉往往是一個橫向整理的區間波動行為,所以日本技術分析裡沒有相關的介紹,但在平頂和平底的反轉形態裡,也透露著雙重頂(底)形態的反轉含義。

在日本技術分析裡,三重頂形態叫三山形態(三座山峰),三重底形態叫三川形態(三條河流)。

頭肩頂形態形成原理:當匯價被大眾蜂擁推到左肩時,成交量劇增;隨後出於獲利回吐的需要,匯價開始向下調整,但由於後市仍被人看好,所以只是縮量下跌;隨後,匯價又開始在利好訊息的鼓動下繼續攀升,成交量仍為可觀;但是在接近頭部的時候,成交量將出現萎縮和遞減的現象,這是買盤不足的表現,於是出現了頭部;此後市場出現了意見分歧,但由於多頭力量不足,匯價開始回落到頸線部位,此時的成交量往往是遞減的;當匯價到達頸線部位後,部分持樂觀預期的投資者繼續買入,但有人懷疑頭部已經形成,所以看好的人群開始減少,於是在匯價無力維持高位的時候出現了右肩;隨後匯價開始回撥,並在跌到頸線部位的時候開始帶量突破;由於有人懷疑是假突破,故而後市有了兩天的反彈,使匯價向頸線部位進行了反抽;當反抽後的匯價未能站在頸線之上時,頸線由支撐線變成了阻力線,經典的頭肩頂形態完全顯露,匯價開始帶量持續下跌(也可以不帶量下跌,當市場並沒有出現恐慌性拋售的時候,市場會因買盤不足而自然回落)。儘管在外匯現貨交易中我們看不到成交量,但並不能否認它的存在,而其基本原理如上所述,在外匯期貨市場也如出一轍。

頭肩底形態與頭肩頂形態相反,但也有一定的區別:

其一,頭肩底形態的形成時間較長且形態較為平緩,不象頭肩頂形態那樣劇烈而急促的形成;

其二,頭肩底形態的總成交量比頭肩頂形態的總成交量要少,這是由於底部供貨不足而頂部恐慌拋售所致;

其三,頭肩底形態突破頸線時必須要有量的劇增才能算有效,而頭肩頂形態突破頸線時則可以是無量下跌;

其四,頭肩底形態的價格在突破頸線後更習慣於反抽,原因是落袋為安的交易者比較多;

其五,頭肩底形態的頸線常常向右方下傾,如果頸線向右方上傾,則意味著市場更加堅挺。

在上圖裡的頭肩頂形態中,其頸線是水平的,但是很多的時候,頸線可能會從左至右向上或向下傾斜,向下的傾斜的頸線往往意味著行情更加疲軟。處於頸線位的反抽並不一定會發生,如果在突破頸線時成交量很大,那麼反抽的可能性就會降低;而在市場十分疲軟的時候,即使沒有什麼成交量,反抽也不易發生。此外,在進行反抽時,匯價也可能會重新站到頸線之上,又開始向高位進軍,這說明向下突破是假突破。在匯市裡,我們常稱這種假突破為

掃止損

行為,因為在頭肩頂的頸線部位,常常有大量的多頭止損單,多頭主力虛假一槍的假突破,可掃除很多跟風盤,之後便於順利上升。

在圖

26

中,當價格反抽失敗後,將繼續下跌,下跌的空間(即價格測量目標)從頸線開始算起,最小幅度為頭部到頸線的垂直距離(

H1

)。事實上,通常價格運動都會超出上述測量目標。但是這個目標有助於我們把握價格將來下跌的幅度是否足夠,或者是否超出了很多而必須提高警惕。當然,最大的下跌幅度是前趨勢形成的起點,即從哪裡升起就跌回哪裡,因為買的人遲早都會賣掉,市場也遲早會自動平衡。

但是,在我們測量價格目標的時候,除了使用上述頸線部位的預測方法,也必須同時考慮到附近的趨勢線、支撐位、阻力位、回撤水平位、缺口等一切跟支撐或阻力有關的技術位(後面有論述)。比如:在頭肩頂形態開始跌破趨勢線後,如果有其它重要的支撐位處於下跌的測量目標之間,那麼價格將可能落到該支撐位就會產生反彈,原有的測量目標就無法繼續達到了。

實際上,頭肩頂形態是道氏理論或趨勢論的具體應用。在頭部形成以前,其高點不斷被創新,而低點不斷被提升;在頭部形成以後,其反彈高點不斷降低,而低點也不斷被重新整理。所以,頭肩頂形態是上升趨勢和下降趨勢緊密結合的範例,只是由於支撐線或壓力線的作用,使其顯得比較對稱而已。需要注意的是,頭肩頂(底)形態在實際的圖表中都不是很完整的,也不一定很標準,大致相似就基本可以認定了。

在極少數情況下,頭肩形態也會形成整理形態。比如在持續上漲中出現頭肩頂形態,而後繼續上漲;在下跌中行情裡出現頭肩底形態,而後繼續下跌。

在把握頭肩形態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1

、如果頭部與雙肩不成比例,則不應視之為頭肩頂(底)形態;

2

、在頭肩頂形態中,左肩成交量比頭部成交量可能多、可能持平、也可能少,但理想的狀況是:左肩量最大,頭部量次之,右肩量顯著減少,突破頸線時量能增加,反抽時量能減少,反抽結束後量能再度擴張加劇下跌;

3

、頭肩頂(底)形成後,當價格突破頸線時,成交量會在短時間內出現低谷,這是市場猶豫的表現,之後通常會有一個反抽的過程,使價格回測頸線部位;

4

、一般推論,當反抽失敗後,價格反向運動的空間至少等於從頭部到頸線的垂直距離;

6

、突破頸線部位是確認頭肩頂(底)形成的重要條件,如未得到確認,則該形態不一定會演變成反轉,可能會出現整理趨勢;

6

、向上突破頸線部位必須帶量方顯真實性,向下突破頸線部位時則可以無量。突破有效的確認可以用

1-3

天來檢驗,也可以用突破後的價格是否達到了總價的

3%

來確認(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但都以收盤價為準;

7

、頭肩頂(底)形態可能會失敗,但未

完工

的頭肩頂(底)形態說明行情雖然還有生命力,可是真正的反轉可能很快就要到來。

在日本

K

線技術分析裡,頭肩頂形態叫三尊頂形態(三尊菩薩,中間最高),頭肩底形態叫倒三尊形態。

三重頂(底)

形態和頭肩頂(底)形態唯一的區別在於它沒有

頭部

,它的三個峰(谷)的高低幾乎一致,常常使人們無法分辨是頭肩頂(底)還是三重頂(底)。見圖

27

三重頂(底)形態

的形成原理及其它特性同頭肩頂(底)形態幾乎一樣。

雙重頂(底)形態

雙重頂形態是指匯價在頂部形成兩個波峰的形狀,常稱為

“M”

型反轉;雙重底形態是指匯價在底部形成兩個波谷的形狀,常稱為

“W”

型反轉。與三重頂(底)形態和頭肩頂(底)形態不同的是,雙峰(谷)形態突破後的漲(跌)幅通常是形態本身頸高的

1-3

倍。見圖

28

如上圖所示,匯價一直沿趨勢線在向上爬升,當它兩次爬到同一高度而折回時,我們可以感覺到那裡有較強的賣壓;而一旦匯價折回到趨勢線以下時,我們則大致可以判斷

“M”

頭可能會形成,於是在匯價突破趨勢線的時候,就是第一個比較理想的賣出點。既然預知

“M”

頭會形成,我們就會在最近一個低點處畫出與頂部平行的頸線,等待匯價完成突破和反抽的過程。在匯價突破頸線的時候是第二個比較理想的賣出點,而當匯價進行反抽的時候,則是第三個很好的賣出點。當反抽失敗後,下跌的測量目標為從頂部到頸線位垂直距離的

1-3

倍。

雙重底反轉形態與

雙重頂反轉形態

基本相反。

需要注意的是,雙重頂(底)反轉形態並不一定意味著匯價必定反轉。匯價如在回落到頸線部位時獲得支撐,則有可能再創新高,繼續朝原趨勢方向運動;或者退回來續而形成三重頂、多重頂、矩形等多種形態。在判斷

“M”

形態到來後趨勢是否繼續進行時,有三個標準可以用來衡量,以雙重頂為例:最快的是看價格是否跌破了原有的左斜向上的趨勢線,當跌破該趨勢線時,下一個支撐位就是頸線,出現了頸線,自然就有可能出現雙重頂、三重頂、矩形等形態;再一個是時間,如果兩個頂之間形成的時間間隔較長(如一個月),那麼形成頂部的可能性較大,因為其中消耗了大量的多頭熱情而局勢得不到迅速的上升,產生了壓制下跌、維持出貨的嫌疑;還有一個是

“M”

形態的高度,即峰頂回撤的幅度,如果從兩個頂部位回撤的幅度是原來上漲趨勢的

15%-20%

,那麼這種有力度的回撤也有可能意味著頂部正在形成。但兩個頂之間間隔的時間越長,對於頂之間下跌的幅度要求就越小。

此外,雙重頂(底)形態的兩個峰(谷)之間的距離越遠,也就是形成兩頂(底)所持續的時間越長,那麼,將來雙重頂(底)形態反轉的潛力就越大,反轉之後的波動也就越劇烈,這又體現了時間和空間的互換含義。

也許是因為雙重頂(底)反轉往往是一個橫向整理的區間波動行為,所以日本技術分析裡沒有相關的介紹,但在平頂和平底的反轉形態裡,也透露著雙重頂(底)形態的反轉含義。

圓形頂(底)形態

當複雜的頭肩形態不是在兩條水平線中進行類似於箱形整理的時候,錯落的高底則有可能是圍繞著一段弧線進行的,這常稱之為圓形反轉。這種形態較為少見,也稱為碟形、碗形、圓頂形或圓底形,它代表趨勢在緩慢而漸進的改變。如果可以看到成交量的話,那麼成交量也會按時間順序排列為一個圓形。見圖

29

(圖

29

由上圖可見,當圓形頂部形成以後,匯價往往並不馬上下跌,而是橫向發展,形成徘徊區域,徘徊區一般稱作碗柄。通常情況下,碗柄很快便會被突破,而且往往是以跳空的形式突破,它說明人群終於按耐不住了,蜂擁開始了行動。而在成交量方面,隨著價格上升到圓形頂部,成交量開始萎縮,然後隨著下降的趨勢稍有增加,在跳空突破後成交量繼續增加,並由此形成了一個圓弧形,只是與上面的圓弧相反,類似於圓底形。

在實際的價格運動中,圓形頂部極少出現,圓形底部有時會以不太標準的姿態出現,但成交量卻往往呈現出一個與價格同摸樣的圓弧形,只是正好反向。當圓形底部出現後,往往一輪大的上漲趨勢即將來臨,只是它的上升趨勢經常很緩慢,而且會被頻繁打斷,讓沒有耐心的交易者出局,但最終的收益還是相當可觀的。總體說來,圓形狀態不會出現在投機性強的品種當中,它體現著溫和品種的特性。

判斷該形態完成的標準是它是否帶量突破右邊的碗沿,從而與圓弧徹底脫離。此外,圓形形態所形成的時間愈長,其後的上升或下降的空間可能愈大。尤其是底部的圓形反轉形態,一旦脫離其長達幾個月之久的盤恆,則上幅空間非常可觀。但我們只能從其形成的時間和其前面趨勢的大小來判斷上漲空間,沒有什麼其它的度量方法。

在日本技術分析中,與之對應的是圓形頂部形態和平底鍋底部形態,其原理及意義與上面的圓形頂(底)形態相同。

第六節

V

形頂(底)形態

V

形頂(底)其實不是形態,但由於它的出現同樣是一段時期內演化的結果,同時也確實是一種反轉現象,所以我們還是把它們當作反轉形態來研究。

V

形頂(底)形態不容易判斷,因為它的反轉通常沒有什麼徵兆,而且反轉前也沒有逐漸緩和的趨勢(逐漸平衡的買賣實力)可供參考,急來急去,令人防不勝防。

V

形頂(底)形態的出現,通常是報復性回撤(反彈)的結果。它往往在重大利空(利好)訊息來臨時產生,或是在嚴重的超買(超賣)運動中產生,由此形成了短期內價格的劇烈波動。見圖

30

(圖

30

由上圖可見,V形頂形態的漲勢很兇猛,但在突如其來的利空訊息下,其跌勢也十分迅速,只用兩個星期就完成了

V

形頂的形態;反觀

V

形底也一樣,在帶量下跌下,多方認為超賣十分嚴重,於是報復性反彈很快就完成了。

不過,它們的出現還是體現了一些規律。

其一,在反轉之前,原趨勢一路猛進,很少調整,且出現多次價格缺口,當局勢突然不利時,反向運動就會猛烈的開始,體現出暴漲暴跌的特性;

其二,在反轉的頂點,往往會出現島型反轉形態或者關鍵日反轉形態(即:某一日的

K

線出現很長的上影線,或者出現靈位線,或者出現吞沒形態,且成交量巨大。);

其三,原有的趨勢線非常陡峭,對反趨勢執行的支撐很薄弱。於是當反轉開始時,價格會急速突破原有趨勢線,以更陡峭的方式反向行駛;

其四,因為前期價格執行速度快,所以在反轉時往往沒有重要的支撐位或阻力位可以提供,以至於價格回撤(反彈)至原趨勢的

1/3

1/2

才得以停住。

在日本技術分析中,與之對應的是塔形頂部和塔形底部。稍微有些區別的是,塔形頂部和塔形底部的價格可以在最高位或最低位徘徊幾日,但其上漲和下跌同樣很迅速,類似於島型反轉形態。

其它反轉形態

其它反轉形態包括複合頭肩形、擴散三角形、菱形和一些整理形態的反轉,如三角形反轉、楔形反轉、矩形反轉等(見圖

31

),下面逐一簡單介紹。

(圖

31

1

)合頭肩形態:頭肩形態有時會發生變化,出現雙頭或雙左肩、雙右肩等,這樣的形態常稱之為複合頭肩形態。複合頭肩形態由於每次回撥的程度不一樣,又由於有類似矩形整理的支撐線存在,所以其頸線常常是兩條相隔很近的水平線,只有這兩條水平頸線中的一條被穿透後,才能形成有效的突破。複合頭肩形態的意義和度量同頭肩頂(底)幾乎一致,但由於形成的時間較長且成交量大,其威力常常被高估。其實它的威力常常不如頭肩頂(底)形態,因為頭肩頂(底)形態很明確的向市場給出了訊號,而複合頭肩形態往往形成了矩形整理,在較長的時間內消耗了大量的多、空雙方力量,以至於突破後的幅度常常達不到頭部到頸線的距離。

2

)對稱三角形反轉:對稱三角形形態中大約有

3/4

屬整理形態,而餘下的

1/4

則屬反轉形態,因而它們一般不會出現在某一主要趨勢的頭部和底部;對稱三角形形態必須等突破確認後才能認定,在此之前則充滿著不確定性的變化,由此它也常常被認為是最不可靠的價格形態。當價格在從左端到三角形頂點的

1/2-3/4

之間的水平距離內進行了有效的突破後,隨後的運動常常表現得較為強烈;而如果價格在超過了該段距離的

3/4

以後甚至於到三角形頂點的時還沒有展開突破,還在越來越窄的波動中做橫向運動,那麼它很可能有氣無力的飄過三角形頂點,而不會出現什麼有益的訊號。此外,對稱三角形形態突破後的回抽動作,沒有頭肩形形態被突破後的回抽次數多。

3

)擴散三角形反轉:擴散三角形形態通常出現在頂部,是頭肩頂形態的變形,將其高點與低點各自連結成線後,兩條線所組成的區域像一個喇叭形狀;如果看的見成交量,那麼這個形態裡的成交量一直會保持著較高的水平,但呈現不規則的狀態;同時,這個形態也意示著一個缺乏理智的、失去控制的市場狀態,它只能出現在牛市的最後階段,即沒有與之對應的底部擴散三角形形態;此外,跨度極大的擴散形態視為無效,一般整個擴散形態的形成不超過

2

個月。

4

)直角三角形反轉:直角三角形形態分為下降三角形形態和上升三角形形態。當下降三角形形態出現在頂部的時候,會出現反轉狀態;當下降三角形形態出現在中部的時候,又會形成整理狀態;與之相反的是上升三角形形態,當其出現在底部時,會出現反轉狀態;當其出現在中部時,又會形成整理狀態。它們給出訊號的明確性要大大高於對稱三角形形態,即上升三角形形態往往意味著上漲,下降三角形形態往往意味著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