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武漢黃陂八大名吃是什麼?鹹甜適中,葷素結合

改革開放前,武漢市黃陂區有八大傳統名吃,以三肉類(黃陂三鮮、糖蒸肉、獅子頭)、三甜品(糖蒸肉、雪棗、八寶飯)、三豆製品(黃陂豆腐、臭千張、五香乾子)匯合,鹹甜適中,葷素結合,三三為九,九九歸一宴。

作者 華中城市研究院院長馮煜暉

黃陂三鮮

三鮮:即魚丸、肉丸、肉糕。早在清乾隆年間,即為譽滿江漢的

席上美饌。尤以魚丸

(又叫魚氽,或“餘汆”)技術性最強。

武漢黃陂八大名吃是什麼?鹹甜適中,葷素結合

關於“餘汆”有段傳說:秦始皇喜愛食魚,但不善吐刺,為此殺了不少廚師。後有來自黃陂的

姓餘師傅入宮充任御廚,他對皇帝的暴虐又怕又恨,一日正亂剁鮮魚洩憤,正好秦

始皇遣人催膳,餘師傅在驚恐中情急生智,忙將碎魚末捏團氽

λ沸水之中,少頃,雪

白柔嫩的小魚丸漂浮在湯麵上。

秦始皇用後大悅,故此菜因人得名,俗稱魚丸子。

現在,製作工藝大為發展,採用鮮魚和豬夾縫肉、五花肉分別剁碎,配以多種調

料混合勾芡,然後經過不同的加工工藝,方成型為各不相同的白色魚丸,黃色肉丸,

粉紅色肉糕。

其原料雖均屬魚肉組成,但滋味有別,鮮嫩爽口,已編入《中國菜譜》。

糖蒸肉

是黃陂民間源遠流長的傳統佳餚。它以香甜爽口,營養豐富聞名於世,已

編入《中國菜譜》。

其製作方法:將五花肉切成長方形,加硝水、醬油、紹酒、胡椒粉、蜜桂花、

薑末、蔥花、紅糖、熟米粉拌勻醃漬碼在碗內。

上籠用旺火蒸一小時,岀籠將肉撥松

再澆入溶化的紅糖水繼續蒸

30分鐘,待肉熟透味時,再出籠反扣盎中即成。

武漢黃陂八大名吃是什麼?鹹甜適中,葷素結合

此菜色澤紅亮,肉質酥爛,甜鹹兼宜,肥而不膩。

雪棗

雪棗為黃陂傳統名點,世傳始於唐代,明嘉靖年間曾上貢京都,歷1

300餘

年而不衰。

其主要原料是上等糯米、黃豆、桂花、飴糖、白砂糖、香植物油等混合配製。

工藝極為複雜,為黃陂人逢年過節饋贈親友的傳統禮品。

武漢黃陂八大名吃是什麼?鹹甜適中,葷素結合

獅子頭

始於前清,蜚聲城鄉,素有

“走進泗海樓,必嘗獅子頭”的美譽。

烹飪方法是:用適量生粉、雞蛋、精鹽與肉丁(不宜剁得過細)混合拌勻,做成

扁形獅子頭肉元子。

待鍋內

豬油煎沸時,改用小火將其炸成黃色,再加適量原湯,在

旺火上燜

10分鐘即可裝盤。另用黑木耳、菜心、生粉、豬油勾芡淋於盤面即成。此菜

造型美觀,色澤金黃,醇馥鮮嫩,油而不膩,是具有黃陂特色的佳餚。

已編入《中國

菜譜》。

八寶飯

系黃陂傳統甜食,已編入《中國菜譜》。其作法:淘淨糯米,在涼

水中浸泡

2小時左右撈出,上籠蒸30分鐘裝入盤中。加白糖、桂花、豬油、蓮米、冬瓜

條、紅棗末、桂元肉一起拌勻。再將熟豬油塗在另一大碗內

(防粘),把洗淨的紅棗、

蓮米、桂元肉、青梅片等在碗底擺成圖案,然後將糯米飯盛入碗中,上籠蒸半小時,

食用時倒扣盤中即可。

臭千張

亦名黴千張,品種有百頁千張、夾千張、黴千張三種。黃陂素以黴

千張享譽城鄉,年產量約

15萬公斤。

製作方法選擇上等黃豆浸泡,經磨漿、煮沸、點漿、壓制成千張,再捲成6市

寸長直徑

1市寸的筒狀,約半斤,然後發酵生黴而成。

烹飪時,將臭千張切成圓片,用油炕黃,佐以辣椒爆炒。聞有微臭,食則口頰生

香,是一道富有地方特色的傳統美味。

五香乾子

祁家壪鎮姜店鄉四黃大隊王家崗的產品最著名,早在淸乾隆年

就享譽遐邇。清嘉慶、道光前後,由彭仁合、彭童浦、彭元浦等

10餘戶豆製品作坊

將產品銷售範圍擴充套件到武漢城區。

五香乾子為豆製品,經溼磨、點漿、壓方、用包

漿包、壓榨、重迭壓榨、水煮、五香煮等工序製成。

呈黃色,為方形,手捏成團,手

松成塊,切成蘿蔔絲粗細,幹炒溼煮不碎。它以質地彈柔、色佳味美而著稱。

1983年

進入廣州交易會

;1984年在迎春展銷會上展銷。

黃陂豆腐

一千多年前由淮南傳入黃陂。通過歷代生產,幾經改進,

以其鮮美、細膩、柔嫩的獨有特色聞名於世。

工藝流程是:使用河水浸泡黃豆,磨製成漿,加熱煮沸,以熟石膏點漿凝作豆腐

腦,最後用布包壓榨脫水而成。豆腐有兩種

:一種叫菜豆腐,適於炒炸;另一種叫湯

豆腐,適於做湯、涼拌,還可醃製臭豆腐,其味道別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