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擊敗包貝爾、德格娜,曾贈斬獲《導演請指教》年度價值導演!

歷經兩個多月,《導演請指教》落下帷幕。

進入決賽的六位導演,顯然受到了節目組的優待,一碗水端平,每個人都獲得了獎項,當然最終最有分量的還是年度價值導演。

擊敗包貝爾、德格娜,曾贈斬獲《導演請指教》年度價值導演!

最終,曾贈以460。3的總分數,擊敗包貝爾和德格娜斬獲年度價值導演。

擊敗包貝爾、德格娜,曾贈斬獲《導演請指教》年度價值導演!

閉幕影片成績上德格娜憑藉《借光》位居首位,而曾贈憑藉《辣椒炒肉》獲得第二,包貝爾憑藉《大嘴巴子》獲得第三,不過前三階段綜合得分則是包貝爾第一,曾贈第二,德格娜第三。

對於閉幕影片來說,顯然三位導演都有著一定突破,嘗試了不同型別的影片。

雖然對於最終的結果有所爭議,但是綜合來看曾贈還是實至名歸。

不管是商業上還是藝術上,曾贈顯然在這兩方面都做到了比較好的平衡,雖然中間有所自我展現,但是整體上,還是超過其他導演的。德格娜導演還是較為小眾,過分追求藝術上的表現,侷限於民族題材上,沒有在商業上做較大探索,最後一部影片方才跳脫出來。而包貝爾就是技巧型市場型導演,所有導演都是技巧的綜合運用,面向市場的拍攝製作。

擊敗包貝爾、德格娜,曾贈斬獲《導演請指教》年度價值導演!

擊敗包貝爾、德格娜,曾贈斬獲《導演請指教》年度價值導演!

接下來,對於閉幕典禮上三位導演的影片簡單分析介紹下。

首先來看德格娜的《借光》。

就像評委說的那樣,看似德格娜跳脫出了民族電影之外,但是實際上依然表達的是現代與傳統的對抗,這個主題德格娜始終沒有變過,但是可以看到她在尋求新的突破和嘗試,最終從小眾的民族題材走向了更大市場的型別片之中,最終獲得了更多人的喜愛。

當然李誠儒也為這部短片增色不少,而背後卻是導演整個功力的展現,在平淡的生活流之中,暗流湧動,有著家庭內部矛盾,有著教育矛盾,有著社會矛盾,還有著現代與傳統的矛盾,情理和法理之間的選擇上,每個人都展現出了人性善的一面。

擊敗包貝爾、德格娜,曾贈斬獲《導演請指教》年度價值導演!

借光在影片中有著雙重含義,既是指老人在院子裡享受到對面樓房反射的光,這是一種借光,當然更是一種處事的原則和方式。陽光本該是可以享受到的,沒想到如今卻要借,看上去是諷刺,但是實際上又何嘗不是一種人生態度和處世方式,這是一種人生哲學。

對於什麼是委屈,老人給出了自己的解讀,能還手的那不叫委屈,還不了手的必須得忍著的那才叫委屈。何為理,在教育上,顯然每個家長都認為自己最有理,為了孩子一切都值得,但是殊不知,一些就是強詞奪理。

再來看曾贈的《辣椒炒肉》。

這樣一部短片,顯然又是曾贈所擅長的,在整個節目中,曾贈一直都是在講述關於情感的故事,不管是愛情,還是親情,曾贈用了三部短片探討人的情感故事,而到了這最後一部短片,顯然是幾部短片中最接地氣,最具煙火氣的一部,各種導演技巧完全藏在了後面,但是卻衝擊力極強。

擊敗包貝爾、德格娜,曾贈斬獲《導演請指教》年度價值導演!

兩個男演員做菜的蒙太奇剪輯對比之下張力十足,可以看到他們對一道菜的執著和用心,而這背後是情感的積澱,那是親情,那是鄉愁,那是人性最為底層的溫度。傳統故事之下,透過一道菜展現人心的複雜和情結,早已超脫了這道菜本身。

擊敗包貝爾、德格娜,曾贈斬獲《導演請指教》年度價值導演!

曾贈顯然能夠捕捉到世間最為動人的情感和物件,這自然源自於她自身的體驗和對生活細緻入微地觀察和感受。

最後來看包貝爾的《大嘴巴子》。

包貝爾在這樣一檔綜藝節目中確實展現出了其短片的導演功力,因為在短片中能夠掩蓋其短板和缺陷,就是小品化,即使到了最後一部短片中依然有著這樣的特點,但是好在短片短,能夠避免這種形式被放大被拉長。

這部影片的現實反諷有著積極作用和價值,也是包貝爾這些短片所共通的,都是在探討現實中的問題,諸如教育、家庭等,而如今延伸到了自己最為熟悉的演藝圈。透過一個瓜被媒體放大,被各方過度關注和解讀,去諷刺現實,揭露種種不堪,喚醒人們內心的良知。

擊敗包貝爾、德格娜,曾贈斬獲《導演請指教》年度價值導演!

但是這部短片關注的是明星藝人被冤枉,被利用炒作,並且也是得到了現場製片人在內各種評委的力挺,因為對於他們來說感同身受,但是卻並沒有發起疑問,為何大眾愛吃瓜,而瓜又有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只是關注到了明星藝人被冤枉的部分,可是還有大量明星藝人真正有問題的部分卻被忽視了,並不是每一個人明星藝人都是乾淨的。大眾對於這個圈子的不信任,不僅僅是愛吃瓜導致的,不僅僅是媒體炒作,還有這個圈子包括藝人本身就有問題,因為一些瓜的背後,明星藝人也難逃干係。當然在這檔節目中,相國強已經拍過短片,只是沒有成功而已。

除了想要為自己洗白,更需要自省。

就像現場有老師問包貝爾,在這部短片中是否有對自己的投射,雖然包貝爾沒有正面回答,但是可以肯定必然是有的,因為包貝爾顯然是受害者,當然也也是事件的製造者。

從技法上,包貝爾這部短片的效果達到了,作為諷刺喜劇是合格的。但是還是那句話,總是取巧型,迎合市場型。

對於這樣一檔綜藝,雖然背後到處都是資本的操控,但是不可否認確實讓大眾認識到了一些年輕有為的導演,像曾贈、德格娜、錢寧黃、王一淳等。他們雖然所擅長的型別不同,但是都各具特色,有著一定功底和實力,在大電影上顯然是大有可為的,期待著他們能夠為中國電影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帶來精彩好看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