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體檢不是“萬能藥”,腸癌靠早篩更靠譜

引言:31歲的吳女士,每年體檢都正常,今年體檢一個月後突然出現腹瀉便血癥狀,經檢查發現結腸腺癌中晚期,並轉移淋巴結。再晚一點,就全是擴散了。

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體檢查不出癌症?我們該如何預防和更有效的發現早期癌症呢?

近日,各大網路的一則新聞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31歲女子從體檢正常到腸癌僅一個月

”。新聞中,每年定期體檢的吳女士,卻在一個月後因為腹瀉伴有便血,經腸鏡診斷為結腸腺癌中晚期,並轉移淋巴結。

很多網友驚呼,原來這麼多年的體檢,都是忽悠人!

體檢不是“萬能藥”,腸癌靠早篩更靠譜

我們被體檢“忽悠”了嗎?

我們真的被體檢“忽悠”了嗎?其實並不是。而是我們對體檢的認識存在誤區。

其實,據瞭解,我國員工體檢65%都是基礎體檢專案,以血液、尿液和超聲等體檢為主,只能判斷身體基礎的健康問題,對很多潛在疾病是無法檢測出來。而胃鏡、腸鏡、CT等檢查,不是因為嫌麻煩,就是太貴,而被很多人、單位公司忽略掉了。因此,新聞中的小吳就是因為這個,而錯過了發現早期腸癌的最佳時機。

腸癌高發,不要光靠體檢

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健康,每年定期體檢的人也越來越多。然而,願意定期做腸鏡的人卻少之又少。

權威統計,腸癌(結直腸癌)已經成為我國的第二大高發癌症,死亡率都是位居前五。由於飲食不健康,生活習慣,環境因素等影響,腸癌的發病率還在持續升高。這很大的原因,就是不重視腸癌的早篩,

大部分腸癌被確診,都是中晚期,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時期。更早的發現腸癌,才能更有效的治療。為此,光靠傳統寄出的體檢還不夠,針對腸癌的早篩才是最重要。

哪些人是腸癌的高發人群?

體檢不是“萬能藥”,腸癌靠早篩更靠譜

1。 年齡大的人群:結直腸癌的發病風險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顯著增加。

2。 男性:男性結直腸癌發病風險高於女性。

3。 家族史:直系親屬有結直腸癌家族史者發病風險增高。

4。 不良的生活習慣:如高脂飲食、吸菸、酗酒、缺乏鍛鍊、肥胖等;

5。

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結直腸癌發病風險增高。

6。 患有炎症性腸病者:如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

8。 患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林奇綜合徵者。

腸鏡太麻煩?腸癌早篩,其實很簡單

腸鏡是檢查診斷腸癌的金標準,我國每年至少應該有一億人以上有必要做腸鏡,但每年腸鏡的人數遠遠低於這個數,甚至有很多人因為不願意做腸鏡,在體檢是主動放棄這個檢查專案。

不敢做腸鏡,不好意思做腸鏡,害怕做腸鏡,不方便做腸鏡,怎麼辦?

其實,腸癌早篩,大可不必如此糾結。早在2018年,國家主管部門就批准了透過糞便基因檢測篩查早期腸癌的產品——長安心®。這種新型的基因技術,可以透過糞便內脫落的腸道細胞,利用SDC2基因甲基化技術,提前5-10年發現早期腸癌。為患者大大爭取了治療時間,把腸癌消滅在萌芽狀態。

長安心®的基因檢測技術與腸鏡的總符合率達到93。65%,對於不敢、不想、不合適、不好意思做腸鏡的人來說,是一個簡單輕鬆的最佳選擇。

隨著長安心®腸癌早篩基因科技的普及,將會有越來越的腸癌被更早的發現,類似吳女士的遺憾也不會再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