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五代十國科舉作弊與反作弊的鬥爭:請託、夾帶、冒籍,手段無窮

科舉制度是中國古代偉大的發明之一,那麼在五代十國時期,也沿用了隋唐時期的科舉制度,但是其沿用的效果其實並不好,主要是因為戰爭的因素依舊存在。但在五代十國時期,科舉制度的實行,其實是遭遇了一系列的困難的。

因為這個時期的很多人都在科舉場上公然作弊,那麼政府就要針對這一系列的現象,想出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

五代十國科舉作弊與反作弊的鬥爭:請託、夾帶、冒籍,手段無窮

一、由於當時特殊的社會背景,使得當時作弊的現象是比較多的

1、五代十國時期是處於戰亂時期,知識分子本來就少,所以政府會降低門檻要求

五代十國時期,是中國古代繼春秋戰國時期的又一個亂世,在此時期戰爭比較頻發,人民得不到正常的生產生活。人口也是在急速的下降。

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去當了兵,進了軍隊裡面所有的戰爭因素都在一系列的運發當中。

那麼在這個時期,人們進行正常的生產生活都有一定的困難,又怎麼能夠強迫要求大量的人去請求讀書的道路,然後來做官呢?

所以當時其實並沒有很多人願意讀書,因為基本的生存都是存在著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但是政府依舊存在,雖然各個王朝以及政府存在的時間很短,但是基本的一些政治運作是需要人去管理的。

所以這個時候的政府也仿照隋唐時期選拔人才的制度,來對於當時的人才進行一個選拔。但是很可惜的是,當時其實並沒有什麼人才值得選拔。

因為可以選拔出來的人都是非常少的,即使政府放低了很多條件。不過在相比之下,北方由於掌握的領土較多,實力比較雄厚,所以往往會處於一個內鬥的狀態。對於科舉制度的發展,其實並沒有南方政權那麼重視,

因為南方政權的領土呈現一種比較破碎的狀況,生產力也是沒有北方地區發達的。

所以南方的一些政權其實更加依靠科舉制度能夠選出比較優秀的人才為他們所用。

在這個方面,南方政權是要比北方政權更加重視科舉制度的。但是就算是這樣的情況,南方的科舉制度的發展其實也不算好,但是要比北方要好多多,因為南方基本上還是可以勉強選的出一些人去政府正常的做事的,北方是基本上選不出來的,因為北方很多人即便是有時間去學習,大部分也去當兵了。

五代十國科舉作弊與反作弊的鬥爭:請託、夾帶、冒籍,手段無窮

因為手裡面有兵權,一般在亂世裡面來說都是比較有出路的。所以他們的選擇大部分也都是去做將軍,而不是去做文人。

加上這個時期,由於戰爭的頻繁爆發,其實對於軍事上的人才也是需求比較大的。所以在這個時期,就很自然而然地會出現一種比較特殊的現象,也就是重武輕文的現象。

那麼在這樣的一種時代背景之下,想要這些人去讀書,去做官兒,做文人的官兒,這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所以大部分的人都不願意去做文人的官,因為社會地位低。但是在這麼亂的一種時局當中,的確也有些人願意去做文人的官,但是這些人的素質並不是很高,所以會經常有一些作弊的現象發生。

2、在五代十國時期作弊的現象其實是比較頻繁的

其實在五代十國時期作弊的現象是比較多的,那麼主要原因是因為當時人們都不怎麼重視科舉制。

即使是南方政權也是先重視當時的軍事集團,再重視當時的科舉制度,所以在重視程度上是分了一個重要順序的。那麼人們越不重視這個東西,其實這個東西就反而越亂。其實這就和現代的一些市場的道理是一樣的。

如果市場沒有國家的一定管控,國家不重視的話,那麼在經濟上,市場一定會非常混亂,並且一些奇怪的現象也會比較多地發生。如果國家給予這個市場足夠的重視的話,那麼這個市場的管理和體制一定是非常有序的,就很少奇怪的現象發生。

當時的科舉制度,其實就是處於這麼一個現象當中,由於國家並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所以當時的科舉制度是有非常多的作弊現象出現的。即使後來國家進行了一定的干預,但是由於干預的程度並沒有很深。

或者是一些干預的措施並沒有到位,使得當時的作弊現象依舊存在,不過較之前相比是已經好多了。

其實當時的人是比較聰明的,他們的作弊手段也是有非常多種多樣的,其實並不侷限於打小抄這麼一種作弊手段。那

麼有一種特殊的作弊手段就是冒充籍貫,這樣冒充籍貫其實非常好理解。

就是你是這個地方的人,然後你要冒用那個地方的戶籍參加考試,一般來說這也是有可能做到的,因為古代在對於戶籍管理其實並不是很嚴格的。

尤其是在這麼一個亂世時期,人口遷移比較頻繁的情況下,這樣的一種措施,其實是更容易達到目的。因為當時政府針對每個地方的水平不同,以及人口不一樣,所以對於每個地方的一些科舉政策也是不一樣的。

有些地方比如說讀書人比較多的,生產力比較發達的地方,自然錄取人數也是要多一點的,那麼在一些生產力並不是很發達的城市,自然錄取人數也是要少一點的。所以很多考生為了自己儘可能被錄取到,一般都會冒充一些錄取人數較多地方的籍貫。

其實這樣的做法,並不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因為統治者不重視科舉制度而產生的,其實在之前的唐朝時期,也產生了類似的一種現象。

但是由於唐朝時期的科舉制度比較發達,所以這樣的現象其實是被唐朝的發達表象給掩蓋下去了。那麼除了這樣的一種手段以外,其實最常見的手段就應該是請別人來代考,當然這樣的人一般都是一些有錢人或者是一些貴族子弟。

五代十國科舉作弊與反作弊的鬥爭:請託、夾帶、冒籍,手段無窮

因為代考的話,其實並沒有現在的一些比較先進的技術,比如說照片去核對人臉,或者是指紋去驗證。在古代其實並不存在這些的,所以如果去找代考來代替自己去參加考試,其實也是並沒有問題的。

這其實對於那些貧苦人家出身並且認真讀書的人,真的是非常不公平,因為代考是根本就不會考出真實成績的。對於原來參加報名的人來說,僅僅是請了一個人,代替自己參加考試,根本就是與自己的一些成績,還有努力,都是無關的。但是這並沒有辦法,因為當時的封建社會依舊是等級社會,所以即使出現了這樣的現象,一般人家來說都是無可奈何的。

二、政府針對一些作弊的現象,也提出來了相應的反作弊的措施。

1、設立鎖院制度,以保證考試公平

五代十國的政府針對這樣的一種作弊現象,主要提出來的是所院制度,

這個所院制度其實從唐代就產生了。然後五代十國在沿用唐代科舉制度的同時,也沿用了鎖院制度。這個鎖院制度有點兒類似於如今的一些考試措施,就是把主考官和副考官在考試前就關起來。然後在一個院子裡面來出卷子,然後卷子出完之後,他們哪兒也不能去,也就只能待在一個院子裡。

五代十國科舉作弊與反作弊的鬥爭:請託、夾帶、冒籍,手段無窮

不僅是主考官和副考官,就連其他負責考試的工作人員也是如此,杜絕與外界所有的聯絡。其實這樣的一種現象防止的是有一些有錢的人和貴族子弟去花錢去打聽卷子的一些訊息。不過這樣的措施還是有一定的漏洞,因為唐代時期的鎖院制度,是需要主考官提前三個月去住進那個院子裡面,但是五代十國時期就需要提前三天就可以了。

主考官其實在設立相應的卷子,絕對不是在三天之內去設立的,一定是在三天之前,對於卷子的一些構想和出什麼題一定是構思好的

,所以這個時候,即使是一些人拿著錢去賄賂,或者是去探聽考試的內容,是很有可能探聽到的。但是這個措施總比之前什麼措施都不實行的要好,那麼在某種程度上其實也是對於當時的作弊起到了一定的打擊作用。

五代十國科舉作弊與反作弊的鬥爭:請託、夾帶、冒籍,手段無窮

2、對於當時花錢去請人代考,頒佈了一些嚴格的措施

那麼當時其實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其他的一些作弊現象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當時很多人請人去代替自己參加考試,其實這個對於整個國家的統治也是非常危險的

,因為國家去進行這樣選拔人才的目的,也是為了去選拔真正的人才,來為國家辦實事兒。

而不是去選出一些酒囊飯袋,什麼都不會做的人,去管理國家,這樣對國家的統治。肯定是不利的,所以國家也意識到了這樣的問題,很快地就頒佈了相應的措施,去防止這樣的現象出現。這樣的措施主要是在法律的規定中,如果請人來代替自己參加考試,就可能會遭受一系列的刑罰。

五代十國科舉作弊與反作弊的鬥爭:請託、夾帶、冒籍,手段無窮

三、總結

科舉制度是中國最偉大的發明之一,那麼在歷朝歷代沿用的過程中,會根據自己社會因素的不同,而對於科舉制度做出一定的調整。在五代十國時期,這樣的一個制度,明顯是處於一個鬆散的狀態。

參考文獻:

1、《五代十國史》

2、《宋史》

3、《隋唐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