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郫縣之“郫”究竟因何而來?

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

。”三千年,城址不遷、城名不變。天府錦城,有著太多值得我們探討了解的歷史。成都方誌聯合紅星資訊網官方-愛看頭條,推出#

方誌裡的大美成都

#欄目。我們一起讀歷史,曉天府,愛成都。

郫都區位於成都市西北部,享有

“豆瓣之鄉”“蜀繡之鄉”“盆景之鄉”

等諸多美稱。郫都區的歷史可上溯到幾千年前,實為古蜀文明發源地。

高鐵下的郫都 攝影:方天德

從行政區劃來看,郫縣建制較早,千百年間所轄變動也不小。在距今二千七八百年前,望帝杜宇和叢帝鱉靈就在此建立國都,以郫為都邑。公元前314年,秦滅蜀後,在巴蜀地區同時實行分封制與郡縣制,此後即以郫邑作為蜀郡的屬縣,稱郫縣,此為郫縣建置之始。秦漢時期,郫縣地域遼闊,包含今成都、溫江、都江堰和彭州等縣市的部分割槽域。在唐朝,於西部設唐昌縣,後稱崇寧縣。其後又在東部設犀浦縣,宋代改縣為鎮歸入郫縣。宋太平興國年間(976~984年)為36鄉,元豐年間(1078~1085年)為14鄉及犀浦、馬街、雍店(今花園)3鎮,明代編為7裡。

郫縣之“郫”究竟因何而來?

郫都區俯瞰圖

1949年前,郫縣設2鎮19鄉,面積為289平方公里。1952年春,成都撤縣,將安靖、仁義、清溪、金泉、萬福等併入郫縣。1958年秋,崇寧縣併入郫縣。1959年7月,柏條河以北與彭縣接壤的豐樂、桂花、慶興、君平鄉劃並彭縣。2003年,成都高新區西區移交整合,合作、犀浦、紅光、郫筒、德源等鎮全部或部分村社共35平方公里劃歸高新區管理。2016年12月24日,經正式批准,郫縣撤縣設區,稱為郫都區。2019年10月,成都市郫都區鎮(街道)行政區劃進行了調整改革,鎮(街道)調整為12個,其中鎮3個、街道9個。

郫縣之“郫”究竟因何而來?

郫都林盤-呂家院子 攝影:楊健

“郫”作為古蜀國時期的一個地名,最早見於西漢揚雄的《蜀王本紀》:杜宇“

自立為蜀王,號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復出

”。《華陽國志·蜀志》中亦載:“

後有王曰杜宇,……移治郫邑。或治瞿上。巴國稱王,杜宇稱帝。號曰望帝,更名蒲卑

。”

揚雄

不過,這裡的“郫”與後來的郫縣應該說是沒有多大關係的。古蜀國雖然曾經“移治郫邑,或治瞿上”,但也不是城鎮,因為當時的川西平原並不適合建城市。歷史學家任乃強先生所說,明白道出了其中的緣由:“蜀王所治郫邑,在今彭縣(州)西北二十餘里,屬九隴黃土丘陵部分……蓋杜宇時,

成都平原尚屬大澤,卑溼不宜營邑

。營邑必在較高之黃土丘陵地帶(廣都、新都、成都三邑之原址亦正如此),故

郫本在九隴

。”

郫縣之“郫”究竟因何而來?

任乃強父子合影

那麼,古蜀時期的郫縣是何時遷移到如今的位置的呢?“

漢時成都平原已全為陸土田疇,乃徙郫縣治沱江之南(今郫縣治),稱舊邑為‘小郫’。

”漢時,蜀王所築郫城已為“小郫”,在漢代人口增加、經濟發展的背景下,郫縣從九隴遷移到大約今天的位置。考古發掘證明,現郫縣城北的杜鵑城遺址就是西漢早期郫縣的縣城治所,現在的縣城位置已經南移。

徐堰河、柏條河水源保護專案三道堰段

關於郫縣縣名的由來,歷來有幾種不同的說法,迄今尚無定論。

第一種說法是“

因人得名

”。據《蜀王本紀》“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及《華陽國志》“杜宇稱帝,號曰望帝,更名蒲卑”的記述,持此說者認為,

“郫”系“蒲卑”的音譯或“蒲卑之邑”的縮稱

。清《一統志》和嘉慶《四川通志》在郫縣條文內更明確地說:“杜宇名蒲卑,都於此,因以名邑。秦滅蜀國而縣名不改。”各種舊郫縣誌皆沿用此說。至今縣內持此說者較多。

郫縣之“郫”究竟因何而來?

杜宇

第二種說法是“

因水得名

”。《成都古今記》說:“

郫縣因郫江得名

”;清同治《郫縣誌》和《郫縣鄉土志》中也載有“

杜宇都郫邑,因水標名曰郫

”的傳說。公元前311年築郫城,約50年後李冰始穿二江(指郫江、撿江)。據近人解釋,“穿”有二義,一為開鑿,一為疏浚。據前義,郫江開於建縣之後,只能是江因縣得名,而非其反;據後義,疏浚前江名未見記載。

郫縣之“郫”究竟因何而來?

菁蓉湖畔 攝影:全本寧

第三種說法是“

因地理方位得名

”。《漢書揚雄傳》說:“……溯江上,處岷山之陽曰郫。”據此說,“郫”指岷山南面那一片地方。但“岷山之陽曰郫”還有另一解:在岷山南面“郫”這個地方。據此說,則“郫”之得名與地理方位無關。1966年犀浦出土東漢王孝淵碑,上有“建宅處業,岷山之陽”的碑文,其義相同。

郫縣之“郫”究竟因何而來?

望叢祠 攝影:張斯佑

第四種說法為“

因地勢得名

”。《資治通鑑音注》說:“郫,即卑邑也”。據此說,古代郫縣地處卑窪之地,蒲草叢生,故稱卑邑,合寫為“郫”。

第五種說法是“

因族稱得名

”。近來,一些研究巴蜀史的學者主張用巴蜀語解釋當時的地名,並認為蒲卑系古蜀族自稱,其蜀語含義為“蜀族人的地方”,“蒲卑人的地方”或“來自‘天上’(高原)的人的地方”。

郫縣之“郫”究竟因何而來?

沱江河開工場面

不過,諸說雖有一定道理,但也存在對當時歷史背景的忽視。“郫縣”的正式得名,必然與秦

實行郡縣制、建立封建秩序有關

。“郫城”與成都、臨邛一併興建,其名本義也帶有從屬性的城邑、副邑、陪都的內涵,想必其應是作為成都的副邑而設立的。在漢時廣設郡縣的背景下,原設立在九隴的郫縣必須更靠近成都,因而就搬遷到今天的位置了。

上世紀90年代郫筒鎮街景

郫縣之“郫”究竟因何而來?

桃花灘電站

郫縣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寶地。在這裡,孕育出了嚴君平、揚雄、何武、張俞等歷史名人,更有

“郫筒酒”“郫縣豆瓣”“郫縣女紅”

等郫都區工藝三絕聞名於世。2016年11月24日和12月5日,批覆同意撤銷郫縣,設立成都市郫都區,行政區域和政府駐地不變。擁有千年歷史的郫縣,自此走上了它的新徵程。

部分資料來源於郫都區黨史地方誌辦公室

作者/來源:成都方誌

郫縣之“郫”究竟因何而來?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