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從“玫瑰少年”看校園霸凌:如何才能保護“少年的你”?

“無需為他立碑,只願玫瑰年年為他盛放。”這是鹿道森在這個世界留下的最後一句話。

11月28日晚,26歲貴州籍攝影社@鹿道森(本名周鵬) 在微博上釋出疑似遺書的帖文後失蹤,12月1日10時,他的遺體在浙江舟山朱家尖附近海域被找到。

從他的自述中瞭解到,童年期間他被輪番寄養在親戚家,還曾因性格乖巧溫順被校園霸凌,而後一直在父母的爭吵中度過,長大後,他仍舊有一個攝影藝術家的夢,卻被現實無情“擊碎”。

為了不給別人添麻煩,離開之前他將房子退租、把攝影器材送給了朋友、和好朋友吃了飯、把心愛的攝影書籍捐給了圖書館。@鹿道森說:“壓垮我的不是一根稻草,而是無數的沙粒。”在最青春的年紀,這樣的結局無疑令人唏噓。

身邊朋友:他溫暖陽光,未曾聽到受過的創傷

根據此前報道,在鹿道森好友林女士的印象中,他是一個比較樂觀的人,但是生活中遇到很多挫折。周鵬曾在老家成立了一家工作室,工作室倒閉後,大約半年前,他來到杭州,“杭州這邊壓力也很大,他個人的作品很優秀,但是一直無法變現,就是這一系列因素使得他有些輕度抑鬱症。”

從“玫瑰少年”看校園霸凌:如何才能保護“少年的你”?

“道森有較強的共情能力,情感上也比較細膩。”薇薇稱,2017年左右,鹿道森透過網路渠道聯絡她學習攝影。因在不同城市,兩人的交流一般是在微信上,或是在旅拍,有時也會聚會。大學期間,鹿道森拿了獎學金,還曾去青島找她玩。去年春天,鹿道森來到杭州工作,薇薇到杭州也會與他一同吃飯。

在薇薇的接觸中,鹿道森“有才華、積極向上”,總會聊起他的攝影夢想與創作,偶爾也會吐槽“胖了,掉頭髮了”。但很少聽到他講生活中的情感煩惱,更不曾聽他提及微博中的童年創傷。

熟悉鹿道森的朋友告訴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看到遺書才知道,原來鹿道森揹負了這麼多無從化解的情緒。鹿道森平時是個溫暖陽光的男孩,雖然他偶爾在朋友圈發洩情緒,但從未向他透露過自己有抑鬱症的傾向。

從“玫瑰少年”看校園霸凌:如何才能保護“少年的你”?

生活中的周鵬(圖據“鹿道森”社交平臺賬號)

鹿道森的父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家裡人沒有給他任何的壓力,可能是他自己想多了。爸爸媽媽對他也非常好,還給他貸了款讓他創業。”

鄰居和姑姑稱,鹿道森的父母都是農民,其父親刀子嘴豆腐心,其實很疼兒子。

11月29日,與家人一同趕赴舟山的還有一位鹿道森與薇薇、阿澤在攝影圈內的朋友。對方透過阿澤表示,1日晚,家人已將鹿道森火化,並將其骨灰帶回了貴陽,目前正在處理相關後事。

今年8月23日,鹿道森微博還曾提到一個小願望:要是幻象系列能出版就好了。有網友也關注到其身後作品的處理。

薇薇說,朋友們正在策劃,希望把鹿道森生前的作品整理出來,懷念追思,也想透過這樣的方式彌補他的一些遺憾。“至於是否有追悼會,或出版公益畫冊,或後續採取其他公益的方式,等家人心情平復一些會溝通商量。”

心理專家:如何應對校園霸凌?家庭教育很重要

信中,鹿道森給自己貼上了“農村、山區孩子、校園霸凌經歷者”的標籤。他講述了遭遇校園霸凌、被排擠威脅的經歷。

對一個年輕生命的凋零,我們在感到惋惜的同時,也應警醒:要怎樣看待以及避免因心理問題造成的悲劇?

從“玫瑰少年”看校園霸凌:如何才能保護“少年的你”?

貴州省第二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醫師李莎莎表示,從心理學上來講,在兒童期父母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說沒能直接參與到孩子的陪伴、關愛或者說照料,確實會對其心理會造成一些負面影響,例如易引起心理封閉,易自卑、孤僻,人際交往能力很差等情況,情緒上的話也會出現一些比如說煩躁、悲觀、情緒低落的現象。

“因而從社會、學校、家庭層面都要做出努力,關注這個特殊群體的心理發展、需求。”李莎莎說,父母如果不在家,但孩子的學習情況、生活狀態、心理變化都要定期和孩子進行交流,這對於兒童期性格養成是必不可少的。

“而關於校園霸凌問題,背後的核心還是在家庭教育。”

首先,霸凌者的家庭教育一般來說是有缺失,或者錯誤的,才會出現去欺負別人的行為。而對於受霸凌者來說,面對霸凌會出現隱忍的態度,應對不及時、不正確的現象,這很大程度也源於是否有一個正確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

“留守未成年人在家庭教育方面來說確實是很弱勢的,因為沒有人告訴他/她該怎麼辦。”

遇到霸凌如何解決?李莎莎說,首先家庭成員要告訴孩子,遇到霸凌不要害怕,要相信正義的力量;其次要保持鎮靜,在保護好自己的前提下,儘可能保留證據,並且及時向父母或者說老師求助。一定要勇敢地說出來,而不是默默地承受。“因為一旦承受了,霸凌者就會覺得好欺負,然後不停地欺負,進而陷入一個死迴圈。”

從“玫瑰少年”看校園霸凌:如何才能保護“少年的你”?

對於兒童來說,更多的是家長的言傳身教,孩子的行為模式是一個模仿結果,如果家庭存在暴力,那麼孩子學會的就是用暴力來解決問題;如果家庭是一個很隱忍很壓抑的氛圍,孩子遇到困難也只會壓抑,或者說默默承受,不知道怎麼去反抗。

現如今,心理方面的障礙在逐漸低齡化。經常可以聽到一句話叫“幸福的童年可以治癒一生,不幸的童年要用一生去治癒”。童年是人格形成的一個特別重要的時期,這個時期必須要從和外部的這種聯絡,和周圍人照料中去獲得一種安全感、自我認同感。

父母恩愛,其實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小孩的行為模式,更多的是一種模仿。當看到了父母之間的親密關係,他才會學會怎麼去愛別人,以及理解被愛是一個什麼感受,從而在這種互動的關係中學會愛的情緒感受。

而鹿道森所說的“初中後,終於不用寄親戚籬下,等來的卻是爭吵不斷的父母。”就是一個反面例子。

當然,如果沒有一個溫暖的童年,那成長後期就要有足夠的社會支援。比如,留守未成年人的父母親不在身邊,但有學校老師對其進行良好的學習和心理照料,或者有小夥伴關心,這都能幫助他們從中獲得情感彌補,對形成正確的人格有很大幫助。

“最後,普及心理知識也非常重要,不能僅僅因為發生了鹿道森的事情,就關注一波,而是要形成常態化的宣傳和教育,以更好地去正視和解決心理問題。”李莎莎說。

網友:願玫瑰一直為他綻放

有許多網友將鹿道森最後一條帖文評論區當成了樹洞,述說了許多與他類似的經歷。

曾經留守在家的他們,或許很久才能見到父母一次,或許被爺爺奶奶帶大,或許也是被寄養在親戚家……但都不能獲得父母最親切的關愛。

受到校園霸凌的原因或許是因為外貌、體型、性格、性別、生源地等等,有的甚至沒有理由。

很多人也因為父母不和而生活在痛苦之中,除此之外也有許多人講了自己被救贖的經歷,這些救贖是某個善意、某個關愛、某個愛人……總能在夾縫中找到愛意。

從“玫瑰少年”看校園霸凌:如何才能保護“少年的你”?

在警方通報確認死亡後,在無數網友為其惋惜:“對他來說,這樣可能也是一種解脫,希望在另一個世界再沒有痛苦。”

“溫柔的男孩,會有玫瑰一直為你綻放。”“願人人都被愛,再無校園霸凌。”……大家為他難過的同時,更呼籲世界多些包容和溫暖。

逝者已逝,惟願來世安好。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