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思考】全媒體時代,把關人的“變”與“不變”

導讀:

“把關人”概念源於社會學,進而發展成為經典的傳播學概念,也由此締造了近百年來新聞傳播的“精英時代”。時至今日,由移動網際網路技術發展而引發的工具革命,引領時代從傳統媒體發展到全媒體,人類資訊傳播的方式及內容發生了巨大變化,新聞傳播的信源有了更多出口,甚至人人皆可為媒介。在全媒體時代,把關人應該如何被重新定義?是逐漸走向弱化,還是將肩負更重要的使命,在堅守和創新中發展?

【思考】全媒體時代,把關人的“變”與“不變”

把關人體系須有創新

從2008年起,“全媒體”名詞開始在我國傳媒應用領域被屢屢提及。以移動網際網路為代表帶來的工具革命拓寬了受眾接受包括新聞在內的各種信源的渠道。同時,目前,中國移動網際網路使用者數量龐大,這為提供各種網際網路應用的服務商提供了使用者。移動網際網路日益成為創新發展新領域、公共服務新平臺以及資訊分享新渠道。如今,已經進入全媒體時代,大眾傳播的格局發生著深刻變化。

一方面,傳統媒體的黃金時代已過去,傳統媒體與以移動網際網路為平臺的新媒體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大量新媒體甚至只具有大眾傳播某個特徵的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並具有較大影響力。相較於傳統媒體之“重”,作為資訊分享的新渠道,這些新媒體都可稱為當下的“輕媒體”。

經過近10年的發展,全媒體時代下的影響也帶來了受眾多方面的變化:

一是受眾的閱讀習慣逐漸改變。報紙、雜誌等傳統媒體已不再是年輕人的主要信源,手機成為所有媒體的“終端之王”。

二是新聞行業特徵有淡化趨勢。“輕媒體”們提供了形式更豐富的“輕新聞”“類新聞”,並在社會類新聞中擁有話語權。

三是在新聞傳播理論中作為抑制與疏導新聞資訊流通的把關人作用弱化,進而產生了許多問題。比如,新聞的真實性原則受到挑戰,人們判斷是非的能力降低。這從每年釋出的年度十大假新聞、網路謠言不絕於耳就可以看出。

撥開迷霧,我們就能看到,在新聞傳播中,把關人必不可少。這就使得把關人理論不僅不能弱化,還必須在全媒體時代提煉出精華,在創新基礎上,在實踐中創造出符合時代要求的新把關人理論體系。

把關體現規範性專業性

“把關人”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盧因提出。那些把關人——編輯們對提供給受眾什麼樣的新聞、資訊一直起著最關鍵的作用。

在我國,把關人理論一般認為,媒體在傳送資訊過程中,有重大的過濾功能,從政治、經濟、文化、審美及自身利益等出發,對新聞資訊進行層層把關、篩選等,從而決定最終面向受眾的新聞資訊內容,並透過發出的新聞資訊影響受眾。因此,在傳統媒體運作過程中,把關人的作用極其重要,體現出權威性、規範性和專業性的特點。

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不再是新聞傳播的唯一渠道,受眾的資訊選擇原來是內容第一,至於報紙,還是電視、廣播則各有所愛,各取所需,從而傳統媒體紛紛以“內容為王”;全媒體時代,受眾的選擇以“渠道為王”,以方便為最,其次才是內容選擇。這就使得大量新媒體蓬勃發展,人數的增多使以前處於壟斷地位的傳統把關人地位邊緣化。截至目前,經過近年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不斷整頓,我國持有記者證的人數保持在25萬左右。而截至2017年6月底,我國網民規模已達7。51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7。24億。理論上這些人都可以在網上自由釋出資訊,他們都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話語權,多多少少地行使著把關人的權力。

從25萬左右到上億,職業化的把關人,面對無數非職業化把關人,把關人理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其一是把關人的角色被弱化。網路互動性傳播的特點使昔日的把關人失去了資訊傳播中的權力。其二是把關人的程式被忽視。網路傳播資訊的迅捷性、超大體量導致把關難度加大。其三是把關權的缺失。傳者和受者之間的區別被模糊,在諸多有影響的領域,出現了一批擁有話語權的意見領袖。

【思考】全媒體時代,把關人的“變”與“不變”

制度不斷完善理論勇於突破

從中國移動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來看,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將成為全世界網際網路發展的引領者。再往前看,沒有現成的理論讓我們參考。全媒體時代的革命性變化,要求原有的“把關人”概念必須更新。這就給我們的實踐提出新觀點、新方法、新理論提供了可能。

一是制度上要不斷完善,理論上要勇於突破,制定以引導為基調的新聞傳播法則。

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基礎上,傳統媒體、新媒體從業人員以及專家和政策制定者共同探討、總結全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規律。在制度設計上保證把關人的實際作用。在這方面,那些向全媒體轉型已見實效的傳統媒體具有相當的優勢,他們都具有傳統媒體的品牌優勢,擁有豐富的新聞資源——人才、經驗、設施等軟硬體,以及在移動新媒體領域的實踐。可以說,他們有著較為豐富的全媒體經驗。

二是法律上需健全和細化有關條文。

在不干擾新聞資訊正當傳播的情況下,透過引導、懲治等手段最大限度杜絕各類媒體的“犯規”行為,特別是針對一些充斥商業利益的新媒體內容釋出者。

三是技術手段上要為我所用。

全媒體時代最大的變革是工具形式的變革,要做到內容和形式的統一,就要求新聞的內容也要變革。相應的,也可以利用各種技術手段,變原來的“人”的把關為“人工+機器”的綜合把關。

四是讓新聞、傳播學科成為通識教育。

隨著社會的發展,除了普通的新聞資訊外,實用的、豐富的、互動的資訊將成為主體。有句話說,在網路中,每個人都有可能不受更多的嚴格限制,真正實現個人的表達自由和言論自由。但是如果作為傳播中的施與方(傳者)而言,應必須接受正規的政治、意識形態、技術、文字和邏輯能力等各方面的訓練。既然這是個“受者皆傳者”的時代,那麼,每個人都應該接受新聞或傳播學方面的普及性教育,只有透過灌輸、培訓的方式,才有可能讓每個人在傳播新聞或其他資訊時,在主觀意識上充當把關人的角色。

文編:張紓舒

美編:陳諮霖

責編: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