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我受夠了異地分居,想離婚了”,丈夫:生完孩子再離婚也不遲

我有酒和茶,你有故事,就來找我。

點上面『關注』,你就是我的人了。

“我受夠了異地分居,想離婚了”,丈夫:生完孩子再離婚也不遲

《一顆熱土豆是一張溫馨的床》:“在思想上相隔得那麼遙遠,身體的緊挨反而成了一種對立。”

思想的高度決定人生的高度,思想的境界決定人生的境界,通俗來講,跟一個人所思所想有關,或者說,跟一個人堅守的價值觀有關。

我們通常所說的“人跟人不一樣”,主要取決於思想,從做人和做事兩方面可以很明顯地區分開來。合拍的人也並非在思想上完全重合,只不過是合拍的部分多於不合拍的部分;而不合拍的人則是不合拍的部分遠大於合拍的部分,或者完全沒有重合的部分。

這是很容易弄懂的道理,比如你在生活中或工作中喜歡某些人,不喜歡某些人,就是合拍與否的證據;感情之事更是如此,你非常討厭某個人,就絕不可能喜歡他。

話雖如此,但有些人在與人相處的時候會無視彼此間思想的差異,被動去迎合其他並不太重要的部分,如此就容易給以後的生活埋下禍根。下面這位讀者的婚姻經歷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我受夠了異地分居,想離婚了”,丈夫:生完孩子再離婚也不遲

東林老師,您好:

早上在朋友圈刷到一句話,深深觸動了我:“很多人只是在準備婚禮,並不是在準備婚姻。”

這完全可以說是我過去生活的真實寫照,我結婚可以說是一種隨波逐流的狀態,並沒有去想我應該嫁給誰,也沒有去想我理想中的丈夫是怎樣的,更沒有去想夫妻雙方在婚姻中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就只是順從父母的安排結婚了而已。

結婚以後,在老家幾乎賺不到什麼錢,我就提議去外地工作,但是他不樂意,說如果我想去可以自己去,反正他不去。我當時也沒多想,直接一個人去了外地,開啟了異地分居的生活。

愛巧不巧,這幾年情況特殊,我過年回不了家,結果卻從未接到被問候的電話。即便我主動打電話回去說明情況,他也漠不關心,好像我們之間沒有任何關係一樣。

我開導自己的時候總是替他開脫,可是次數多了,我就發現這是在自欺欺人。我能想到給他打電話,為什麼他想不到給我打電話?就算他想不到,公婆也想不到嗎?我在他們心裡到底算什麼?

直到我說“我受夠了異地分居,想離婚了”,他才有所迴應,但迴應的話讓我失望透頂:“生完孩子再離婚也不遲,不然我沒辦法跟我爸媽交差,你總不能讓我結婚一場啥都沒留下吧!如果你不想生孩子也行,那就把你這些年賺的錢都給我,畢竟是我一直守著這個家,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你反正可以再嫁,而我還要養我爸媽!”

他提的這兩個條件我都不願意接受,因為對我來說都不利,可是我不知道該怎麼辦,您能給我點建議嗎?

“我受夠了異地分居,想離婚了”,丈夫:生完孩子再離婚也不遲

東林夕亭情感建議:

類似的留言我接到過很多,都可以歸納為這個問題:沒有感情的婚姻,還要繼續嗎?

就像另外一個讀者,只是在附近的城市工作回不了家,結果她老公和婆家人不問候也不關心,更別提去看望她了。她不明白夫妻之間為何冷漠至此,想離婚但是又擔心自己賺的錢被分走,因為她老公花錢大手大腳,手裡沒有積蓄,她不想為別人做嫁衣。

她雖然能想明白“沒有感情的婚姻沒必要繼續”,但是卻一直在猶豫,她老公變相問她要錢的時候,她再次留言說出了內心的糾結,不知道該咋辦。

這一類人的婚姻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我們前文中提到的,她們當初只是用一種順從的態度把婚結了,但從未深入思考過“選擇婚姻”和“經營婚姻”方面的問題,更沒有從這兩方面分析利弊,直到婚後出現問題觸動價值觀了,內心才開始搖擺。

但只是內心搖擺,並不能解決問題。你一邊想通了應該離婚,一邊又開始顧慮離婚帶來的後果,剩下的就只有糾結。

這中間存在一個根本的問題:結婚時沒有考慮過“願賭服輸”,面臨問題需要做決斷的時候更不懂“願賭服輸”,這就會讓一個人沒有勇氣去做決定。

人到中年還不懂“願賭服輸”,會活得很累。尤其是人到低谷的時候,或者感情不順的時候,不管你是讓當下的婚姻繼續,還是選擇放棄,一種選擇都會對應一種結果,你只有邁出一步,才能知道結果是什麼。至於能否承受結果,需要有“不在乎”“無所謂”的氣魄。

換句話說,如果擺在你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你有什麼好猶豫的呢?慎重選擇其中一條,願賭服輸就好;如果還有第三條路,你更沒有理由猶豫,直接去走,然後願賭服輸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