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北京冬奧的“上海故事”|這個張家口人,串起這所上海高校和北京冬奧的緣分

摘要:這支另類的,來自上海體育學院的冬奧科技保障隊伍,已經出色地完成了他們的使命。

北京冬奧的“上海故事”|這個張家口人,串起這所上海高校和北京冬奧的緣分

一次次往返於校園實驗室和冬季雪上專案訓練場;頂著寒風,有時在零下30攝氏度的環境架設儀器裝置;整合、整合加自主研發的多模態生物力學快速反饋技術,連知名歐洲外教也連連點贊……

今年,上海體育學院教授劉宇和其領銜的“科技冬奧”團隊的故事,被包括央視在內的國內主流媒體爭相報道。

奧運幕後英雄的事蹟,讓人們備受感動和鼓舞,同時也好奇——這座幾乎終年不見雪的南方體育院校,如何走出這麼一群科研尖兵,成為科技助力冬奧健兒的生力軍?

這段上海和北京冬奧會的冰雪奇緣,還得從劉宇說起。

北京冬奧的“上海故事”|這個張家口人,串起這所上海高校和北京冬奧的緣分

圖說:劉宇(左一)

冰雪奇緣的起點,是童年埋下的“雪種”

11月24日,劉宇和他的團隊,將又一次啟程前往位於張家口崇禮區的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那裡將迎來一場跳臺滑雪河北有兩項奧運測試賽,在國際雪聯、北京冬奧組委的見證下,這個團隊又要露一手了。“我是張家口人,每次踏上家鄉的奧運賽場我都感到很驕傲,我也為能夠代表上海體育學院助力冬奧健兒而感到自豪。”劉宇說。

三年來,這支隊伍已經歷數十次這樣的出發和考驗,串聯起劉宇兩個“家”的,是北京冬奧會,也是在他早在兒童時代就埋下的一顆夢想的“雪種”。

北京冬奧的“上海故事”|這個張家口人,串起這所上海高校和北京冬奧的緣分

圖說:11月24日,劉宇和其團隊,再一次來到了張家口崇禮區的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

北京冬奧的“上海故事”|這個張家口人,串起這所上海高校和北京冬奧的緣分

北京冬奧的“上海故事”|這個張家口人,串起這所上海高校和北京冬奧的緣分

62歲的劉宇,這輩子和冰雪結緣。生在張家口這座雪城,長在白雪皚皚的礦山,他如今還會懷念那些個春雪紛飛、碧空如洗的日子裡,跟著大孩子們在結冰的河溝上,坐在用角鋼做的簡陋冰車,肆意撒歡的童年時光。

與生俱來對冰雪運動的好感,在劉宇90年代初赴德國留學期間得以釋放——在世界聞名的滑雪勝地阿爾卑斯山上,在朋友的帶領下劉宇第一次體驗滑雪。在白色的世界,身處異國他鄉的劉宇忘記了孤獨,體會到馳騁的快感,並深深愛上這項運動。

後回國在上海體育學院任教,雖然極少有機會親近冰雪,但這個愛雪之人一直在等待著,能為中國冰雪運動做些什麼。

2016年,在國家體育總局奧運會備戰辦公室成立之初,便提出科技助力奧運的大方向,並招募了國內體育科技領域最資深的專家學者建言獻策。劉宇,就是其中之一。

而這段冰雪奇緣也就此開篇——劉宇在那裡得知國家將設立“科技冬奧”重點專項,後參與了專項相關準備工作等事宜,加上早年冰雪運動的經歷和“滑雪發燒友”身份,所有一切都成了南方高校能進入科技冬奧一線研究隊伍至關重要的“敲門磚”,“那段時間我們一直在為有機會承擔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而做著準備。”劉宇強調了早做功課的重要性,一是有家鄉的情懷,二是有一定冰雪運動的基礎。

沒有金剛鑽,怎敢攬瓷器活

劉宇心裡很清楚,僅僅依靠對冰雪的熱愛,遠不足以撐起科技助力冬奧備戰的重任,“很多奧運專案我也得從頭瞭解,我們團隊裡的絕大多數科研人員,也都是第一次真正接觸冰雪運動。”他告訴記者,“之所以敢攬這個瓷器活,是因為我們真有金剛鑽,另外,我們也有北方兄弟院校的支援。”

這個金剛鑽,指的是團隊身後專業、權威的科研平臺,和讓人專注、靜心探索的科研氛圍。

上海體育學院作為中國最早的體育高等學府之一,早在2003年就成立運動技能研究中心,擁有國內一流實驗測試大廳和科研裝置場所。競技體育專案的生物力學、運動裝備生物力學研究、神經生物力學增能等前沿技術……都是該校體育科研團隊多年潛心探索鑽研的領域。

身為國際一流的運動生物力學專家,劉宇深知一點:運動專案的規則和競技方式雖各有不同,但科技和運動員之間相“結合邏輯”卻是相通的,“比如數字推斷和物理模型建立的基礎是一直不變的,即對測試物件進行實時的動作捕捉和力值監測。我們採取的資料,能為教練員提供技術分析結果、訓練計劃的建議,還將建立運動員動作技術以及空氣動力學模型……”這些過去在我國夏季專案已經成功實踐的科研成果,都在為冬季專案更快、更好地接軌“科技冬奧”任務,早早打下基礎。

北京冬奧的“上海故事”|這個張家口人,串起這所上海高校和北京冬奧的緣分

北京冬奧的“上海故事”|這個張家口人,串起這所上海高校和北京冬奧的緣分

北京冬奧的“上海故事”|這個張家口人,串起這所上海高校和北京冬奧的緣分

圖說:劉宇團隊在“雪如意”架設採集資料的儀器。

11月28日在“雪如意”開啟的跳臺滑雪和北歐兩項冬奧測試賽上,場館內架設的多模態生物力學測試系統又將發揮重要作用,“現場有多臺高速攝像機,可以快速地獲得運動員的三維運動資訊,包括身體姿態、起跳的速度、起跳的角度,以及產生空中飛行升力的攻角等資訊”“運動員的身上穿戴很小型的感測器,採集從助滑、起跳、騰空飛行到落地的全過程的速度和位移資訊。”……這些,劉宇和其團隊早已駕輕就熟。

北京冬奧的“上海故事”|這個張家口人,串起這所上海高校和北京冬奧的緣分

如今,當你走進位於上海體育學院的體育科學創新研究院,視線想必會被入口處一塊非常醒目的名牌所吸引,上面寫著:“上海體育學院,中國冰雪科技聯合攻關單位”,“這是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授予的,全國的體育類院校中,只有上海體育學院一家獲此殊榮。”劉宇微笑著說。

北京冬奧的“上海故事”|這個張家口人,串起這所上海高校和北京冬奧的緣分

圖說:攝於11月23日,於上海體育學院體育科學創新研究院。

這樣的榮譽實至名歸。上海體育學院領銜開展的“冬季專案運動員技能最佳化關鍵技術研究”專案,在兩年多時間裡,已經完成對接我國多支冬季專案國家隊和訓練基地,全面開展相關科技攻關研究與科技支撐服務。在跳臺滑雪、U型場地技巧、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高山滑雪、速滑等專案的運動訓練測試、運動損傷預防、護具裝備研發等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其中,該團隊自主研發整合的多模態生物力學運動資料採集技術,讓國家隊北歐兩項的外籍主教練也豎起大拇指,稱“在歐洲都沒有看到過”。

北京冬奧組委人力資源部部長閆成不久前接受採訪時表示,國內冬季專案高水平專業人才比較匱乏,但利用北京冬奧會的契機,中國自力更生培養體育人才,一批批冬季專案專業人才隊伍應運而生……顯然,這支另類的,來自上海體育學院的冬奧科技保障隊伍,已經出色地完成了他們的使命。

欄目主編:陳華

文字編輯:姚勤毅

圖片來源:劉宇團隊

【來源:上觀新聞】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