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皇帝下了三次命令進攻,將軍死活不肯出兵,大勝后皇帝才知其中意!

眾所周知,漢朝那會,匈奴兇猛,經常會入侵邊境,文景二帝對他們沒啥辦法,到了武帝時期,武帝一下子就把他們打服了,算是維持了一段時間的太平。

到了宣帝時期,由於羌人勢力愈加龐大,所以他們對漢朝又有了窺視之心,他們剛開始還不敢明目張膽,只是在邊境騷擾一些漢朝百姓,到了後來,由於義渠安國殺了羌人三十多個首領,又偷襲殺了他們一千多人,這下羌人火了,聯合起來對抗漢朝,宣帝頭疼不已。

皇帝下了三次命令進攻,將軍死活不肯出兵,大勝后皇帝才知其中意!

宣帝頭疼所為何事?原來,宣帝時期並無太多卓有建樹的武將,衛青霍去病等人更是早已撒手人寰,羌人勢大,宣帝唯恐抵擋不住,冥思苦想良久,才想到軍中尚且還有一位老將軍趙充國可用。

趙充國對漢朝忠心耿耿,他得知此事後大怒,便欣然前往前線,當時他對羌人嗤之以鼻,認為既然這些人已經忘了昔日的疼痛,那他就要再次讓他們想起來。老將軍到了前線後,根本就沒有搭理羌人,而是先建立了一個堡壘,這個堡壘極其堅固,羌人在外面攻打了許久都未曾成功。

皇帝下了三次命令進攻,將軍死活不肯出兵,大勝后皇帝才知其中意!

老將軍也不是怯戰,而是背地裡偷偷地派大軍攻佔了附近的牧場,打跑了那裡的羌人,讓羌人無地可放養牲畜,羌人不同於漢人,若是沒有牧場,他們就沒有了糧食來源。

老將軍這樣做了一段時間後,羌人也奪不回牧場,更攻入不了城池,而食物卻日益減少,於是他們開始愈加煩躁,羌人那時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許多部落聚集在一起的,就類似於當年袁紹討伐董卓時的那些諸侯。羌人見討不了好,部落之間就開始有了矛盾,老將軍見時機成熟,便下令告訴羌人:“我們只殺主謀,你們一些被逼無奈叛亂的,我們不計較,而且你們只要殺了主謀,我們還有獎勵。”

皇帝下了三次命令進攻,將軍死活不肯出兵,大勝后皇帝才知其中意!

此計毒辣無比,羌人果然被老將軍成功挑撥,整日勾心鬥角,但此時,漢宣帝卻等不及了,他見羌人如此好欺負,就又派了大軍過來,企圖趕緊解決掉羌人,並下令讓趙充國趕緊出兵。

結果老將軍沒有搭理宣帝,他給宣帝回了個信,信裡據理力爭,告訴宣帝還是像這樣慢慢耗比較好,宣帝收到書信後,琢磨一番,還是不認可老將軍的辦法,於是他再次下詔書讓老將軍出兵,而且詔書裡的語氣已經有些責備。

皇帝下了三次命令進攻,將軍死活不肯出兵,大勝后皇帝才知其中意!

老將軍還是沒有搭理宣帝,他繼續給宣帝回信,說要等一段時間,有好機會了他才會出兵,宣帝看到此信,他也明白老將軍身在外,可以不聽從君命,就沒有再度催促老將軍。

過了一段,趙充國老將軍覺得時機成熟了,於是便下令去攻打羌人的其中一個部落,此戰老將軍打得無比漂亮,大敗羌人,但他到了最後,卻下令收兵,將士們都很不解,建議什麼不趁機直接滅了這支羌人部落。

皇帝下了三次命令進攻,將軍死活不肯出兵,大勝后皇帝才知其中意!

老將軍說怕把羌人逼急了,兔死狐悲,若是滅了這支部落,說不準別的部落的羌人就會因此聯合的更緊密,這樣就很不划算。而且老將軍還說,這支羌人部落雖然死傷不多,但卻沒了糧草,他們活下去的人一定會為了糧草跟別的羌人部落交戰,那時便可坐山觀虎鬥。

老將軍的想法很好,但宣帝再次急躁起來,此時的宣帝已經集結了十萬大軍,人數是羌人的二倍,他認為可以迅速解決掉羌人,而老將軍再次拒絕了宣帝的詔令,他告訴宣帝這樣做雖然能打敗羌人,但卻也容易讓漢朝兒郎死傷過多,此舉並不妥當。

皇帝下了三次命令進攻,將軍死活不肯出兵,大勝后皇帝才知其中意!

宣帝想了很久,便下令讓別的軍隊突入羌人領土,而老將軍繼續固守堡壘,跟羌人耗著,事實上,老將軍最後降服了五千多羌人,而別的軍隊卻僅僅斬殺了兩三千羌人,自己也損失不小,漢宣帝見此,也只能對老將軍表示一聲欽佩,對於他之前三次拒絕聖旨的事也就沒有再度過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