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未來AI能破案嗎?上海法學界探討人工智慧應用的機遇與邊界

未來AI能破案嗎?上海法學界探討人工智慧應用的機遇與邊界

人工智慧可以幫助破案嗎?在未來AI是否可以替代法官?大資料時代如何平衡個人資訊隱私與資料安全?近年來,上海學者圍繞國家發展戰略,率先對人工智慧的相關法律問題開展研究,一批相關研究著作在滬陸續面世。

在上海中心朵雲書院·旗艦店,

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人工智慧法學系列教材”新著《人工智慧輔助辦案》和《人工智慧法治應用》,

《涉證券、期貨犯罪研究》等著作在此首發。

“人工智慧法學系列教材”共19本,涵蓋人工智慧法學概論、法學倫理、法學規制、司法應用、大資料統計與分析、區塊鏈、人工智慧實驗等領域。

總主編、

上海市法學會會長崔亞東談到

,隨著數字經濟、數字社會發展,人工智慧法學院前景廣闊、任重道遠,

要推動學科建設深度交叉融合,需培養人工智慧法治複合型人才。

系列教材的編寫以數字時代新問題的應對為根本遵循,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具備示範效應;打造遵循法學研究規律、科學發展規律的人工智慧法學教材體系以及話語體系,為人工智慧法學發展提供了“上海方案”。

未來AI能破案嗎?上海法學界探討人工智慧應用的機遇與邊界

人工智慧法學是一門新學科、新領域,致力於營造人工智慧法治生態,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法,引領、規範、促進和保障人工智慧安全、可靠、可控、健康持續發展,讓人工智慧更好地造福人類。

上海政法學院黨委書記夏小和介紹,教材編委集合了人工智慧法學領域的理論與實務專家,其出版是人工智慧法學教育的一個新起點,是緊跟國家人工智慧戰略、助力上海人工智慧高地建設而實施人工智慧法學複合型人才培養的重要舉措。

《人工智慧輔助辦案》作者、

上海市高階人民法院資訊處處長曹紅星談到,

“智慧輔助辦案系統”這一中國司法體制改革的創新成果,作為司法與人工智慧深度融合的典範,對防範冤假錯案、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提升審判質量與效率等方面發揮了重大作用。

《人工智慧法治應用》作者、

上海政法學院人工智慧法學院院長楊華

發言說,《人工智慧法治應用》從理論與實踐的雙重維度出發,對人工智慧法治問題的新概念、新範疇、新理論進行嘗試性解讀,總結了人工智慧的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法律服務等應用方面情況及其發展趨勢。

未來AI能破案嗎?上海法學界探討人工智慧應用的機遇與邊界

華東政法大學刑事法學研究院院長劉憲權教授最新力作《涉證券、期貨犯罪研究》《金融犯罪刑法學原理》面世。

作為

“金融刑法專題研究”叢書新著,

《涉證券、期貨犯罪研究》

以證券、期貨犯罪為研究物件,重點論述金融市場中與證券、期貨交易行為相關的罪名。尤其是網際網路時代證券、期貨犯罪的刑法規制問題,重點論述了人工智慧技術下證券、期貨市場的刑事風險及刑法應對問題。

“人工智慧一旦在證券、期貨市場出現,由於其在相關領域的知識、技術遠超人類,可能會造成比現有刑法規定的利用資金優勢、持倉持股優勢以及資訊優勢更大的危害。因此,應適時在立法中擴大對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罪利用優勢範圍的規定,增加利用相關智慧優勢、利用技術優勢,使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罪對相關行為的規定更體系化和完整化。”在他看來,刑事立法中的兜底條款不違反罪刑法定原則的理念,並且可以在司法中增加法律適用空間。如果前置法規中有兜底條款,刑法對應條文中再規定兜底條款也是合理的,這是刑法與前置法規相銜接的必然要求。但刑法中有兜底條款,相應司法解釋中又出現兜底條款,也即“兜底的兜底”,則可能導致透過刑事司法解釋的兜底條款擴大刑法適用範圍,有違罪刑法定原則。

圖片來源:出版方

編輯:許暘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