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面對失敗,谷愛凌朱易表現差距大,有這3點的家庭孩子更怕失敗

谷愛凌和周易都是歸化運動員,她們在冬奧會上的表現卻截然不同。

6日,在花樣滑冰女子短節目比賽中,朱易落地時摔倒在地,出現嚴重失誤。

7日,女子自由滑中,再次出現嚴重失誤,排名墊底,沒等下場,朱易掩面哭泣。

15日,冬奧會花樣滑冰女子單人滑短節目中,朱易排名第27,無緣後續自由滑比賽。

面對失敗,谷愛凌朱易表現差距大,有這3點的家庭孩子更怕失敗

奧運會上的壓力是非常大的,運動員需要有一顆強大的心臟,面對可能出現的失敗。如果不能迅速地排解因失敗帶來的壓力,就會影響到接下來的發揮。

和朱易相比,谷愛凌有著一顆強大的心臟,面對失敗,她的每一場比賽都是從頭開始。

15日,北京冬奧會自由滑雪女子坡面障礙技巧決賽中,谷愛凌第一跳69。90分排名第八,第二跳的比賽,谷愛凌選擇了高難度動作,但是很遺憾失誤摔倒了,她只能坐雪車離開賽道。

這次摔倒並沒有給谷愛凌造成影響,第三跳,她依然選擇了高難度動作,並且順利拿到了銀牌。

和朱易相比,谷愛凌顯然能夠更快地從失敗的陰影中走出來,她的每一場比賽都是一次新的開始,似乎她的心情完全不會受到上一場比賽的影響。

失敗與我們的人生如影相隨,但是面對失敗的態度,會影響我們人生的走向。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什麼樣的父母更容易培養出害怕失敗的孩子。

什麼樣的父母容易養出害怕失敗的孩子?

喜歡指責孩子的父母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投射出孩子對生活的態度。

父母總是喜歡指出孩子的錯誤,孩子就會害怕犯錯。

過年期間,去舅舅家拜年,表哥的3歲的女兒希希倒了一杯飲料,卻因為手沒有拿穩,不小心灑到了地上,飲料倒地的那一刻,大人還沒有出聲,孩子卻大哭不已。表哥板起臉剛準備開口,看到孩子哭得上氣不接下氣只好閉了口。

我還以為孩子是因為飲料灑了不能喝才哭泣,一轉眼,孩子早已經自己又給自己倒了一杯。

直到看到弟弟家的小侄子犯錯後,我終於恍然大悟。

在弟弟家,小侄子給自己倒了一杯飲料,不小心灑到了地上。只見這個小人抬起自己的襪子給媽媽看,告訴媽媽襪子要洗一下,說完,跑進衛生間拿了拖把出來。

全程表現鎮定不哭不鬧。

同一件事,希希哭鬧,是因為家裡人總是批評孩子,孩子一犯錯就哭,這是孩子的自我保護。相反,因為媽媽的寬容,很少責備,小侄子,即使做錯了事,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面對失敗,谷愛凌朱易表現差距大,有這3點的家庭孩子更怕失敗

父母越喜歡指責,孩子就越害怕犯錯。

生活中,孩子字寫不好,父母會嘮叨;琴彈不好,會嘮叨。

父母的這種態度無形中就是在給孩子傳遞一個概念:不能犯錯。父母大吼大叫,其實就是在鄙夷孩子。結果就是,我們說得越多,做得越多,孩子反倒越害怕犯錯,越不能心平氣和地去接受自己的錯誤。

面對孩子犯錯,父母們應該學學谷愛凌母親谷燕的教育理念。谷燕說:谷愛凌上小學的時候,老師說孩子容易寫錯字,不要總是急於糾正。

童年時期被拒絕的糟糕經歷

一個人的童年時期有著印象深刻的被拒絕的經歷,這個人多半會害怕失敗。

TED演講中,有這樣一個案例。

6歲的男孩,參加老師舉辦的班級活動。活動要求每個學生要帶來一份禮物,大家可以站起來表揚某位同學,如果哪位同學被表揚了,就可以得到一份禮物。

時間一分一分地過去,被表揚的同學越來越多。剩下的同學越來越少,最後只剩下3個人,其中就有這位6歲的當事人。

老師站在臺上說:有沒有人表揚這3位同學。教室裡鴉雀無聲。

這件事成了這個男孩一生的痛,甚至改變了他的一生。因為害怕被拒絕,這位男孩面對生活,選擇了一種逃避的態度,一旦他要做出一個顯得決定或者改變,心底就會有一個聲音:萬一失敗了怎麼辦。最終,他還是選擇放棄。

童年的經歷影響了這個男孩的一生。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因為被拒絕的經歷,逐漸變得不敢嘗試任何事情。

面對失敗,谷愛凌朱易表現差距大,有這3點的家庭孩子更怕失敗

父母無形中過分追求的“完美”

孩子不敢嘗試,很多時候,是因為父母無形中表現得“過於完美”。

演員小陶虹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女兒小的時候,小陶虹發現女兒不喜歡玩積木,不管自己怎樣去誘惑孩子,女兒就是不去玩。

後來經過仔細觀察她發現,孩子不喜歡玩積木,不是因為積木不合適,而是因為媽媽玩得太好了,女兒害怕失敗,所以就選擇了不玩。

她為了讓女兒玩積木,就開始有意地去“表演”失敗,讓女兒多次看到自己的失敗。

沒過多久,女兒就開始加入和爸爸媽媽一起玩起了積木遊戲。

面對失敗,谷愛凌朱易表現差距大,有這3點的家庭孩子更怕失敗

如果父母留心,就會發現,這種情況在生活中非常多。很多孩子在面對自己陌生的領域時,往往一開口就會拒絕,就是因為害怕失敗。

和孩子相比,父母更加高大有力,如果父母處處都表現得非常完美厲害,或者對於孩子的任何事,父母總是嫌棄孩子做得不夠好,要插手。

這種無形中的“完美”壓力,就會導致孩子害怕失敗,拒絕嘗試。

培養一個內心強大的孩子,要學會讓孩子失敗

父母有義務讓孩子學會並且接受失敗。

一個有趣的資料,美國和平基金會每年會從經濟、社會、教育等多個方面,對全球178個國家做綜合評比,排出“失敗指數排行榜”,芬蘭已經連續七年排在最後一名。

這並不是偶然,而是因為芬蘭人一直把失敗的教育看成了教育的一部分,並且身體力行。他們設立了“國際失敗日”,鼓勵人們把失敗寫下來,說出來。

因為他們相信:只有一個懂得失敗的孩子,才能真正成功。

我們的教育中,一直在教孩子如何成功,卻很少教給孩子,如何失敗。

首先,父母要接受孩子的錯誤。

教會孩子失敗,先從接受孩子錯誤開始。

孩子的成長中,犯錯是在所難免的,我們要做的就是坦然接受。

孩子寫字太亂,你總是頻繁地指出;孩子犯錯之後,父母總是不依不饒地提起;孩子練琴偷懶,你總是歇斯底里地吼叫。

這些都不是大錯,卻會因為父母的行為而讓孩子不敢犯錯。想要孩子成為一個能夠輸得起的人,父母要先從接受孩子的錯誤開始。

面對失敗,谷愛凌朱易表現差距大,有這3點的家庭孩子更怕失敗

其次,父母要經常展示自己不完美的一面。

有一次,學校比賽,我鼓勵女兒參加,女兒隨口就說:我不要,我做不好。

我鼓勵道:每個人都有不擅長的地方,你要多去嘗試。

沒想到女兒問到:媽媽你也有嗎?

對於沒有把握的事情,孩子內心會有恐懼,當父母能夠適時地表現出自己的“不行”,就是在用行動告訴孩子,做不好也沒關係。

最後,讓孩子對失敗產生“免疫”。

上文被全班拒絕表揚的6歲男孩,為了改變自己總是逃避的心態,他挑戰了被拒絕100次的活動。

從剛開始的不敢開口,到後來發現,困難遠沒有想象中的難,即使被拒絕,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難受。

他開始變得越來越主動,越來越大膽。實驗結束之後,他站在了TED的演講臺上。

生活中,讓孩子多去體驗失敗,用行動,幫助孩子建立起失敗的免疫力,體驗的次數越多,孩子越會更好地理解失敗的含義。

宣告: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jiahe20211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