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北京冬奧會|記者手記:"他們"會比"我們"更精彩

新華社北京1月31日電(記者孔祥鑫)北京成為“雙奧之城”,我也開始了第二次奧運之旅。進入冬奧閉環工作後,無時無刻不被場館內外濃濃的奧運氛圍深深感染。跨越14年,分別以學生志願者和新華社記者的身份兩次參與奧運,是一份榮譽,更意味著責任。由於曾經在“鳥巢”服務奧運的特殊經歷,在這屆冬奧會上,一群身著藍白相間服裝的志願者群體總會讓我格外關注。

從2008到2022,志願服務的快樂和見證歷史的榮耀一直伴隨著“鳥巢一代”成長。以“80後”為主的北京奧運會志願者向世界展示了充滿活力的中國,也證明了自己是有擔當的一代。14年後,當奧運會再次來到中國,來到北京,北京冬奧會志願者的主體已經變成了“00後”,他們擁有著更開闊的視野和更豐富的閱歷。

1月30日,本文作者在主媒體中心志願者之家採訪志願者。新華網向博攝

由於比賽尚未開始,記者們也有著更多時間去關注服務賽事的相關人員。在主媒體中心,我多次來到位於地下二層的志願者之家,與志願者們交流。採訪今天的“他們”,總會想到當年的“我們”。

對於北京冬奧會的很多志願者來說,2008年北京奧運會是“他們”夢想的起點。“傳承”成為很多志願者口中的高頻詞,很多人的人生軌跡因為北京奧運會的舉辦而改變。有的人因北京奧運會而感動,體育賽場的激情和夢想成為激勵“他們”成長的動力源泉;有的人被北京奧運會所震撼,來北京讀書、領略千年古都的風采成為“他們”奮鬥的目標……因為2008,才有了2022,一屆奧運盛會改變了多少人的人生軌跡。

與當年的“我們”類似,從北京申辦冬奧會成功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有了站上賽場、參與其中的心願。又與當年的“我們”不同,“他們”見證和經歷了太多重要的歷史時刻。APEC會議、“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北京世園會……在諸多主場外交活動中,都活躍著當代大學生的身影。

2008年北京奧運會志願者們在國家體育場“鳥巢”前合影留念。新華社記者郭大嶽攝

與當年的“我們”類似,成為北京冬奧會志願者要經過層層選拔,過五關斬六將才最終成行。又與當年的“我們”不同,成為北京冬奧會志願者之前,“他們”已經擁有不少志願服務經歷。來自北京林業大學的志願者任寶告訴我,他曾去過國內偏遠地區支教,也去過很多國家和地區參與志願服務專案。人們志願服務的意識越來越強、機會越來越多、理念越來越成熟。

與當年的“我們”類似,在服務奧運會的過程中,每一名志願者都不辭辛勞全情投入、珍惜機會勇於奉獻。又與當年的“我們”不同,除了服務和奉獻,“他們”還會用心用情地向海外講述中國故事。來自中國傳媒大學的鄭丹琳告訴記者,她在與其服務的外國媒體人士交流過程中,會向對方介紹中國傳統文化,她最近經常講的是吉祥物“冰墩墩”原型大熊貓的故事。

2008年北京奧運會,志願者驚豔了世界。人們經常說:“志願者的微笑就是北京最好的名片。”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志願者的笑容裡不僅依然飽含真誠和熱情,更多了幾分溫暖和自信。新時代青年,必將會用更精心的志願服務和更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示新時代中國的風采。

生逢盛世,恰逢盛會,“他們”比“我們”更幸運,也會比“我們”更精彩。

編輯:劉陽、黃緒國、周欣、孟雲(實習)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