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趕海小鎮的新業態慢生活

遠離喧囂的城市,找一海邊椰林,沏上壺清茶,海風輕拂,鳥兒和鳴,海潮擊石,浪花朵朵,極目處海天一色……“五一”期間,許多遊客來到海南省臨高縣東英鎮休閒度假。昔日革命先輩們流血犧牲解放海南島的渡海登陸點,已成為很多人“慢生活”的體驗地。

近年來,東英鎮依託14公里原生態海岸線資源環境優勢,打造以山海生態為基底、濱海體驗為特色、國際設計為核心的濱海國際慢城,革命老區新貌漸顯。

在東英鎮文化站站長、東英鎮鄉村振興工作隊包點小組組長李小兵看來,東英鎮打造自貿港慢生活、高階設計和生態旅遊目的地優勢得天獨厚。“按照我的理解,慢城的‘慢’有兩層含義,一是慢生活,一種悠閒自在的生活方式;另外一層意思是指,以現代技術與傳統生活方式相結合,打造一種新的發展方式。”李小兵說。

新的生活方式吸引著城市居民來到東英鎮休閒度假。“週末約三五好友,帶著家人到東英鎮博縱村體驗慢生活,住民宿,嘗美食,十分愜意。”海口市民陳洪告訴記者。

博縱村位於東英鎮的一線海岸。5年前,村黨支部副書記、返鄉創業大學生陳小杰回村建立了“觀海民宿”,利用獨特的趕海資源,吸引了不少遊客。目前,博縱村周邊已建起10餘家濱海民宿,新建餐飲店10餘家,帶動100多人就業。

民宿要留住客人,需要有特色活動,“觀海民宿”主打趕海。“東英鎮一帶海岸,每個月都有兩次持續4天的天文低潮,退潮時海水能退去兩公里左右,露出寬闊的潮間帶,每月這8天非常適合趕海,可以在廣袤的灘塗上撿拾貝類。”陳小杰介紹,每月來趕海遊客應接不暇。

與博縱村突出自然環境不同,和新村更突出文化元素。2018年,“80後”的陳萬波辭掉工作,返鄉創業,紮根和新村村委會頭洋下村,組建團隊創辦了“頭洋・海堂”鄉村體驗農場,成立臨高縣東英頭洋灣旅遊觀光農民專業合作社,以營銷、旅遊產品研發為主,農業種植養殖和文創產品為輔,打造了“頭洋・海堂”珊瑚願民宿專案。

“‘頭洋・海堂’距離臨高角解放海南島渡海戰役紀念館僅16公里,我們結合這一優勢,開闢漁耕人文主題研學綜合體驗區,已成為許多學校開展研學的目的地。”陳萬波說。

“慢城”並非意味著不發展或者緩慢發展,而是倡導人們保持傳統社群的生活和節奏,鼓勵推廣生態產業,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家園。截至目前,臨高已整合1。06億元資金啟動東英國際慢城建設,投入產業資金2。34億元,撬動社會資本參與打造了“頭洋・海堂”“黎安耕讀山房”“博縱觀海”民宿等一批鄉村振興示範點,引入專業化團隊運營,這些專案共落地28個鄉村、帶動46個脫貧村,發展壯大了濱海民宿、田園旅遊、文旅體驗等業態。

和新村“望海民宿”的主人王姍妹明顯感覺到,從去年開始,來民宿的客人多了起來,而且時不時也會跟她打聽並探討“國際慢城”。為能儘快讓革命老區幹部群眾認識“慢城”,臨高縣從財政、市場監管、鄉村振興等多個部門選調了10餘名幹部,派往江蘇省南京市高淳區,開展為期半年的跟班學習,借鑑先進經驗,加快推進革命老區發展。

作為鄉村振興工作隊的包點小組組長,李小兵自豪地說,按照《臨高東英國際慢城建立實施方案》,將以東英鎮為軸心建設“臨高國際慢城核心體驗區”,並整合資源,引進新業態、打造新專案,把東英鎮打造成臨高鄉村振興建設和鄉村旅遊的樣板。 (經濟日報記者 王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