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如何推動中醫藥人才高質量發展?權威解答來了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四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於加強新時代中醫藥人才工作的意見》。我國中醫藥人才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未來有哪些著力點和新舉措?在國家中醫藥局24日舉行的新聞釋出會上,國家中醫藥局等部門有關負責同志進行了詳細介紹。

發揮中醫藥高層次人才“頭雁效應”

意見提出,加快培養集聚中醫藥高層次人才,並提出培養造就中醫藥領域戰略科學家等方面舉措。

“‘十三五’以來,國家中醫藥局透過實施中醫藥人才岐黃工程,已培養岐黃學者149名、青年岐黃學者100名。”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人事教育司司長盧國慧介紹,我國透過實施岐黃工程,評選表彰國醫大師、全國名中醫,建設中醫藥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等舉措,著力壯大中醫藥高層次人才隊伍。

2019年全國中醫藥大會後,國家中醫藥局協調在國家重大人才工程等高層次人才評選中,探索中醫藥人才單列計劃、單獨評價。“中國工程院率先支援在院士評選中單獨設組、單列計劃,2019年以來中醫藥領域新增兩院院士6名。”盧國慧說。

當前,中醫藥高層次人才總體依然不足,特別是具有影響力的領軍人才缺乏。盧國慧表示,到2025年,要遴選培養約300名岐黃學者和青年岐黃學者、1200名中醫臨床優秀人才、約10萬名中醫藥骨幹人才,建設一批中醫藥創新團隊和中醫藥重點學科,培訓一批中醫館骨幹人才等基層實用人才。

國家衛生健康委科技教育司副司長陳昕煜表示,下一步將積極配合國家中醫藥局、教育部等部門加大中醫藥人才培養力度,加快培養高層次中西醫結合人才和能夠提供中西醫結合服務的全科醫生。

打牢基層中醫藥人才基礎

中醫藥服務在基層深受群眾歡迎,但長期以來,基層中醫藥人才“招不來、下不去、留不住”問題較為突出。為此,意見提出擴大基層人才供給、推動人才向基層流動等舉措。

盧國慧說,“十三五”期間,我國透過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中醫全科醫生的規範化培訓和轉崗培訓,以及建設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等措施,擴大基層人才供給,搭建基層人才成長平臺。

陳昕煜介紹,國家衛生健康委和國家中醫藥局從2010年開始牽頭組織實施了農村訂單定向免費醫學生培養專案,在專案中持續擴大中醫專業定向醫學生的招生規模。

“另外還有助理全科醫生培訓等人才培養專案。這些專案加起來每年培養的中醫人才有2萬餘人。”陳昕煜說,這些中醫人才已經成為基層臨床醫師中的骨幹。

為推動人才向基層流動,意見明確,中醫醫師晉升副高階職稱應當有累計1年以上縣級以下或對口支援的醫療機構提供服務的經歷。

“同時,我們也支援各地設立基層職稱評審委員會或評審組,對基層一線中醫藥專業技術人員實行‘定向評價、定向使用’,進一步暢通基層一線中醫藥人才的職業發展通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員管理司副司長劉冬梅說。

中醫藥院校教育“重經典、讀經典、強師承”

據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副司長王啟明介紹,我國已構建了獨具特色的現代中醫藥教育體系,形成了從高職、本科到碩士、博士多層次、多型別的辦學格局,初步建立了以“5+3”為主體的中醫藥人才培養模式。

意見提出,推進中醫藥課程教材教法改革,強化學生中醫思維、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面向中醫學類專業全面推行院校—師承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模式,建立早跟師、早臨床學習制度。

“重視和加強中醫藥經典教學,是新時代中醫藥教育貫徹‘傳承精華、守正創新’要求的一個核心要義。”王啟明說,教育部提出加強完善“重經典、讀經典、強師承”的中醫藥經典教學模式,以提升中醫學生的中醫思維能力。

教育部還將多措並舉最佳化中醫藥人才培養。例如,提高中醫類專業經典課程比重,加快建立以中醫經典課程為根基的課程體系;打造10個左右國家中醫藥教師發展示範中心,實施卓越中醫藥師資培訓計劃;強化附屬醫院中醫臨床教學主體職能,將師承教育貫穿臨床實踐教學全過程,強化實踐教學“看病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