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靠賣概念上市,認養一頭牛能走多遠?

2012年,徐曉波去了趟香港,回來的時候給自己的孩子買了8罐外國奶粉。但透過香港海關時,由於奶粉數量違背了限購令,他被關進小黑屋長達4個小時,還寫了一份長長的保證書。

回去後,沮喪的徐曉波意識到中國奶業需自立自強,從而拋棄了暴利的放棄產行業,轉型做起牛奶生意。他從澳洲引進6000頭荷斯坦奶牛,斥資4。6億元在河北衡水建立了公司首個現代化牧場康弘牧場。

這個略帶屈辱又有些勵志的情節,成為了認養一頭牛的創業故事。

認養一頭牛的發展,同樣充滿看點。憑藉社交電商、網紅營銷的紅利,一躍成為“新消費品牌黑馬”,2021年營業收入就已經達到了25。7億元。7月5日,認養一頭牛披露招股書,擬在上交所主機板上市。

透過這份招股書,我們可以看到認養一頭牛的走紅秘訣,也可以看到“認養”營銷故事裡的漏洞。認養一頭牛身上存在的質疑也可以在招股書中找到答案。

01

認養:走紅秘籍

隨著我國人均GDP的增長,乳製品成為剛需性營養消費品。

與這一口奶有關的戰爭,起於1990年,穿越過高速成長期、混戰期,到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三鹿退出市場,伊利、蒙牛雙寡頭壟斷地位基本成型,原行業龍頭光明、三元等乳企盤踞地方,變成第二梯隊。行業格局自此基本成型。

也就是說,表面上乳製品是消費剛需,市場廣闊,實則這個行業已經是紅海市場,進入壁壘很高。

然而網際網路電商的崛起,突破了傳統市場競爭格局,給穩定的市場帶來一絲變數。

相較於伊利、蒙牛等傳統線下品牌,2016年成立的認養一頭牛天然帶有網際網路銷售基因。

從品牌成立伊始,公司就聯合著名財經自媒體人吳曉波推出了“認養一頭牛”社群互動計劃,讓消費者可享受到直接從牧場快遞過來的牛奶。

大V背書加之這種聽上去新鮮健康的產品,迅速吸粉。當天,吳曉波頻道公眾號閱讀量迅速突破10W+,一週的銷售額近200萬。

發現流量密碼後,認養一頭牛聯合十點讀書、中糧健康生活等大小數百個自媒體,以內容輸出的方式積累覆蓋近2億人群。

此後,認養一頭牛慢慢從自媒體拓展到小紅書、抖音、微博、B站等多個平臺,藉助帶貨女王薇婭、羅永浩直播間打響名聲,多次超越蒙牛、伊利拿下天貓銷售額榜單top1的寶座,成為新消費的代表品牌。

而認養一頭牛能依靠營銷快速佔領使用者心智的原因在於“認養”所傳遞的食品安全訊號。

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後,國產乳製品企業面臨嚴重的信任危機。

此前的乳製品企業營銷,多關注成分,比如蛋白質、鈣等元素含量,而三聚氰胺事件將這一判斷標準全部推翻,成分可以造假,產品質量也就無從說起。

認養一頭牛的營銷從牛奶質量最關鍵的奶源入手,針對食品安全這個痛點,提出“認養”概念。

圍繞“認養”的概念,公司透過“喝牛奶不如認養一頭牛”等廣告宣傳,將自己定位成“替使用者養奶牛”的角色,而非賣牛奶的公司。

2020年5月,公司推出“百萬家庭認養計劃”,開始“雲認養”、聯名認養和實名認養三種認養模式,打造透明牧場,讓使用者可以觀察奶牛的成長,見證牛奶的誕生,增強了使用者心中奶源的可靠性,也增加了品牌的信任度。

靠著認養模式,認養一頭牛實現了高速增長。2020和2021年公司分別實現16。49億元和25。66億元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90。8%和55。6%。其中線上渠道收入佔比從2019年的62%提升至77%,保持增長趨勢。

毛利率也比較穩定。根據新收入準則將運費併入主營業務成本後,認養一頭牛近三年主營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 29。05%、30。79%和 28。86%。

靠賣概念上市,認養一頭牛能走多遠?

但是,“認養”這一秘籍並未被當成公司的核心優勢寫進招股書。

02

空手套白狼?

“認養”模式是希望消費者認為公司為乳製品安全建立了一道保障機制。

透過“認養”的舉動,消費者期待與牧場的某一隻奶牛產生直接關係,並能透過數字溯源監測等技術,還原產品生產的流程。

但目前公司推出的三種認養活動,更像是個遊戲活動,而非真實“認養”。

最初級的“雲認養”,是一款類似於QQ農場、牧場的小程式遊戲。消費者透過養殖遊戲得到的金幣可以用來兌換實物或牛奶折扣券。

“聯名認養”實則是賣權益卡。公司聯合吳曉波頻道、敦煌IP等推出IP聯名卡,使用者可以透過購買季卡、半年卡、年卡等獲得聯名認養權,享受定期送貨上門以及育兒指南等權益。

“實名認養”比較貼合消費者理想中的認養模式。使用者可以在專供牧場提前一年預訂牛奶,最高等級的會員可以決定奶牛的名字,並定期拿到奶牛的生活照以及各項生長資料。

但據《中新經緯》的報道,“實名認養”主要邀請部分權威使用者,如魏老爸、汪涵、陳數、杜海濤、羅永浩等。

也就是說,普通使用者很難透過公司目前的活動真實認養一頭牛,一個人認養一頭牛也不現實。

截至2021年年底,認養一頭牛存欄奶牛共37,062 頭(官網上數字為6萬頭),這意味著認養人數的上限不到4萬,而在一些報道中,認養一頭牛的付費使用者或者會員都是百萬起步。

牛不夠,再認養下去只能拼牛牛了。

從工業化生產角度,也不可能實現“一人認養一頭牛”。

一頭牛一年的產奶量約為十二三噸,一箱純牛奶的淨重大概是250毫升×12瓶,即3公斤,這意味著一名消費者一年要從這頭牛身上購買約4000箱產品。

為了提高生產效率, 擠出的原奶往往是統一生產,如果按每頭牛的產量分別生產,工業效率將大大降低。

所以,消費者所理解的花了錢就有一頭牛屬於自己,只是一廂情願,認養背後所代表的全流程可溯源、生產過程透明,也是空中樓閣。

從奶源上來看,2017年時公司宣傳一直強調,“認養一頭牛”的奶源全部來自自己的牧場。實際上,到今天,認養一頭牛也要從外面採購生牛乳。

在遭到質疑之後,認養一頭牛2018年已經改口為“擁有優質的牧場奶源供應”。

從生產來看,招股書顯示,公司2019年全部的純牛奶和酸奶都由外協生產。2020年,仍有90%以上的純牛奶和95%以上的酸奶都由外協生產。

靠賣概念上市,認養一頭牛能走多遠?

(來源:公司招股書)

也就是說,在概念最開始提出時,認養一頭牛沒有自有產能,奶源也不充足,卻還是藉著一個概念成功走紅,也不能說是空手套白狼,畢竟認養一頭牛還是有牧場的,只能說槓桿玩得好,借別人的資產,完成了自己的原始積累。

在走紅的過程中,認養一頭牛還有一些爭議,比如認養的裂變模式,合作伙伴雲集被質疑。這可能也是招股書沒有突出認養優勢的原因。

03

繞不過的渠道之爭

繞開蒙牛、伊利等巨頭最為強勢的線下渠道,認養一頭牛在初始階段找到了成長秘訣。

但一個無法迴避的事實是,線上獲客邊際成本在不斷攀升,同時,傳統奶業巨頭也在增強自己在線上渠道的份額。結果就是,認養一頭牛所面臨的競爭越發激烈,它需要開闢線下渠道尋找新增長點。

認養一頭牛表示,2021年以來,除了鞏固線上渠道,線下渠道也成為其發力點。

這樣一來,在渠道上,認養一頭牛又回到了原點,不得不與奶製品巨頭正面交鋒。

消費場景的多元決定了線下渠道是乳企不能忽視的戰場。以家庭單位進行購買行為的商超渠道、個人愛去的便利店、無人貨架、即時零售還有送奶到家等等,這些線下渠道都需要鋪貨。

目前,我國乳製品銷售渠道仍以線下為主,2021年傳統及現代渠道銷售佔比達八成以上。認養一頭牛線上的收入高達到77%,線下渠道根基不深,這對急需新增長點的認養一頭牛來說並不是個好訊息。

靠賣概念上市,認養一頭牛能走多遠?

因為渠道劣勢被反超的例子並不在少數,光明乳業莫斯利安式的反轉就是其中之一。

2009年,光明乳業將莫斯利安推向市場,打破了常溫酸奶品類的市場空白,短短兩年時間裡莫斯利安年營收就達到了60億元。看到紅利的蒙牛、伊利紛紛效仿,於2013年推出了安慕希、純甄等競品。2019年伊利安慕希突破200億元大關,而蒙牛純甄也有了120億元的體量。

常溫酸奶本就沒有多高的技術壁壘,產品上難不倒兩巨頭。營銷和渠道兩大殺手鐧,才是伊利、蒙牛反超的關鍵。

營銷上,安慕希冠名“跑男”,還找到楊穎和李晨作為代言人,莫斯利安在2015年銷量出現問題之後,才開始冠名《極限挑戰》,找五月天代言人。營銷動作慢半拍,搶佔消費者心智上就沒有優勢。

渠道上,莫斯利安更為弱勢。

光明乳業的主要戰場在華東和華南,在更為廣闊的華北、西南、西北地區,光明乳業的滲透率還不夠。與光明形成明顯對比,伊利和蒙牛掌控了全國傳統商超零售終端和多層級經銷商。產品剛上市就配合營銷動作迅速鋪向全國市場。光明乳業在終端陳列位置不佔優勢,在與安慕希、純甄正面交鋒時,只能甘拜下風。

渠道上,認養一頭牛需要補足短板。產品上也乏善可陳。

“A2β 酪蛋白純牛奶”“娟姍牛純牛奶”是認養一頭牛主打產品,但這兩個品類,並非其一枝獨秀,伊利、光明、蒙牛、三元旗下均有類似的產品。渠道優勢不具備,產品創新的壁壘不高時,認養一頭牛面臨的挑戰並不小。

避開與巨頭正面交鋒,採取新銳的營銷方式快速獲得增長,確實成為不少新消費者品牌快速崛起的秘訣,但想要在市場上活得更久,考驗的是一個品牌從產品、渠道再到營銷手段的綜合實力。

新消費品牌在透過討巧手段嚐到甜頭後,接下來是重走巨頭之前的老路,補足落下的功課,但突破巨頭的包圍,對根基並不紮實的新消費品牌來說並不簡單。

參考文獻

[1]《認養一頭牛火了!6萬奶牛,1600萬會員怎麼分?》,中新經緯

[2]《“認養一頭牛”要上市,花錢“養牛”喝奶是不是智商稅?》,財經天下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