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財鑫聞|基金開年大跌,基民“眼前一黑”!2022年還能買基金嗎?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沈童 濟南報道

股市中一直存在著“一賺二平七虧”的定律,但這個定律也不是什麼時候都準。就比如在剛剛過去的2021年,有調查就顯示,有超過一半的股民實現盈利,且人均收益在5萬元左右。而基金市場卻不同於往年,資料顯示,公募基金總體平均收益率僅約6%,為近三年最差。從基金排名情況來看,部分基金類產品的淨值表現確實不佳,最近有基民表示:“自從2022年一開年,自己的基金就開始一路下跌,現在已不看了!”

在2022年首周,A股就連跌4天,雖然沒有實現開門紅,但整體跌幅也有限。而回頭再看熱門基金,別說開門紅了,直接讓廣大基民們眼前一黑,往年的“冠軍魔咒”在2022年一開年就兌現了。

財鑫聞|基金開年大跌,基民“眼前一黑”!2022年還能買基金嗎?

(2021年冠軍公募的開年首周收益表現情況)

“冠軍魔咒”為何今年出現這麼早?

事實上,這個所謂的“冠軍魔咒”是有其一定的合理解釋的。國信證券山東分公司資深投顧類興亮告訴記者:“冠軍公募風格較為鮮明,配置方向比較集中,也就是這兩年經常被稱道的‘押對了賽道’。”

縱觀在2021年表現較為突出的基金,集中在電動車產業鏈、光伏產業鏈,而前幾年的白酒、醫藥、大消費等賽道也是如此,這類冠軍產品重倉股即可以說是冠軍賽道。

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在賽道上升期,機構抱團,將估值從合理推向高估,在某個時間點又開始殺估值,當平均估值迴歸的時候,所謂的“冠軍魔咒”也就出現了。

另一方面,從短期觸發因素來看,2021年A股市場整體上抱團趨勢有所緩解,很多機構重倉的板塊表現一般,但臨近年底,為了基金淨值與排名好看,這類板塊個股開始拉昇做淨值,而當時間一過,這類基金自然開始回落。

公募基金還能不能買?

如此來看,公募基金是不是就不能買了呢?

從資料來看,截至2021年末,偏股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為16。60%,超過同期上證綜指平均漲幅10。19%,債券型基金年化收益率平均為6。85%,超出現行三年定期存款利率4。10%。公募基金的整體業績還是非常穩的,公募產品仍然很香。

財鑫聞|基金開年大跌,基民“眼前一黑”!2022年還能買基金嗎?

對於基民來講,大體上也是滿意的,根據《全國公募基金市場投資者狀況調查報告(2020年度)》做的權威統計,盈利與心理預期基本保持一致的個人投資者佔比近七成:盈利達到預期的比例為40。2%,雖然沒有達到預期但相差不大的比例為33。2%。另外還有15。8%的投資者表示收穫了超過預期收益的盈利,以上三者(超過預期、達到預期、未達到預期但與預期差距不大)合計為89。2%。僅有10。8%的投資者表示收益未達到預期且相差較大,在所有被調查的投資者中佔比最少。因此,公募基金仍然是大眾資產配置的優良選擇。

普通投資者該如何選擇基金產品?

那麼,普通投資者該如何選擇基金產品?在產品配置和策略方面又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對此,海報新聞記者採訪了多位專業人士。

從基金品種的配置方面,類興亮表示,切忌追高、扎堆。我們都知道,股票追高、扎堆容易被套,基金買的是股票,道理是一樣的,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買基金同樣適用買股票的相關心得經驗。

從操作策略上來看,基金經理是一隻基金的總指揮,這也意味著選擇、分析一位合格的基金經理是投資基金產品的首要工作。

上海亮威資產投資總監王善飛表示,一般來說,選基金就是選基金經理,而判斷一個基金經理是否優秀,主要看四個方面:業績表現、工作經驗、投資風格和公司團隊。

首先看歷史業績表現,這是最直觀反映基金經理創造收益和控制風險能力的指標;其次看工作經驗,投資年限較長的基金經理,可供參考的過往業績也越多,畢竟無論是投資債券型基金還是權益型基金,更多還是要參考長期業績;第三看投資風格,目前市場上常見的基金經理風格主要分為三類:成長型、價值型和均衡型;最後,需要關注的則是基金經理的團隊,基金經理們並非是孤軍奮戰,背後需要分析師給予研究支撐、交易員給予交易支撐等等,平臺的資源會對基金的業績有很大影響。

在王善飛看來:“投基金需要學習劉邦打天下,只需要選到自己的蕭何、張良和韓信,與其費盡心機去琢磨後面哪個行業板塊會起飛,還不如直接相信優秀的基金經理讓他們自己去選行業,我們只需要搭他們的便車即可!”

當然,雖然買基金要選擇符合自己預期風格的基金經理,但也不能葉公好龍。類興亮表示:“有些投資者自認為是價值投資理念,喜歡深度價值投資的基金經理,但是買入以後又嫌棄人家搞價值投資的基金經理不去做波段。還有投資者認為,基金經理不做波段,是規模太大,船大難掉頭,所以自己做,把炒股票的經驗移植過來,這個方法不能說不對,尤其是押對了賽道的那些冠軍產品,這個方法有其合理之處,但是不能因此就認為基金搞波段是好方法,大部分的情況下是不需要做波段的,除非你認為重倉板塊或者重倉股的估值的確太高了。”

最後,回到A股後市策略上,類興亮認為,年後成交量雖有所放大,但量價配合不佳,呈現出上漲縮量、下跌放量的形態;技術面,指數還要盤整一段時間;政策層面,支撐跨年行情的因素還在,但是節奏上可能更反覆,在指數震盪的階段,高低切換將更加明顯。後市操作上,類興亮繼續佈局業績良好或者基本面接近拐點的一些滯漲股,逢低關注新老基建、券商、白羽雞、零售、體育健身等,謹慎電動車等交易擁擠的板塊的踩踏風險。

(風險提示:投資有風險,資訊僅供參考。上述所列示上市公司僅陳述其與該事件相關,不作為具體推薦,投資者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