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英國政壇動盪,根源在哪裡?

英國首相鮑里斯·約翰遜當地時間7月7日在倫敦唐寧街10號門前發表講話說,他辭去執政黨保守黨黨首和首相職務,但將留任至新領導人產生。

2016年脫歐公投前一舉改變了脫歐派和留歐派的實力對比;2019年帶領保守黨贏得議會下院多數席位;2020年帶領英國正式脫歐……約翰遜的首相任期雖短,但其對於英國走向的影響卻非常深遠。

英國政壇動盪,根源在哪裡?

這是5月25日在倫敦拍攝的英國首相約翰遜出席新聞釋出會的照片。新華社發(英國首相府供圖)

正如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所評論的,作為英國外交大臣和首相,約翰遜代表了英國脫歐和“在歐盟之外建立新繁榮”的使命。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在脫歐和大選兩大關鍵議題上“政績斐然”的政治人物,卻在英國陽光最充足的時候不得不做出政治生涯中最晦暗的決定。

從上半年英國政壇震盪事件來看,以“聚會門”為代表的一系列政壇醜聞是導致約翰遜下臺的導火索。然而,從約翰遜下臺後保守黨內角逐首相職位的主要人選政策提議來看,似乎“民心”才是各方拋棄約翰遜的深層次原因。

其中,接任首相的熱門人選——前財政大臣蘇納剋日前在社交平臺釋出競選影片,承諾將財政作為首要任務,並呼籲民眾客觀理性分析其他競選者的承諾。前衛生大臣賈維德、前外交大臣亨特也將經濟議題作為首要任務。

這些首相之位競爭者將經濟議題作為首要關注無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英國政壇動盪,根源在哪裡?

英國倫敦滑鐵盧車站。蒂姆·愛爾蘭攝(新華社發)

如果從重塑脫歐之後英國大國戰略和大國形象來看,約翰遜無疑做了很多。

此前,為對沖脫歐之後英國依託歐盟發揮國際影響力的模式變化,時任英國首相特蕾莎·梅提出了“全球英國”的戰略。她的繼任者約翰遜不僅將這一規劃細化實施,更是利用七國集團峰會、俄烏衝突等事件,將英國打造成為國際政治和安全格局中的重要一環。

然而,約翰遜在全球舞臺上的努力並沒有得到國內的民意支援。益普索6月22日至29日民調顯示,約翰遜的支援率自去年9月份以來下降了12%至27%,低於特蕾莎·梅、大衛·卡梅倫任何時期的支援率;而上次獲得如此之低民意支援率的首相還是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的工黨首相。與此同時,民眾對於保守黨支援率下降了4%,為10年來的最低水平。

英國政壇動盪,根源在哪裡?

一名男子在英國倫敦一家超市內購物。李穎攝(新華社)

一方面是國際社會上的動作不斷,另一方面卻是國內民意支援率下降。顯然,約翰遜並沒有很好解決英國民眾的核心關切。實際上,民眾雖然多少會留意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的熱點新聞,但他們更關注的還是生活成本、工作機會和薪資待遇等現實問題。

益普索同期進行的民調顯示,在當前英國通脹高企的背景下,民眾對於經濟的悲觀預期以及對嚴重通脹的擔憂不斷升溫。在“體感通脹”方面,50%的受訪民眾表示,通脹已經限制其購買力但仍可承受;20%的民眾則表示,很難應付價格的上漲。在經濟前景方面,77%的受訪民眾預計未來12個月經濟會持續惡化,這一比例較5月份上升了5個百分點。益普索經濟樂觀指數已經下降至-64,為國際金融危機後的最低值。

英國政壇動盪,根源在哪裡?

約翰遜帶領的保守黨在經濟治理方面引發的不滿不斷增加。民調顯示,雖然民眾仍然認為,相較於工黨,保守黨在維持經濟增長方面仍有優勢,但是保守黨的領先優勢已經從3月份的13個百分點逐步下降至5月份的9個百分點和6月份的6個百分點。更關鍵的是,民眾認為工黨在降低家庭生活成本上要比保守黨更有優勢,並領先保守黨12個百分點。受此影響,民調顯示,當前工黨的支援率已經達到41%,保守黨的支援率僅為30%。只有21%的英國人認為保守黨“適合執政”。

從上面的民調不難看出,各類政治醜聞曝光造成保守黨政黨品牌嚴重受損,是導致約翰遜下臺的直接原因。然而,無力解決經濟問題或許才是保守黨人拋棄約翰遜的根本原因。畢竟兩年後又要大選,而當前民眾對於選戰開始前的經濟預期不容樂觀。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熱門人選蘇納克的競選口號中,排在第一的是“重塑信任”,第二就是強調“重建經濟”。

事實上,金融市場波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上述態勢。在約翰遜政府主要閣員對首相失去信心、退出政府後,英鎊匯率出現下跌。蘇納克宣佈辭職後英鎊更是下跌1。4%,並曾一度下探至2020年3月份以來的最低點。

然而,在約翰遜宣佈辭職後,英鎊在短期內出現了升值。業內人士評論說:“英鎊的升值是對約翰遜政府的‘反面恭維’。在他離開唐寧街10號之前,市場信心早已離開了他;在他離開後,市場認為接下來的事情只會越來越好。”

英國政壇動盪,根源在哪裡?

在英國曼徹斯特一戶人家拍攝的電費燃氣費表、賬單和一些英鎊。新華社發(喬恩·休珀攝)

約翰遜之後的英國將走向何方?

從當前市場的變化可以看出,各方預期政府領導層的重新洗牌有助於改善國內的商業情緒,並影響當前飽受各方爭議的稅收政策。但這些預期高度依賴未來保守黨內競選的最終結果。預期逆轉的可能性、不確定性依然存在。

尤其是,未來英國政府能否處理好民眾的核心關切仍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英鎊是今年以來全球最主要發達經濟體貨幣中表現最差的貨幣。市場預期,英國政府變動最初帶來的這一絲“欣喜”可能會逐步讓位於經濟萎靡的嚴峻現實。雖然英國是主要發達經濟體中最早加息的,但“搶跑”未能有效應對和緩解通脹,反而增加了對經濟陷入衰退的擔憂和2023年不得不降息的可能。

可以確定的是,英格蘭銀行更難了。本已在通脹和增長兩大關鍵變數間努力尋求平衡的英國央行,不得不將政治不確定性的變數納入決策考量。

正如英國皇家國際事務研究所“英國參與世界倡議”執行董事約翰·坎普夫納所言:“鮑里斯·約翰遜的離開可能會消除英國政治和外交的大部分戲劇性,這將受到大多數人的歡迎。但政策和夥伴關係仍將面臨更為嚴峻和長期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