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16歲男生中考前一個月內暈倒3次,暈厥門診就醫發現是“心病”,術後病床上學微積分

16歲的小王在恩施一所中學讀初三,一個月內他莫名暈倒3次,輾轉就醫卻找不到原因。8月初,他在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暈厥門診”就醫,經過多項檢查和直立傾斜試驗,終於揪出莫名昏迷的“真兇”。經過微創消融手術後,小王迅速恢復正常,康復期的他在病床上拿出厚厚的《微積分讀本》自學。家境貧困卻努力好學的精神感動了醫護人員,8月11日,醫護自發為他捐款。

由於父母離婚,小王常年跟著父親生活在單親家庭。喜歡籃球等運動的他身體情況一直很好,學習成績也在班裡長期名列前茅。然而,5年前開始,他偶爾頭暈、冒冷汗等不適。起初他並未在意,直到近兩年不時突然暈倒在地,意識喪失,小王雖然有些害怕,但一想到父親長期在外打零工賺錢養家不易,也沒有告訴父親自己的問題。

直到今年5月,即將中考的他不到一個月在學校裡暈倒了3次,聞迅趕來的父親帶他到當地多家醫院就診,心電圖、腦電圖等常規檢查,均未發現異常。但小王頭暈等不適感卻越來越嚴重,帶病參加完中考後,8月初,父親帶他來到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暈厥門診”。

16歲男生中考前一個月內暈倒3次,暈厥門診就醫發現是“心病”,術後病床上學微積分

心內科主任魯志兵教授接診後,安排小王進行了無創的直立傾斜試驗:脫下鞋襪後平躺在一張特製的“床”上,用三根“安全帶”將小王固定,一側的顯示屏記錄他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徵變化。平臥3分鐘後,床面開始向上緩緩傾斜,傾斜角度達到80度時停止。在這期間誘發了13秒的竇性停搏,暈厥發作時心率及血壓明顯下降。

困擾他多年的莫名昏迷的“真兇”終於被揪出——血管性迷走性暈厥(心臟抑制型)。考慮到小王非常年輕,永久起搏器植入創傷較大,於是為他進行微創的心臟自主神經節消融手術。

手術方案確定後,新的挑戰接踵而來:小王曾因心臟中央型房缺在家鄉醫院進行過介入封堵手術,金屬材質的封堵器就像“防盜門”擋在消融手術操作的必經之路上。經過多學科討論,最終在經食道超聲以及透視共同輔助下,魯志兵教授團隊細心操作成功避開“防盜門”到達手術操作區域。

此時,小王出現心率下降,竇性停搏,好在介入團隊經驗豐富,已經提前放置好心室電極臨時起搏,化險為夷。手術全程不到一小時順利完成。術後小王心率較術前明顯提升,術後第二天頭暈等不適明顯好轉。

魯志兵教授在術前溝通時得知,小王家境並不寬裕,單親父親常年在外當裝修工,於是主動為他減免了2萬元的手術及治療費用。術後第二天,小王身體好轉後,在病床上拿出隨身攜帶的《微積分讀本》,一邊康復一邊學習。

“每次查房、換藥,都看到孩子在埋頭看書、做題,而且是超越他年齡階段的微積分知識,我們既驚訝又心疼。”心內科護士長熊維表示,醫護人員都很喜歡這位話不多,但很懂事的孩子,於是商量給他捐款表達心意。

8月11日一早,心內科主任魯志兵、副主任萬靜、護士長熊維等醫護人員紛紛慷慨解囊,一共捐贈2000餘元善款,在查房時交給了小王的父親。交流中,醫護人員得知小王還常常為中考發揮失常而苦惱,並懷揣成為數學家的夢想。“你這麼小就在鑽研微積分,這些我讀大學時才學的內容呢。”魯志兵在病床邊鼓勵他,人在逆境中永遠不要服輸,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一帆風順。戰勝疾病後,你一定會有更光明的前途!”

通訊員李晗 於鑫益 九派新聞記者王佳箐

【來源:九派新聞】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