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綦國瑞||用思想情感再造環境——簡談如何創造散文的意境

用思想情感再造環境——簡談如何創造散文的意境

◎綦國瑞

在中國,評判一篇散文寫的好壞,常常要看是否有意境。

何為意境?簡單講,意境是指生活圖景與思想感情的融合體;是用作者的思想情感再造的環境,也是眾多意象的綜合體。說得再理論化一點即,散文的意境是作者的主觀思想感情和所描繪的客觀物境、生活圖景相交融而熔鑄在作品中的能夠把讀者引入充分想象空間的藝術意境。這是傳統散文的最高追求,楊朔、劉白羽等一代大家都是這方面的高手。

楊朔的散文是寫得很美的,他的文章曾經影響過幾代人,雖然當代人對他文章的感情等問題提出疑問,但是他文章中那些意境應該還是非常典型的。例如《雪浪花》的文章的開頭是這樣的:“涼秋八月,天氣分外清爽。我有時愛坐在海邊礁石上,望著潮漲潮落,雲起雲飛。月亮圓的時候,正漲大潮。瞧那茫茫無邊的大海上,滾滾滔滔,一浪高似一浪,撞到礁石上,唰地捲起幾丈高的雪浪花,猛力衝激著海邊的礁石。那礁石滿身都是深溝淺窩,坑坑坎坎的,倒像是塊柔軟的麵糰,不知叫誰捏弄成這種怪模怪樣”。

綦國瑞||用思想情感再造環境——簡談如何創造散文的意境

文章的結尾是這樣的:“西天上正鋪著一片金光燦爛的晚霞,把老泰山的臉映得紅彤彤的。老人收起磨刀石,放到獨輪車上,跟我道了別,推起小車走了幾步,又停下,彎腰從路邊掐了枝野菊花,插到車上,才又推著車慢慢走了,一直走進火紅的霞光裡去。他走了,他在海邊對幾個姑娘講的話卻回到我的心上。我覺得,老泰山恰似一點浪花,跟無數浪花集到一起,形成這個時代的大浪潮,激揚飛濺,早已把舊日的江山變了個樣兒,正在勤勤懇懇塑造著人民的江山”。

海灘應該是為許多人熟悉的環境:海邊的坑坑凹凹的礁石,一波一波的海浪不斷地撞擊著它。可是,當此之時,在楊朔的感受和思考後,就變成開頭的那段文字,這段短短的文字透過坐在礁石邊看雲起雲飛、潮漲潮落、捲起幾丈高的雪浪花、捏弄成這種怪模怪樣等幾個具體的意象,就塑造了一個秋涼之際讓人嚮往的海浪輕揉礁石的意境。

綦國瑞||用思想情感再造環境——簡談如何創造散文的意境

秋天,傍晚的海風應該是很涼的,要掩緊了衣衫。可是,因為,他當時的對社會主義濃烈的愛和對老泰山的敬,以及他對當時場景的理解、聯想、想象,就塑造出了大海邊、晚霞下,“老泰山”車插野菊走進霞光的如詩如畫的美麗意境。

弄清了意境是作者用思想感情再創造的環境,是意象的集合,那麼又該如何創造意境呢?

第一,作者要感受環境產生感情,觀察環境進行思索,利用感悟力、聯想力、想像力,運用文字藝術,才能再造出具有情感溫度和思想力度的意境。

沈從文先生的《市集》散文中,開頭的幾段是這樣寫的:

廉纖的毛毛細雨,在天氣還沒有大變欲雪未能的時刻,還是霏霏微微一陣陣落下來。一個小小鄉場,位置在又高又大陡斜的山腳下,前面有一條河,為著如煙如霧雨絲,織成的簾幕一起把它蒙罩著了。

照例的三八集,還是照例的好多鄉下人,小田主、買雞到城裡小販子,花幞頭大耳環丰姿雋爽的苗姑娘,以及一些穿灰色號被褂子口上說是來察場彈壓的討人煩膩的副爺們,與穿高統子老牛皮靴的團總,各從附近的鄉村來做買賣。他們半路上由草鞋底帶來了無數黃泥漿到集市上來,又從場上大坪壩內帶了不少的灰色濁泥歸去。來來去去,人也數不清多少。但也似乎並無一個做傻事的人去試數過一次。

綦國瑞||用思想情感再造環境——簡談如何創造散文的意境

倘若你由另一處遠遠的聽著,那種喧囂的起伏,你會疑心是灘水流動的聲音了。

沈先生的這段描寫讓我們看到了大山半腰的、小河邊的、濛濛雨霧中的集市,看到了趕集的形形色色的人,也聽到了吵吵嚷嚷的聲音。感受到了那個湘西山鄉集市的可愛,這種不但能讓我們看到了熱鬧的生動的集市,而且能讓我們感受到了那種氛圍,這就是意境。

徐志摩在評價沈從文的這篇文章是說了這樣一段話:這是多美麗多生動的一幅鄉村畫。作者真像夢裡的一隻小艇,在波紋瘦鰜鰜的夢河裡蕩著,處處有著落,卻又處處不留痕跡。這般作品不是寫成的,是想成的。請大家注意,不是“寫成”的,是“想成”的這句話其實揭示了一個很重要的寫作訣竅。

這個“想成”,其實正是作者情感的噴發、思想的閃光和感悟的結晶。你回過來看看,沈從文的哪句話不是帶著情感的感受文字啊。

綦國瑞||用思想情感再造環境——簡談如何創造散文的意境

在這方面,我也有一點實踐。我非常喜歡西湖這個地方,每有機會就去轉一轉,有一年夏末,衣服穿得比較少,租了條小船進了西湖,到了三潭印月那個地方突然天降暴雨,船上沒有任何遮雨的地方,任憑如注的暴雨當頭澆下,涼風撲來,凍得上下牙咬得嗒嗒作響,想止也止不住,四顧白水茫茫,真是呼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第一次知道了挨凍的滋味。就是這樣,我還是為蘇堤的景色而傾倒,後來寫了《東坡與蘇堤》的文章,其中有這樣一段:

你看,蘇堤從嶽王廟起步,瀟瀟灑灑向南而去,至南屏山落腳,在西湖裡形成了出神入化的一抹長痕,輕輕巧巧地把西湖劃為兩半。堤上,綠樹繁茂,隨風拂動,如浪似波。紅花搖曳,含笑怡情,如錦鋪地。更有松鼠拖著長尾,瞪著小眼,在樹上爬上爬下,似在載歌載舞迎接遊人。無論誰徐步堤上,都不免會忘情地或在跨虹,或在東浦,或在壓堤,或在望山,或在鎖瀾,或在映波小橋上駐足。這時,西湖和裡西湖的水歡快地向你奔來,最先到達的一族,撞上護堤石,發出啪啪的聲響,彷彿是少女銀鈴般的笑聲。四方的綠向你湧來,啟開你的雙唇,穿過你的喉嚨,溢滿你的心胸。放眼東望,西湖之中,小瀛州、阮墩、湖心亭如三顆明珠,閃閃發光,又如三塊翡翠浮於碧波之上。放眼西顧,裡西湖中,煙波浩淼,麴院迎風,花港魚躍,綠樹紅瓦,風情萬種。極目遠眺,西部三天笠、中天笠、上天笠、南高峰,環峰翠立,如波奔湧,將濃綠直潑九天;南部南屏山、吳山挽手而立,在西湖南面立起了一道綠色屏風,雷峰居於兩山之間,立於西湖之南,剛剛落成的雷峰塔,高居山巔,夕陽披身,通體金黃,高峻而不失秀美,巍峨又兼具圓潤,可謂仿古又超越古人;再把眼光移向東部,紅瓦如雲,高樓如林,一座現代化都市直撲眼底。

大家揣摩一下,這段文字是否可以被認為有意境呢?這是感受的文字,是“想成”的。它既有我對西湖的發自內心的愛,又有我對西湖美的理解,此環境已非大雨如注的彼環境,它已是我用情感和思想“想成”的創造的意境。後來這篇文章在全國副刊評選中得獎。

綦國瑞||用思想情感再造環境——簡談如何創造散文的意境

第二,運用眾多的意象塑造出完整的感人的藝術意境。意象是客觀物象經過創作主體獨特的情感活動而創造出來的一種藝術形象。

如果把意境比做一部機器,那麼意象就如同一個個零件,正是由這些零部件組成了完整的機器。

我的體會,要寫出意境,首先要選好意象,但在寫作時不能是自然主義的描摹,那寫在紙上的意象是帶著作者的情感、思想、溫度、心血的文字,是從心底流淌出來的感受,是“想成”的。

我們還是來看沈老先生的那篇文章。

這 其中有:廉纖的毛毛細雨,在天氣還沒有大變欲雪未能的時刻,還是霏霏微微一陣陣落下來。

如煙如霧雨絲,織成的簾幕一起把它蒙罩著了。

花幞頭大耳環丰姿雋爽的苗姑娘

穿高統子老牛皮靴的團總

他們半路上由草鞋底帶來了無數黃泥漿到集市上來,又從場上大坪壩內帶了不少的灰色濁泥歸去。

這不正是一個個具體的意象了嗎。可見,意境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眾多意象的組合。在實際寫作中,只有捕捉到典型意象,才能構成情景交融的藝術意境,只有讓讀者看到生動的具象,才會感受到文章的內涵和神韻。

當然,意象的獲得也必須是就一個具象的情感和思想的再造,與意境的再造是異曲同工,就不再贅述了。

綦國瑞||用思想情感再造環境——簡談如何創造散文的意境

第三,從意境到意蘊。

意境是傳統散文的最高追求,但是文隨時代,在散文的審美方面,人們已經從特別強調意境到更加註重意蘊,這個要求就比單純講意境進了一步。那麼,什麼是意蘊呢?說得形象一點,它就是意境中的那個“味”。說的理論化一點,就是藝術意蘊,常常具有多義性、模糊性和朦朧性,體現為一種哲理、詩情或神韻,經常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需要欣賞者反覆領會、細心感悟,用全部心靈去探究和領悟。藝術意蘊的理解,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以認識:一是藝術意蘊從一定意義上來講,就是藝術作品蘊藏的文化涵義和人文精神。二是藝術意蘊就是指藝術作品應當在有限中體現出無限,在偶然中蘊藏著必然。三是藝術作品中的這種深層意蘊,有時具有多義性和模糊性。四是藝術作品中的這種意蘊,並不完全是由藝術形象體現出來的主題思想。

也有人做過這樣的解釋,意蘊就是文學作品裡面滲透出來的理性內涵。比如說作品中滲透的情感,比如說作品中表現出來的一種風骨,表現的人生的某種精義,或者某種主旨,意思差不多。歌德的“意蘊說”把藝術作品分為三個因素:材料、意蘊、形式;意蘊即人在素材中所見到的意義。深刻意蘊與情感不是一回事,雖說有些地方有相通之處,但意蘊重在思想性、認識性,而情感是作者的傾向性,即他贊成什麼,反對什麼。

探究深刻意蘊就是看文字中選取了哪些不同材料,這些材料背後有無深刻的東西,它一般指向材料背後的時代、社會、文化、傳統、觀念以及民族心理、時代精神和人文性等深刻的東西。

魯迅與餘秋雨文化散文審美意蘊都表現出了哲理的睿智性、文化的批判性、人文的關懷性和思想的超前性。但因他們對中西文化思考的角度和方法不同,所以其文化批判性的深度、廣度和內容表現都不盡相同。

綦國瑞||用思想情感再造環境——簡談如何創造散文的意境

讓我們來看一段賈平凹前不久寫的《條子溝》開篇的一段文字:

文章的開頭有這樣一段文字:鎮街往西北走五里地,就是條子溝,溝長三十里,有四個村子,每個村都是一個姓,多的二十五六家,少的只有三戶。

溝口有一個石獅子,腦袋是身子的一半,眼睛是腦袋的一半,斑駁的毛髮都看不清了,躺在爛草裡,天旱時把它立起來,天就下雨。

鎮街上的人從來看不起條子溝的人,因為溝裡沒有水田,也種不成棉花,他們三六九日來趕集,背一簍柴火,或掮一根木頭,出賣了,便在鎮街的飯館裡吃一碗炒米。那些女人家,用水把頭髮抹得光亮,出溝時在破衣裳上再套一件新衣裳,進溝時又把新衣裳脫了。但條子溝上的坡坡坎坎上都能種幾窩豆子,栽幾棵苞谷,稀飯裡煮的土豆不切,再就是有樹,不愁燒柴,蓋房子也不用花錢買椽。

你看,這段樸實的文字,用感情和思想為讀者創造了一個邊遠山村的意境,但你會不知不覺地感受到村子的偏遠、貧窮、古老的意蘊和作者透露出來的那份對這條山溝的深情。

綦國瑞||用思想情感再造環境——簡談如何創造散文的意境

我同石英請教關於散文的寫作,他也強調散文的意藉,說文章要有滋味,不但有意境,還要有思想,有粘住人的東西。在明白這些道理以後,在我寫的《康乾的印記》中,就努力做到這一點。

八月中旬的塞罕壩,已是秋色一片,它呈現出的是一派壯麗的北國風光:高遠的天空藍得濃烈、鮮亮,幾絲絲白雲若有若無地懸在空中,像是新娘經不住藍天的誘惑拋上去的婚紗。

藍天白雲下面是連綿不斷的高山,山上是高大又濃密的樹木,蔚然又深秀,秋風吹過發出陣陣聲響,如波濤轟鳴,又如千軍萬馬奔跑,氣勢磅礴。山與山之間是厚厚的草地,厚實而又富有彈性,地上的草已是綠中有黃,這黃綠相間的草地順著起伏的土地遠去,像是蕩起了一波一波的浪,使秋野顯得更加遼闊和悠遠。有蒼鷹慢慢地從藍天下掠過,又有蒼鷹使勁地開啟雙翅,是不動的動,完全是引而不發的態勢,反而呈現了最大的威懾力。黃牛和白羊間或隱沒在草原裡,使這裡更充滿了詩意。這恐怕也正是塞外秋意無心的張揚。

山和水總是相連的,山間有水不是太寬,但又是十分湍急,據說是灤河的發源地。還有一處很大的湖泊,水面平靜又清澈,藍天白雲倒映在裡面像是一幅畫。

這段文字寫的是秋季壩上的風光,但細細體味也透著清代康熙在此縱馬射箭的歷史蘊味。但同大家相比,就差了一截。

用思想和情感寫出具有意蘊的意境,具有意蘊的散文是時代的要求,散文作者要與時俱進。

綦國瑞||用思想情感再造環境——簡談如何創造散文的意境

【作者簡介】

綦國瑞,編審、高階記者。現為中國散文學會理事、山東省散文學會副會長、煙臺市散文學會會長、膠東歷史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理事、中國作協會員、《煙臺散文》及其微刊主編。長期從事業餘文學創作和歷史研究。著有散文集《家住海邊的日子》、《萊州史話》等8部著作。編《煙臺歷史文化叢書》和《萊州歷史文化叢書》等。近年來,有諸多散文在《人民日報》、《海燕都市美文》《散文百家》、《散文選刊》、《中國文化報》等著名報刊發表。其中散文集《家住海邊的日子》2006年獲第九屆煙臺市文藝創作一等獎、《萊州歷史文化叢書》獲煙臺市2009年“煙臺文藝工程精英獎”、《失落的古城》獲2006-2008年“魯藝杯”山東省優秀散文榮譽獎、2010年文《女省長的目光》獲首屆“星光杯”感動中華全國優秀文學作品徵文一等獎。2010年《心靈霽光》獲全國當代散文獎。《鳳凰閣記》獲得冰心散文獎。

壹點號煙臺散文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