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視點丨指責遊客僱人抬轎子上山?不是博愛是自私

近期,一旅遊博主在網上發影片稱,自己因為在重慶某景區僱人抬轎子(當地稱為滑竿)上山,之後遭遇網暴。有網友譴責他:“大家都生而為人,你憑什麼花錢踐踏他的尊嚴?”該博主還稱,他與滑竿師傅攀談得知,很多年輕人都不敢坐(滑竿),怕發到網上被人罵,師傅還說現在生意不好,一天最多能拉兩個(遊客)。

看到這樣的新聞,這樣的結果,簡直讓人哭笑不得。好在,大部分網友還是比較理性的。有網友調侃:“現在網路上有個怪圈,客人說可以,大哥說可以,網友說不行!”還有網友直指要害,鍵盤俠譴責的邏輯相當於:“外賣員好辛苦啊,我只要不點外賣,他們就能在家吹空調了。”只管自己講“道德”,哪管別人有無收入。

其實,不只是針對乘坐人工轎子的年輕人,近年來網路上的很多事情,都充滿了類似的道德指責。此前,就有一位女網友表示,自己因為下雨天不想出門,於是上網訂了外賣,卻被朋友罵“自私”“不體諒外送員的辛勞”。而當他們的指責在實質性地傷害一些人的生計時,他們又會拿出“我是為你好”的說辭來。

社會是一個高度複雜、緊密協作的集合體。人與人的工作相連、利益相連、情感相連,我們不能孤立地看待某個事件或者某種行為。正常情況下,在一個市場經濟體系下,交易公開、透明、平等,我們各自的正常消費,都是對彼此行業的支援。這只是一種社會規律,沒必要動輒用道德來說教,稍加換位思考便可以理解。

當我們真正站在外賣員的立場去想,下雨天、冰雪天、節假日的時候,他們或許情願多接一些訂單。因為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的服務才顯得更加珍貴而有所值,消費者願意多花一點錢,平臺才會依據相關規則提高運費,進而也使得外賣員獲得更多分成。

網暴和愛心不可兼得,這當中必然有一個是假的。而當抬轎師傅失去生意、遭受損失的時候,毫無疑問,那些網友所謂的愛心,是多麼的偽善。他們滿足的,或許只是自己內心的道德優越感。當一個人的道德感過於膨脹時,往往就會走向道德的反面。

很多時候,一些人缺的不是道德感,而是設身處地站在當事人的處境去感同身受。這種同理心並不難:比如,站在抬轎師傅的立場去想,你是願意別人坐你的轎子,還是心疼你勞累選擇不坐你的轎子?答案顯而易見。新聞中,抬轎子的倪師傅就表示,他是家裡主要的勞動力,“肯定想大家都來坐,個人工作掙錢嘛”。

但是,為什麼一些網友就是連這最基本的常識都沒有呢?或許,他們也不是沒有常識,而是根本就不是從“愛”出發。當他們理直氣壯地訓斥那些乘坐人工轎子的年輕人時,與其說他們是在心疼抬轎師傅,倒不如說他們只是在刻意營造自我的道德形象。站在“道德”高地上指手畫腳,無視人家用正常的勞動獲取收入,還高談尊嚴,這並不是一種博愛,而是一種自私。

(作者 樊成,摘自 紅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