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女乒國手孫梅英:因“讓球”風波消失大眾眼前,64歲倒在麻將桌上

乒壇有個經久不衰的幽默段子。

早年日本名將福原愛對陣“大魔王”張怡寧,打出0:9的巨大比分差。

要知道,國乒內部有一個心照不宣的傳統,不打對手11:0。

眼看福原愛被打哭,勝券在握的張怡寧在被勸說下,

貢獻出至今依舊為人津津樂道的“0演技讓球”——發球失誤,藉此給對手送分。

“讓球”在國乒屢見不鮮。

此時的讓球,是出於強大實力和和諧精神。但在乒乓球發展尚在初期時,“讓球”卻是運動員心裡的痛。

女乒國手孫梅英:因“讓球”風波消失大眾眼前,64歲倒在麻將桌上

孫梅英,如今很少有人知道她的名字。但對於國乒而言,她是帶領乒乓球走向世界的先驅者,領路人。作為第一代女乒運動員,她在乒乓球發展,崛起,直至輝煌的路上功不可沒。

這樣一個傳奇運動員,早年就因一場“讓球”風波,消失在大眾眼前。

一、十年輝煌,她讓世界看到中國紅

二十世紀初期,上海的一家文具店率先從日本引進乒乓球,

這是乒乓球第一次出現在中國土地上。

相較於別的運動,乒乓球以便宜、方便、易學為優勢,迅速風靡上海,乃至全國。進而引發一陣乒乓球風潮,相應的乒乓球比賽也逐漸流行起來。

女乒國手孫梅英:因“讓球”風波消失大眾眼前,64歲倒在麻將桌上

國內比賽如火如荼地進行,讓一些年輕人蠢蠢欲動,想要在國外的比賽上一展身手。

然而只有一腔熱愛和自我摸索,沒有專業的訓練和指導,早期的比賽中國的隊伍都是鎩羽而歸。

到了二十世紀中期,經過幾十年的戰火硝煙,新中國成立。

百廢待興之時,文娛體育並著科技農業的發展,被國家一一重視起來。

新中國,將全面發展,世界賽場上,該有中國人的面孔。競技體育的春天由此開始。

聽到這個訊息,上海國際書店的一名年輕的女售貨員喜出望外。

發展競技體育?乒乓球一定是其中一項!這個售貨員就是18歲的孫梅英。1929年,孫梅英出生在上海。

女乒國手孫梅英:因“讓球”風波消失大眾眼前,64歲倒在麻將桌上

這座城市,以海納百川的胸懷迎來送往,也讓新事物的萌芽在這片土地上百花齊放。孫梅英生於此長於此,自然擁有更多接納新事物的機會。

早在乒乓球出現在上海,幼年的孫梅英便迷上這項運動。小小年紀的她在運動上表現出特別的天賦,體能持久,身形敏捷。加上濃厚的興趣,她四處尋找機會學習乒乓球。

從8歲開始,孫梅英與乒乓球再沒有分開過。從觀摩到實戰、從同齡人到業餘乒乓球賽場,

孫梅英憑藉天賦和熱愛克服著硬體上的困難,在日復一日的練習中,球技日益紮實。

此時離乒乓球被國家重視起來,僅有幾年。

1947年,在自己的乒乓球圈子裡已然找不到對手的孫梅英,報名參加了上海市的乒乓球比賽。

女乒國手孫梅英:因“讓球”風波消失大眾眼前,64歲倒在麻將桌上

這是她的第一場正式賽事,她以直拍近臺快攻打法震撼全場,一舉奪得亞軍。她的天賦和實力也被人看在眼裡。

新中國成立的第三年,中國乒乓球隊正式組建。早就名聲在外的孫梅英受邀進組,成為國乒女隊的第一代成員。

有了國家的支援,孫梅英開始接受專業的訓練和指導,

這讓一直處於自我摸索中的她,實力肉眼可見的快速增長。

孫梅英進入國家隊後,第一場戰役就是首屆全國錦標賽。

這場比賽,無論是對於運動員還是國家競技體育來說,都是里程碑一般的存在。孫梅英以絕對優勢,拿下女單冠軍,並在四年後,蟬聯第二屆世錦賽冠軍。

女乒國手孫梅英:因“讓球”風波消失大眾眼前,64歲倒在麻將桌上

五十年代,孫梅英這個名字,在國內的影響力,不亞於今天的國乒三劍客。除卻在國內叱吒風雲,孫梅英也是讓世界看見中國的第一人。

1953年,第二十三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日本東京舉行。作為戰後中國人站上世界競技體育的第一站,運動員們肩負著讓世界看到中國的重任,面臨的壓力重於泰山。

國家榮譽掌握在他們手裡。

孫梅英沒有辜負全國人民的期待。

她心神沉穩,一路穩紮穩打,過關斬將,披荊斬棘打進決賽。

面對實力強大的英國隊,她毫不膽怯,凌厲的球風和平穩的心態,讓她在英國隊手裡,一分一分,打出國家的榮譽。

女乒國手孫梅英:因“讓球”風波消失大眾眼前,64歲倒在麻將桌上

最終,中國隊拿下銅牌。舉國沸騰。

獎牌掛上胸口,中國隊所有成員熱淚盈眶。這一刻,她們代表的不僅是競技體育,還有整個中國。

鮮豔的紅,以蓄勢待發的蓬勃朝氣,呈現在世界眼前。

銅牌在未來的國乒隊伍裡,毫不起眼。

然而正是這枚珍貴的銅牌,打開了中國乒乓球的格局。從此乒乓球風靡全國,成為“國球”指日可待。

孫梅英迎來她事業的高潮期,乒乓球讓她收穫榮耀的同時,也讓她收穫了愛情。

女乒國手孫梅英:因“讓球”風波消失大眾眼前,64歲倒在麻將桌上

1956年,孫梅英和同為乒乓球全國冠軍的姜永寧結婚。兩人曾在同一個賽場為著同一個目標揮灑汗水,志趣相投,水到渠成走到一起。成為國乒隊伍裡的神仙眷侶。

婚後,孫梅英和姜永寧更是同舟共濟,齊頭並進。在接下來的全國賽事裡,帶領各自的隊伍一一取得好成績。

因為他們斐然的成績,中國的乒乓球事業走上正軌,在世界排名逐漸靠前。

23歲到34歲,孫梅英將自己最好的年華留在乒乓球事業上。

然而英雄垂暮。十一年的輝煌,因為年紀增大,又因為歷史原因痛失愛人。於是1963年,孫梅英在咬牙打下第27屆世乒賽的女單銅牌後,選擇退役。

女乒國手孫梅英:因“讓球”風波消失大眾眼前,64歲倒在麻將桌上

二、堅定公平,打破“讓球”潛規則

從運動員的身份退役,孫梅英對乒乓球的熱愛和國寶級的經驗,使得她被隊伍留下,當上帶領後輩的教練。

孫梅英的運動員生涯,經歷過自我摸索,系統訓練,參與的大小賽事更是數不勝數,這些寶貴的經驗轉換成語言和行動,讓國乒新一代的後被你我受益匪淺。

在她的悉心指導下,國乒無聲無息地奮勇向前。

十幾年間,一批又一批的運動員從她手裡走上賽場,拿下一個又一個獎牌。

孫梅英的存在,不僅是教練,更是標杆,她在,國乒就有從零到無限大的可能。

女乒國手孫梅英:因“讓球”風波消失大眾眼前,64歲倒在麻將桌上

國乒漸漸走上世界前茅,水漲船高,辛苦多年的孫梅英從一線教練轉崗管理,成為中國乒乓球協會副主席。

職位轉變後的孫梅英,瑣事撲面而來。即便如此,她也沒有捨棄她付出青春的賽場,一有閒暇,她依舊會步入訓練場,親身指導後輩打球。

訓練場明窗幾淨,運動員揮汗如雨,時常會讓她露出欣慰的笑容。憶苦思甜,乒乓球專案一路走來的不易,她從未忘卻。未來,是這些小將的。

偶然有一天,孫梅英照常在訓練場上巡視。

一個單薄卻矯健的身影映入她的眼簾。

這個人,就是來自上海的何智麗。她全神貫注訓練的模樣,揮舞球拍的姿勢和氣勢,讓孫梅英恍惚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女乒國手孫梅英:因“讓球”風波消失大眾眼前,64歲倒在麻將桌上

趁著訓練休息的時間,孫梅英上前與她攀談起來。得知對方和自己一樣,同樣來自上海,這讓孫梅英對她的親切感又多了幾分。

眼緣就是如此奇妙的東西。孫梅英對何智麗的關注漸漸增多,兩人在訓練中,慢慢培養出亦師亦友的默契。

此時的孫梅英身為副主席,不必親自指導後輩。

不過出於對何智麗的欣賞,孫梅英還是經常會出現在訓練場,對她的動作和戰術進行嚴厲的指導和矯正,教她如何揚長避短,傳授她上場的經驗。

某種意義上,何智麗的待遇,如同孫梅英的關門弟子一樣。

女乒國手孫梅英:因“讓球”風波消失大眾眼前,64歲倒在麻將桌上

在孫梅英的指導下,何智麗進步神速,一躍成為當時國乒女隊的主力。在1982年到1987年間,何智麗拿下大小賽事幾枚金牌,踏著恩師走過的路,變成萬眾矚目的“女乒黑馬”。

按照何智麗當時的水平,不難想像她的未來一定會和師父孫梅英一樣光彩。但在第39屆世乒賽上,意外發生了。

一旦上了賽場,運動員的目標就是金牌。

經過多年的追擊,中國乒乓球已經有後來居上的趨勢。世乒賽上,打進女單決賽的,中國女乒就有兩人,何智麗和管建華。

平日裡肝膽相照的隊友賽場相見,無論誰贏,都是中國的驕傲。運動員只需要竭盡全力拼搏,任何成績都是問心無愧的。

女乒國手孫梅英:因“讓球”風波消失大眾眼前,64歲倒在麻將桌上

然而在集體榮譽高於一切的年代,國乒還未發展成熟的年代,“蓄意讓球”成了國乒對外隱晦的戰術。

世乒賽的成績至關重要,當局領導經過分析,或者別的什麼原因,對何智麗提出“讓球”的要求。

體育賽事公平公正的原則幾乎是刻在運動員心裡,何智麗當即反駁道:“為什麼要讓?”

領導漠然地說道:

“打到這裡就夠了,這枚金牌我們一定要收入囊中,管建華的打法比起你,更能剋制韓國金英子。我們承擔不起任何一個風險。你不要只顧自己,失了大局。”

領導的話讓何智麗委屈至極。她還想辯駁,聞訊趕來的孫梅英攔住了她。孫梅英作為領導層,卻也無法改變這個結果。

女乒國手孫梅英:因“讓球”風波消失大眾眼前,64歲倒在麻將桌上

面對徒弟的委屈和不滿,孫梅英不是不清楚。思考片刻,她做出一個足以改變她和何智麗命運的決定:

“你先答應下來,上了場,該怎麼打就怎麼打,不讓。出了問題我來承擔。”

何智麗驚訝片刻,默認了師父的決定。她們都知道運動員的金牌意味著什麼,也都清楚,這個決定會帶來什麼。

士為知已者死。孫梅英為了徒弟,搭上了全部。

於是在接下來的比賽裡,中國的領導目瞪口呆地看著答應讓球的何智麗火力全開地打敗管建華,勢如破竹地拿下金英子,氣勢昂揚地站在冠軍的領獎臺上。

國旗升旗,國歌響徹會館。臺上的何智麗,臺下的孫梅英,都一樣的冷靜。拿下這枚金牌,代價遠比喜悅大。

女乒國手孫梅英:因“讓球”風波消失大眾眼前,64歲倒在麻將桌上

果然,回國後,領導層對孫梅英和何智麗的做法勃然大怒。金牌雖然重要,但比不上何智麗大膽的違背決議。

高層雷厲風行地對何智麗作出處罰。多虧孫梅英四方奔走,這才免予處罰,但依舊被要求禁賽。

運動員的黃金時期僅僅幾年,一旦錯過,職業生涯就算到頭。何智麗不負安排,提出抗議。高層不為所動,加上孫梅英因為此事也被影響,何智麗又急又氣。

1989年,帶著遺憾和對恩師的感激,她宣佈退出乒壇。

何智麗的離開,讓孫梅英的處境更為艱難。經過被罷職,被刻意邊緣化,孫梅英這個國乒元老,慢慢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裡。

女乒國手孫梅英:因“讓球”風波消失大眾眼前,64歲倒在麻將桌上

三、愛國信仰,雖波瀾不動搖

對於孫梅英而言,何智麗的被迫離開,自己處處被冷遇,讓她心裡存在的不僅僅是對徒弟的惋惜和心疼,更有對國乒領導層的失望。

為乒乓事業奉獻半生,竟然不是因為年紀而離開,而是因為公正。

何嘗不是諷刺?

好在孫梅英心胸豁達,拼搏半生,特殊年代大風大浪都見過,

如今的冷遇,反而讓她擁有了難得的閒適人生。

她開始學著像普通的老太太一樣,拿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家人,享受生活。沒有繁重的工作和應酬,她甚至學會打麻將。這項能與三五好友輕鬆交流的活動讓她非常喜歡。

女乒國手孫梅英:因“讓球”風波消失大眾眼前,64歲倒在麻將桌上

離開了國乒,不代表離開的乒乓。無官一身輕的她也經常到小區公園的乒乓球桌邊,與人打上幾局,或者隨意指點一下青少年。乒乓是她的畢生熱愛,她沒有拋下。

就在孫梅英安適地享受晚年生活的時候,一通遠渡重洋的電話,打到了她家裡。電話那頭,是她最愛,也最惋惜的徒弟,何智麗。

此時的何智麗已經改名叫小山智麗。

原來,當年何智麗退出國家隊後,消沉了一段時間。和孫梅英一樣,運動員不言敗不服輸的鬥志在她心裡沒有熄滅。

抱著對乒乓球一如既往的熱愛,她選擇選赴日本留學。

在日本期間,她與日本人結婚,改名小山智麗,並在丈夫的鼓勵和支援下,重新拾起了球拍,站到賽場上。

女乒國手孫梅英:因“讓球”風波消失大眾眼前,64歲倒在麻將桌上

日本競技體育照樣殘酷,何智麗拼盡全力才為自己爭得一席之地。當她在日本小有名氣,擁有一定的話語權時,她沒有忘記自己的恩師,是孫梅英將她培養出來的,教會她競技體育的意義。

她知道孫梅英的境遇,也相信孫梅英的實力,於是力排眾議,重金邀請孫梅英來日本,再次做自己的教練。

這一通電話,讓孫梅英百感交集。她與何智麗的師生情誼,時間距離也無法沖淡分毫。

孫梅英欣然應邀。她視何智麗為徒弟,也視她為知交

到達日本後,兩人無需磨合,配合起來十年如一日的默契。孫梅英一度找回了曾經乒乓賽場上的熱血和活力。

女乒國手孫梅英:因“讓球”風波消失大眾眼前,64歲倒在麻將桌上

好景不長,孫梅英看著何智麗以“小山智麗”的名字,打下一個又一個的冠軍時,心裡的不適感與日俱增。尤其是在國際賽場上對上中國隊,輸贏都讓她如坐針氈。

輸了,自己失望。贏了,賽場上升起的日本國旗,太過刺眼。

體育無國界。然而孫梅英的成長,經歷過戰火洗禮。她曾經的榮耀,也來自五星紅旗的照耀。

她做不到培養一個為日本升國旗的弟子。

她做不到看著日本國旗升在中國國旗之上。

她沒有怪何智麗的選擇,只是她有她自己的選擇。

她辭別何智麗,悄然回國。雖然屬於她的榮耀消失在時光裡,她心裡的榮耀還在這片土地上。

女乒國手孫梅英:因“讓球”風波消失大眾眼前,64歲倒在麻將桌上

何智麗理解她的選擇,目送恩師回國。她的選擇是大勢所趨,但她自己知道,自己還是中國人。若干年後,何智麗作為中日友好使者再次回到中國,遺憾的是孫梅英沒有等到她的迴歸。

四、晚年安詳,猝然離世

從日本回來後,孫梅英迴歸到平凡生活。

依舊會在閒暇時候打乒乓球,在輸贏上爭奪半生的夥伴,在她晚年成了最好的健身方式。

乒乓球之餘,她最愛的還是打麻將,打麻將時候的愉快氛圍,總讓人隔著很遠就能聽到她的輕快話語。

人終究無法抗衡命運,意外來得悄無聲息。

女乒國手孫梅英:因“讓球”風波消失大眾眼前,64歲倒在麻將桌上

1993年6月,64歲的孫梅英正和朋友打著麻將,上一秒還見她談笑風生,下一秒她就硬挺挺從座椅上倒了下去。

被手忙腳亂地送往醫院,經過十多天的搶救,孫梅英還是回天乏術,與世長辭。享年64歲。

孫梅英的一生都沒有離開乒乓球,在她逝世後,來弔唁的人絡繹不絕。來來往往,前輩後輩,都是她輝煌的明證。

何智麗聽聞恩師離世,當即泣不成聲。

無法回國的她,託人送來輓聯,白紙黑字都是對恩師的感激和不捨。

於她而言,孫梅英猶如母親。

女乒國手孫梅英:因“讓球”風波消失大眾眼前,64歲倒在麻將桌上

於國家乒乓球事業而言,孫梅英也是當之無愧的功臣。

在她逝世後,中國乒乓球步步為營,直到如今舉重若輕的地位。今日的所看到的繁花似錦,無一不是走在老前輩們開闢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