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極目時評|既要生死時刻的雙向奔赴,也要萍水相逢的相互成全

極目新聞特約評論員 易國祥

河南漯河,92歲的陳老爺子平時喜歡種些青菜,38歲的王新良在當地經營著三家減肥訓練營和一家餐館,買菜是他的工作日常。2020年兩人在菜市場偶遇,王新良買下了老人所有的青菜,自此王新良持續兩年高價收購老人的所有菜品,慢慢地兩人竟成了忘年交。(9月23日極目新聞)

此前,在四川瀘定地震後,電力公司職工甘宇和另一名職工堅守電站,避免了下游村莊被淹。失聯17天的甘宇,被兩次主動進山搜救的當地老鄉倪太高救至家中。如果說甘宇與倪太高是生死時刻的雙方奔赴,那麼王新良和陳大爺則是萍水相逢的相互成全。

電力職工甘宇和普通農民倪太高的“雙向奔赴”,是在突發事件面前的個人自覺和勇敢擔當。

在重大事件當中,我們讚賞並需要這種“雙休奔赴”;而在廣泛的人群中,在庸常的日子裡,我們也需要老闆王新良與老人陳大爺的相互成全。“天已經很晚了,看到一個老爺子還在那賣菜,我以為他也就70來歲,沒想到一問都90歲了。”王新良說,他覺得老人不容易,為了讓老爺子早些回家,就將菜全部買了下來。王新良的善解人意成全了老當益壯、自食其力的陳大爺。

這種成全,飽含著王新良對老人的體量,對他辛勞的尊重。王新良後來堅持高價收購老人的青菜,並時不時接老人吃飯或贈送禮物和紅包,則體現了一個老闆身份的人對待普通老人的親和友善。王新良的樂施好善不是刻意選擇,更不是功利的,釋放出人性光輝。而陳大爺每次都會用布把青菜蓋起來,保證菜品衛生,“老爺子特別愛乾淨,每次都會把菜捆好,擇得乾乾淨淨。”他老而不衰、樂觀向上,做一個值得被人尊重的老人,以自己的微博力量成全王新良的事業。王新良不經意憐弱惜老,陳大爺習慣了做好自己,兩個年輕相差54歲的人“相互成全”,就成為自然而然的事了。

社會由各種人際關係組成。王老闆和陳大爺的關係,對比諸如上下級關係、同事關係、醫患關係、師生等關係,只能算社會關係中的弱聯絡。讓弱聯絡成為有效聯絡,更能體現和增強社會凝聚力。這種關係又取決於相對強者的態度和傾向。如果王老闆對陳大爺沒賣完的菜視而不見,對鮐背之年的老人一生勤勞無感,外人無可指責,也無損他的事業。但也做公益活動的他,去對一個與自己無親無故的老人表達善意,尊重老人的辛勤勞動,關心老人的日常,讓利他成為一種習慣,成為生活常態,這是當前社會最需要的品質和風尚,更顯難能可貴。

愛國家,愛人民,就應該從愛身邊的普通人做起。實際上,普通人與人交往和相處,並不能以對方也能“奔赴”或“成全”為前提。也是這兩天的媒體報道,84歲的聶利興爺爺發現鄰居陽臺5天沒曬衣服而“多管閒事”,挽回一位獨居老人的生命。一位18歲的開鎖師傅打開了緊閉的房門之後,勇敢挽救了一企圖輕生少年的生命。一事當前,緊急關頭,首先想到需要我們幫助的人,而不是什麼回報。更多的人這樣想、這樣做,“雙方奔赴”就不足為奇,“相互成全”就稀鬆平常,我們的人民必然結成命運共同體,我們的社會就會溫暖如春。

(作者為武漢市青山區人大退休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