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深化品牌年輕化,思域HATCHBACK開啟東風本田全新時代

在2022年廣州車展上,要說哪個展臺最熱鬧,當然少不了東風本田,被圍得水洩不通。作為一家深受年輕人喜歡的品牌,東風本田攜全新電動概念車e:N SUV Concept與首次引進國內的CIVIC TYPE R,以及第十一代思域e:HEV、全新一代CR-V、全新XR-V等重磅車型悉數登場。煥新而來的第十一代思域HATCHBACK也在廣州區域正式上市,售價14。59萬元—17。99萬元。

深化品牌年輕化,思域HATCHBACK開啟東風本田全新時代

軲轆哥在釋出會上獲知,在過去一年裡,東風本田秉承“Stay ahead。”品牌精神,持續推動技術迭代與產品革新,不僅引進第四代i-MMD混動系統與Honda SENSING 360安全超感系統,同時還向市場密集投放了e:NS1、全新一代CR-V、第十一代思域e:HEV、全新XR-V等7款重磅新。隨著產品矩陣不斷完善,東風本田的發展勢頭也越來越強勁。

手動和混動齊發,尾部溜背設計搶眼

12月25日,第十一代思域HATCHBACK在上海CIVIC品牌之夜全擎上市,為消費者帶來極致運動體驗的同時,也為他們創享全新汽車生活方式。本次車展,十一代思域HATCHBACK華南區域上市,標誌著十一代思域HATCHBACK正式登陸華南市場。除了第十一代思域HATCHBACK宣佈上市外,“效能控”的信仰之車CIVIC TYPE R也於車展現場正式亮相。

深化品牌年輕化,思域HATCHBACK開啟東風本田全新時代

作為面向年輕人的一款時尚座駕,十一代思域HATCHBACK以掀背造型引領轎跑風潮,運動感、科技感傲視同級。第十一代思域HATCHBACK基本延續三廂思域的造型風格,細長的進氣格柵與兩側狹長且犀利的前大燈相連線,有效橫向整個前臉橫向視覺效果。

深化品牌年輕化,思域HATCHBACK開啟東風本田全新時代

但在一些細節設計上,思域HATCHBACK更加出色,掀背式造型以及重新設計後的車尾造型,對比下來會更加運動也更具個性一些。新車還首次採用雙拼色車漆的搭配,這對於個性化受眾來說絕對是一大福音。

把目光轉至於車內部分,整體佈局均與三廂版車型有著較高相似度,不過其在換擋桿、方向盤等位置採用了紅色縫線設計,更好地突出了運動氛圍。上方配備9英寸懸浮式中控屏,內建了Honda CONNECT 3。0智導互聯絡統。同時,保留了傳統物理旋鈕和按鍵,整體來看還挺有質感的。

深化品牌年輕化,思域HATCHBACK開啟東風本田全新時代

動力是新車的一代賣點,十一代思域HATCHBACK提供了240TURBO和e:HEV兩種動力選擇。其燃油版全系標配高功率1。5T發動機,不僅配備新型“G-Design Shift”CVT變速箱,還保留更純粹的6MT手動版本,透過對換擋桿的最佳化與調校,實現了高剛性、有控制感的換擋感受。

而e:HEV混動版車型則搭載第四代i-MMD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系統綜合功率為149kW,擁有更接近於電驅的澎湃動力特性,同時也極大降低了油耗,WLTC綜合工況下油耗最低可至4。61L/100km,真正做到“魚和熊掌皆可兼得”的暢爽駕趣。

第十一代思域HATCHBACK上市有何深謀遠慮

據瞭解,自1972年第一代思域誕生至今,已歷近50載的歲月曆練,在11代演繹中不斷進化。思域已贏得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0多萬車主的一致認可。從2006年第八代車型入華開始,思域已經在國內市場收穫了200萬位使用者。作為繼承了思域50年優秀運動基因的產品,第十一代思域HATCHBACK對於很多擁躉來說還是很有吸引力。

深化品牌年輕化,思域HATCHBACK開啟東風本田全新時代

縱觀目前國內細分市場,再參考第十一代思域HATCHBACK的售價區間以及尺寸方面之後,它所面臨的競品分別有大眾高爾夫、領克02 HATCHBACK、長安福特福克斯等車型。相比之下,年輕的設計、運動的掀背造型使它與同級別眾多競品選手所抗衡。再者,動力方面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樣化、個性化的選擇,這是競品所不可比擬的。

不難發現,從第十一代思域的上市,再到第十一代思域HAYCHBACK上市,思域正在構建全面的家族矩陣,從三廂版到HATCHBACK兩廂掀背版,從240TURBO發動機到第四代i-MMD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再加上最頂尖的TYPE R車型,無論你有何種需求,第十一代思域早就為你準備好。豐富的產品序列,有助於提升思域在緊湊級車市場中的競爭力。

總結

廣州車展對業界的意義,在於承前啟後,既是一年的總結,也是寄望來年的開始。面對2023年即將到來的新挑戰,東風本田將圍繞“數字化驅動,電動化轉型”戰略,從品牌、產品、渠道、營銷四個維度展開佈局。軲轆哥有理由相信,隨著東風本田全系產品的進化、以及在服務體系和品牌營銷等各個層面的拓展,東風本田在華的領先優勢有望將進一步實現突破。(文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