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珠海洞察|一場藝術節能給珠海帶來什麼?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彭敏靜 珠海報道

“當我瞭解到‘鋼琴聖手’馬克西姆會在此次珠海藝術節上出演,就提前一個多月在官網買好了票。”珠海本地市民金先生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他是個音樂愛好者,曾特意跑到廣州聽馬克西姆鋼琴演奏會,如今演奏會來到珠海“家門口”更是不容錯過。

11月28日,為期一個月的第二屆珠海藝術節將落下帷幕。本屆藝術節精彩紛呈,涵蓋音樂、舞蹈、戲劇、美術、電影等多種藝術形式,開展了近百場文化活動,活動期間珠海本地居民以及外地遊客絡繹不絕。

一場珠海藝術節,能為這座城市帶來什麼?未來又應該如何更好地探索其經濟效益?

華南理工大學廣東旅遊戰略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吳志才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珠海藝術節是相對本土化的節日,未來既要兼顧“借船出海”和“造船出海”兩種模式,做好珠海故事、灣區故事、中國故事的“國際表達”,又要兼顧政府、企業、群眾力量做好網路文化交流與傳播。

珠海洞察|一場藝術節能給珠海帶來什麼?

(“日月貝”珠海大劇院,攝影/彭敏靜)

珠海藝術“基因”逐漸凸顯

“珠海的文化生活很有意思,無論是孩子的活動,還是老人的活動,專業的、業餘的,在珠海都有。這是一座充滿活力的城市。”巴女士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她和丈夫兩個人從北京退休後定居珠海,去年參加了第一屆珠海藝術節,今年又如約而至。

如今,珠海藝術節成為珠海一張嶄新、響亮的文化名片。

近年來,珠海積極響應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助推文化藝術產業持續發展。珠海正朝著建設成為區域文化藝術中心、區域知名文化創意城市的方向昂首闊步,展現其豐富的人文魅力。

在硬體上,為加速文化藝術的發展,增強城市的軟實力,珠海正陸續完善其城市文化基礎設施。隨著珠海博物館、古元美術館、“日月貝”珠海大劇院、華髮中演大劇院等文化設施和演出場所的增多,豐富了市民的精神文化活動,也加快了珠海建設文化強市的程序。

吳志才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相比其他城市,珠海舉辦藝術節有三大優勢:一是灣區核心城市優勢,用好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整合全國、廣東資源來促進文化藝術交流;二是港澳“橋頭堡”優勢,港珠澳大橋讓珠海與香港、澳門緊密相連,是與港澳文化藝術交流的前沿陣地;三是珠海多元文化聚集地優勢,珠海獨特的城市歷史和地域特色,是滋潤文化藝術的“土壤”。

據瞭解,第二屆珠海藝術節著力打造舞臺藝術精品展演、美術作品主題展覽、澳門藝術展覽展演、青年藝術展覽展演、紀錄電影展映五大板塊,並實行一系列惠民利民的措施,讓觀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這場文化盛宴。

“珠海藝術節成為‘青春之城、活力之都’一張嶄新而閃亮的文化名片,既可以對內豐富、拓展城市品牌建設內容,又可以對外作為展示平臺,全面展示珠海城市品牌形象和文化內涵。”吳志才說。

“本土+國際”多元文化交融

珠海位於珠江出海口西岸,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節點,在港珠澳大橋建成之後,成為國內唯一與香港、澳門同時陸路相通的城市。

作為一座年輕的城市,珠海卻有著獨特的城市歷史和地域特點,形成了海洋文化、留學文化、嶺南文化和特區文化等相容幷包的多元城市氣質,為珠海的文化藝術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這種地域性文化的交融、滲透,也為珠海文化藝術發展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

近年來,珠海呈現的作品也體現了不少珠海文化基因,包括新編粵劇《疍家女》、實景沉浸式話劇《楊匏安》、紅色現代粵劇《蘇兆徵》、群眾文藝作品粵曲《海魂》、話劇《龍騰伶仃洋》、大型民族交響組曲《簕杜鵑與金蓮花》等等。

11月22日,話劇《龍騰伶仃洋》便講述了港珠澳大橋的故事,再度亮相珠海藝術節。

“目前《龍騰伶仃洋》已經演了將近60餘場,未來將更多地要紮根於本土,做一些現實題材的藝術作品。”珠海話劇團團長、《龍騰伶仃洋》主演徐經緯告訴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珠海是一個文化底蘊特別深的城市,有眾多的歷史和當代有影響的人物。在講好珠海故事方面,未來珠海“紅色三傑”等人物故事也會慢慢搬上舞臺。

紮根本土文化似乎是很多藝術節的共性。愛丁堡國際藝術節是世界上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國際性藝術節之一。今年迎來了第75屆愛丁堡國際藝術節,除了對藝術的高水準要求,努力實現國際化前景的同時,也始終堅持與本土蘇格蘭文化相結合,突出蘇格蘭文化特色。

由於烏鎮戲劇節的國際化屬性,一年年戲劇節的舉辦也向更遠的地方更廣泛地傳播了中國的戲劇文化,烏鎮也透過戲劇節打造了新的文化符號。

“以前很多人是先知道烏鎮才知道烏鎮戲劇節,而現在是知道了烏鎮戲劇節才更瞭解烏鎮。”烏鎮戲劇節主席、文化烏鎮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向宏表示,烏鎮戲劇節是烏鎮旅遊發展轉型期間一個很重要的戰略指數和方向。

誠然,文藝賦能城市能讓藝術節走得更遠,舉辦藝術節可與地域文化內涵相融合。只有擁有節日精神核心,才能使藝術節的舉辦不變成一副單純促進經濟發展的“外殼”。

“首先滿足珠海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我們還要不斷地去尋找我們的創作路徑和我們的文化方向。”《龍騰伶仃洋》導演李伯男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透過珠海藝術節可將更多優秀的作品傳播給觀眾,一方面要打造更多本土的精品劇目,另一方面,要不斷引入全國更高水準的舞臺藝術作品,把珠海藝術節打造成為一個相互交流和學習的平臺。

藝術節經濟效益何在?

作為珠海一張嶄新、響亮的文化名片,第二屆珠海藝術節的舉辦,為珠海文藝事業蓬勃發展注入了新動力,同時也賦能城市高質量發展,帶來無盡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首屆珠海藝術節參與市民群眾近10萬人次。

藝術節也成為了文化和旅遊的連線點。例如,烏鎮戲劇節則是充分結合了當地古鎮特色和文化旅遊資源,營銷“文旅+戲劇”的模式,從而帶動烏鎮文化經濟的發展。

在業內人士看來,完備的資訊、食宿、交通等公共服務,戶外活動空間等配套設施,是構成高質量節慶文化環境的重要因素。

未來,珠海或許可以探索透過將藝術活動融入旅遊路線建設、植入文創產品和嵌入景區景點等等,探索文旅結合新模式,全面啟用文旅消費潛力,從而推動文旅產業鏈的發展。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留意到,在國內外,藝術節為城市、產業賦能已有不少成熟的範例。比如,愛丁堡市藝術節主要是對與旅遊業相關的行業產生積極影響,例如交通、住宿、購物等。據蘇格蘭官方統計,愛丁堡目前擁有12個主要獨立藝術節,每年接待超過25000名國際藝術家,吸引超過1000家媒體以及超過400萬觀眾的參與,為蘇格蘭經濟創收2。6億英鎊。

除了對珠海本土文旅產業等方面產生拉動效益,珠海藝術節的影響有望可以輻射到更大的範圍。

對於未來珠海藝術節探索經濟效益的道路,吳志才認為,未來珠海藝術節應該做好“藝術節+”融合化文章,推動藝術節與文化旅遊業、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IP引領新型文化裝備產品、消費服務發展。

此外,在吳志才看來,未來珠海藝術節可利用數字技術豐富藝術節產品和服務的內容與形式,推動新技術應用賦能文化產業和貿易全鏈條。

當前,珠海正堅持“產業第一”,搶抓粵港澳大灣區、現代化國際化經濟特區、廣東自貿區橫琴新區自貿片區和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四區”疊加機遇,推動文化藝術產業協同發展,不斷展現珠海的文藝魅力。

未來,針對珠海的產業優勢,珠海或許可以探索將珠海藝術節打造為經貿合作平臺,開發商務專案,間接形成聯動的、長久的經濟效益。

(實習生金鴻程、盧子言對本文亦有貢獻。)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