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普魯斯特逝世百年,陳魯豫稱《追尋逝去的時光》具有獨特的煙火氣

記者 師文靜

1922年11月18日,法國作家馬塞爾·普魯斯特逝世,享年51歲。他自幼體質孱弱,性格敏感內向,在其生命的最後十五年中完成了七卷本的《追尋逝去的時光》(另有中文譯本《追憶似水年華》)。整整一個世紀之後的今天,人們仍在追憶這位世界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他的《追尋逝去的時光》也依然保有歷久彌新的能量與光彩。

為紀念普魯斯特逝世一百週年,近日,主持人陳魯豫和著名法國文學專家董強教授現場對談,帶領讀者走近了這部兩百四十萬字的七卷本煌煌鉅著,再次重溫普魯斯特的文學魅力。

普魯斯特逝世百年,陳魯豫稱《追尋逝去的時光》具有獨特的煙火氣

作為法國文學多年的研究者,董強始終把普魯斯特放在文學最頂峰的位置:“普魯斯特是我一直不敢‘碰’的一位作家。他的創作是一種極限式的文學寫作,他的一生都生活在一種不確定的環境裡,處於生死之間,他把生命全部投入這部作品中了。”

董強提醒讀者注意,在閱讀普魯斯特之前要意識到,“普魯斯特是一位極其孤獨並且享受孤獨的作家”,“他最幸福的時刻不是世俗的幸福,而是一些特別細節、感官的東西”,比如“瑪德萊娜小蛋糕”等片段,就是“特有的、無意識間獲得的幸福”。而正是因為這種刻意的孤獨、個人的思考、深入內心的感受,才讓普魯斯特成為了意識流文學的先驅。

普魯斯特逝世百年,陳魯豫稱《追尋逝去的時光》具有獨特的煙火氣

陳魯豫也是普魯斯特的忠實讀者,在她看來,雖然讀完普魯斯特的人極少,但是普魯斯特是我們的文化生活當中具有標誌性的一個名字,每個人都會覺得“這個作家一百年之後依然和我們有著很密切的聯絡,在文學、藝術、繪畫、建築、音樂、時尚、審美等方方面面,他都能夠跨越時代直抵我們的生活,直抵內心。”陳魯豫認為普魯斯特非常“巴黎”,他生活在巴黎從相對排外變得越來越包容、開放的轉折點,他的作品具有獨特的煙火氣。而她最欣賞普魯斯特的語言,“有樹葉有花朵,你無法省略每一個詞”。

翻譯家周克希在節目《朗讀者》中的一段朗讀給觀眾留下印象:“智慧就是看待事物的一種觀點,它們意味著鬥爭和勝利。”這是節選自他本人翻譯的《追尋逝去的時光》中的一句話。

《追尋逝去的時光》的譯者周克希生於194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數學系,在人生的50歲,他毅然跨出了大膽的一步——辭去華東師範大學數學系的教職,全身心地投入法語文學編輯與翻譯。他是國內為數不多的獨立翻譯普魯斯特的譯者之一。此前,曾有15位翻譯家合譯的七卷本《追憶似水年華》問世,周克希即是譯者之一。他在這套七卷本問世之後,有個願望,希望能憑一己之力翻譯完全部七本。

普魯斯特逝世百年,陳魯豫稱《追尋逝去的時光》具有獨特的煙火氣

然而,翻譯完整七卷本《追尋逝去的時光》,對一個翻譯家是相當大的挑戰。從2002年開始,周克希最終耗費了十多年時間翻譯出《追尋逝去的時光》第一卷《去斯萬家那邊》、第二卷《在少女花影下》、第五卷《女囚》三卷。而剩下的四卷,他決定放棄。他曾說:“不是詞彙,不是句子長,但每天都會碰到難題,主要是他的思想性,不知道他到底要說什麼。”因此,周克希翻譯版《追尋逝去的時光》只有三卷。

董強表示,他“很佩服敢於翻譯普魯斯特的譯者”,“在此要特別向他們致敬,因為他們做了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將這樣極限性的、極致的文學翻譯過來獻給讀者,讓讀者也有機會去嘗試、去感受這種極限”。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式“齊魯壹點”,全省600位記者線上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