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吹掉”阿根廷3個進球 高科技讓比賽更公平

江德斌

世界盃賽場出現誤判並不少見,甚至有可能影響比賽的最終結果,但在本屆世界盃上,更多的高科技、黑科技手段得到應用,可望透過科技的力量最大限度減少誤判。比如,“半自動越位識別”系統首次應用在世界盃舞臺,阿根廷隊成為了第一批“受害者”——11月22日世界盃C組阿根廷vs沙特的比賽中,“半自動越位系統”在上半場三次吹掉了阿根廷的進球。

奪冠大熱門阿根廷隊首戰沙特時,上半場氣勢如虹,攻勢如潮,可是連續三個進球被判越位後,呈現“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狀態,士氣遭到嚴重打擊,隊員普遍陷入迷茫,開始有些畏手畏腳,以致下半場被沙特逆轉。“半自動越位識別”系統的威力,經過這一戰,得以揚名世界,引起很多人的注意。高科技、黑科技的深度介入,改變了世界盃的遊戲規則,也推動比賽更公平。

越位球的規則非常複雜,也是足球比賽爭議最多的判罰,賽場上形勢瞬息萬變,人眼無法觀察到全部情況,經常出現誤判、錯判、漏判的情況,引入科技力量,彌補人眼不足,成為了解決之道。2018年,“影片助理裁判”(VAR)正式在俄羅斯世界盃啟用,透過影片慢動作回放來辨別,法國與澳大利亞的比賽,誕生了世界盃歷史上第一個觀看VAR的改判。本屆世界盃引入的“半自動越位識別”(SAOT)系統,技術含量更高,辨識更精準、更高效。

“半自動越位識別”系統由兩部分組成,足球內部安裝的感測器,以每秒500次傳送資料,實時確定足球的精確位置;球場內12個跟蹤攝像頭,可以監控足球的位置,也可追蹤每名球員身上的29個點,確定球員實時位置,並以每秒50次傳送資料。顯然,“半自動越位識別”系統不借助人力,就能精準判斷球員是否越位,且效率極高,可將越位判罰的平均耗時減少到25秒鐘。

在歷屆世界盃期間,都出現過判罰爭議,一些誤判、漏判、錯判,甚至影響了比賽結果,最典型的要數馬拉多納的“上帝之手”事件:1986年6月22日,墨西哥世界盃足球賽1/4決賽中,時任阿根廷隊隊長馬拉多納用手把球攻入英格蘭隊球門。由於馬拉多納動作十分隱蔽,主裁判沒有發現,判此球有效(對於這個進球,賽後馬拉多納自稱“一半是上帝之手,一半是馬拉多納的腦袋”)。這場比賽阿根廷隊以2:1獲勝,並最終獲得那一屆世界盃冠軍。

判罰失誤給足球比賽帶來了懸念,也是世界盃的看點之一,但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判罰失誤,破壞了公平性。所以,大量高科技、黑科技的引入,可以豐富判罰技術手段,儘可能讓判罰趨於精確,最大限度保證判罰公平與公正。而且,不僅是足球專案,現在各種競技體育比賽都在引入高科技、黑科技手段,深度介入判罰,以保障賽事的公平。

不過,科技判罰技術也是雙刃劍。比如“半自動越位識別”系統的辨識精度過高,有時球員只是一隻手、一個腳尖,或者因身體傾斜而超線,就遭到系統報警判罰,如此過於嚴苛的判罰,顯然會遏制球員的進攻慾望,擔心遭到判罰而畏手畏腳,令比賽節奏支離破碎。

因此,對於科技判罰的應用,需要透過實踐經驗及時調整,把控好辨識尺度,釐清適當的判罰標準,在保障賽事公平與合理之間,取得平衡,避免科技判罰產生過度影響,導致比賽喪失觀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