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葉輪精加工 創新解難題(工匠絕活)

葉輪精加工 創新解難題(工匠絕活)

【絕活看點】

馬長好:二十多年如一日從事葉輪精加工,發明了“八點平均找正法”、正反削相結合加工方式等100多種新方法,提出了薄壁套加工方法及工裝研究、葉輪鍛件尺寸最佳化等創新方案,參與創新專案400多項。經他手的產品應用於許多大型空氣壓縮機裝置上。

繞著葉輪原件,仔細觀察外觀,確認沒有缺陷,再將其吊裝到機床上,測量尺寸、做記號、找正、選擇車刀和程式、根據圖紙要求安排工藝流程……早上7時20分,瀋陽鼓風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轉子車間裡,馬長好(見圖,受訪者供圖)圍著一個葉輪原件忙碌著。

在他面前的,是一個直徑1。75米的葉輪,超出機床最大加工直徑0。25米。這是他加工過的尺寸最大的葉輪,難題在於安裝固定。“這個葉輪直徑大,只能卡住工裝軸,工裝軸特別細,很容易因振動影響精度。”為了解決難題,馬長好提前做好了4個圓弧卡塊,又做了加長杆用於加固。車削時,他全神貫注地控制機床轉速,隨時觀察調整車刀位置。

在他的操作下,車床啟動,車刀與葉輪表面接觸,削下一卷卷鐵屑,帶起一縷縷輕煙,幾番車削,葉輪的弧度愈發完美。

馬長好是沈鼓集團轉子車間的一名數控操作工。他所從事的工作是葉輪精加工。這項工作要求極嚴,工差要控制在0。02毫米以內;稍有不慎,價值幾十萬至幾百萬元的葉輪就可能報廢。

今年46歲的馬長好,二十多年如一日從事葉輪精加工,同時不斷夯實理論基礎。他從中專文憑一路自學取得本科學歷。他不僅對技藝熟稔於心,並且常常進行創新,經他手的產品應用於許多大型空氣壓縮機裝置上。

2019年,轉子車間試點數字化、智慧化生產線,每臺數控車床前的工位電腦和手機就像一個個資源庫,輕點螢幕就能查閱高畫質晰度的電子圖紙。面對螢幕,馬長好點選“開工”,生產狀況就從“派工中”變成了“加工中”;等車削結束,再點選“完工”,工件就自動進入下一道工序。

為了能熟練操作這套智慧系統,馬長好專門學習了5S現場管理與實戰經驗、辦公軟體培訓等線上課程。2022年初,他又提出了薄壁套加工方法及工裝研究、葉輪鍛件尺寸最佳化等創新方案。

“處理智慧生產線上的各種難題,離不開操作工人的匠心。”20多年從事與機床相關的工作,馬長好有著對智慧生產線的獨到理解,“車到最精細的位置,還是需要人工操作才能完成。葉輪的角度、切口的設計、材質的硬度,都需要人去感知。”撫摸著加工好的工件,馬長好說,要完美加工一個工件,就好比雕琢一件藝術品,需要耐心和細緻。

敢於創新、善於創新是馬長好一貫堅持的理念之一。在沈鼓集團進行十萬空分壓縮機產品製造時,由於葉輪外圓傾斜,無法裝夾到機床上;馬長好根據葉輪角度,自主設計了一套精緻的圓弧夾塊及角度夾墊工裝,成功地解決了難題。透過一套小小的工裝,每件葉輪加工成本節約了4萬多元。

去除傳統的葉輪不平衡量,需要手工修磨,易產生粉塵、勞動強度大,而且效率低、質量差。馬長好探索出車削不平衡量去除法,先將葉輪找偏,根據不平衡量的多少,對葉輪進行程式編寫、模擬、試切,走刀,最後判斷去除鐵屑的克數是否與不平衡量一致,“一條線、一把尺、一支筆、一把刀,解決了葉輪平衡大問題!”

提出“八點平均找正法”,探索正反削相結合加工方式,解決葉輪加工磕碰劃傷問題,解決超重產品的銑前加工難題……20多年來,馬長好發明了100多種新方法,參與創新專案400多項;每年為集團節省上千萬元生產成本、創效600多萬元。

承擔急難險重任務時,馬長好時常天未亮就從家裡來到車間;看似普通而枯燥的工作,他卻樂在其中;他也常常把自己的新技能毫無保留地教給徒弟和工友。在他的帶動下,葉輪加工組的整體加工效率幾年間提升明顯,“沒什麼秘訣,就是踏踏實實立足崗位,兢兢業業把工作幹好。”馬長好說。(記者 辛 陽 劉佳華)

《 人民日報 》( 2023年01月06日 第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