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守心卻“不守身”的蔡曉光,我認為他才是《人世間》活得最透的人

《人世間》原著裡有這麼一句話:

“有些女人是幸運的,愛錯了還有第二次機會找到真愛,即使已做了母親。”

這個幸運的女人,就是周蓉。

周蓉與詩人丈夫馮化成離婚那一年,已經三十八歲,女兒馮玥都十五了。時間帶走了她曾經引以為傲的容貌,儘管身材依舊很苗條,但外表早就泯於眾人,就是個殘存一絲風韻的中年婦女。

守心卻“不守身”的蔡曉光,我認為他才是《人世間》活得最透的人

十八年過去了,因為放不下週蓉,蔡曉光依舊保持單身,彼時的他是聲名鵲起的話劇導演,事業成功、氣質儒雅。

他有足夠的外在與內在的資本,去找一個年輕貌美的女演員為妻,但在得知周蓉離婚並回歸家鄉後,第一時間趕去她身邊表白。

多年以來,周蓉為追求愛情與自由,對光字片的父母家人不聞不問,但只要周家人開口,蔡曉光基本有求必應。那個年代工作崗位稀缺,就業率低下,周秉昆醬油廠的工作,就是蔡曉光幫忙安排的。

守心卻“不守身”的蔡曉光,我認為他才是《人世間》活得最透的人

“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

,基於對周蓉的愛,從而真心實意地對待她的家人,蔡曉光幾乎見證並參與了周家幾十年的人生變遷,不求回報地付出,難怪會被稱為“人間理想蔡曉光”。

周家人都很“單純”,秉義對原則潔癖式的恪守,周蓉一生都不通人情世故,秉昆做了一輩子老好人,周家兒女顯得特別“出世”,側重精神追求,與複雜叵測的社會現實格格不入。

蔡曉光則截然不同,他是個適應社會規則、相當“入世”的一個人。他很“俗”,卻能夠居鬧市而清心,在物質需求與精神層面找到平衡,從這點上看,蔡曉光比大多數人活得通透。

守心卻“不守身”的蔡曉光,我認為他才是《人世間》活得最透的人

守心卻“不守身”的蔡曉光,我認為他才是《人世間》活得最透的人

愛情方面:守而不忠,深情卻不悲情

自高一開始,蔡曉光就愛慕聰慧漂亮的周蓉。但渴望轟轟烈烈愛情的周蓉,初二時就與北京詩人馮化成通訊,並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他。

蔡曉光成了周蓉掩護“地下戀情”的幌子,並在她追著馮化成遠赴貴州後,將對家人解釋的爛攤子都拋給了蔡曉光。

對於周蓉的“利用”,蔡曉光卻毫無怨言,他說:

我為周蓉那麼做,特別的心甘情願。如果她是露茜,我也會無怨無悔地要求自己是卡頓。”

守心卻“不守身”的蔡曉光,我認為他才是《人世間》活得最透的人

狄更斯的著作‬‬《雙城記‬》中‬,卡頓‬單‬戀‬已為人妻‬的‬露茜,寧願‬‬代替露茜的丈夫走上斷頭臺,他不求‬回報‬,以‬死‬來‬成全‬心上人的‬幸福‬,只希望‬能夠‬被‬“不時‬想起‬有這麼個人‬”。

蔡曉光以卡頓自喻,足見他對周蓉的愛是多麼的無私而深沉。

靜候周蓉離婚,花了18年;好不容易追求到女神,周蓉卻隨女兒去了法國12年,人生有幾個30年來等待呢?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愛情講求一個“守忠”,王寶釧為薛平貴寒窯苦等十八年;金嶽霖思慕林徽因,甘願做她與梁思成的鄰居一生不婚……

深情蘸上苦情,彷彿才是經受時間試煉過的純粹愛情。

守心卻“不守身”的蔡曉光,我認為他才是《人世間》活得最透的人

蔡曉光愛周蓉的前提,是先好好愛自己。

儘管內心在等待周蓉,但他並不把自己逼迫到無慾無求的境地。周蓉嫁給馮化成的18年間,他不聯絡、不打擾,自己也斷斷續續有過幾次戀情。

得知周蓉離婚的訊息,他毫不掩飾內心略“陰暗”的狂喜:

“首先,我替那位大詩人感到非常遺憾。其次,向你表示老朋友的同情。最後,我認為我有流露個人喜悅的權利,我簡直想開懷大笑,引吭高歌!因為,這意味著——我可以不違背道德、肆無忌憚地追求你了。一九八六,我愛你!你是我的大喜之年!”

周蓉追著玥玥去了法國後,幾經周折,歸國變得遙遙無期。蔡曉光被動地成為有名無實的“周家女婿”。

守心卻“不守身”的蔡曉光,我認為他才是《人世間》活得最透的人

周蓉離開的12年,正是周家最為艱難的時期。周父周母相繼去世,秉昆因爭奪楠楠失手推死駱士賓,判刑入獄。秉義工作調去北京,楠楠去了美國留學,周聰學業工作都需要操心,鄭娟失去經濟與家庭的雙重支柱。

書中有個細節,楠楠在美國去世後,鄭娟去領回兒子的骨灰,在那麼悲痛欲絕的情況下,她都記得買頂帽子送給蔡曉光。足以說明蔡曉光那十幾年對鄭娟母子的關照。

周聰大學畢業後工作難找,周秉義用自己的關係將他安排去報社做記者,但他執意要去北京闖蕩,並說以後家裡可以靠“曉光姑父”。秉義訓斥道:

守心卻“不守身”的蔡曉光,我認為他才是《人世間》活得最透的人

周聰,你應該更懂事一些了。你姑已經十多年沒回過國,這意味著什麼?你平時就不想想嗎?你曉光姑父還是不是你姑夫,連我都不清楚,你嬸和你媽更不清楚。

周蓉單方面決定離開,蔡曉光也可以單方面宣告解除婚姻,過沒有周家“親情”拖累的人生。但也正因為周家人的依賴,蔡曉光才真切地感受到他與周蓉婚姻的真實感。

這些年裡,蔡曉光並未“守身如玉”,他前後有過4個情人

,最後的情人關鈴在周蓉回國時才斷掉。關鈴是一個自由主義者,對感情沒有佔有慾,與蔡曉光保持關係純粹是出於欣賞與自我需求。

關鈴也是蔡曉光選定“物件”的標準。無關於愛情,更像是各取所需的拍檔,可以隨時抽離。

守心卻“不守身”的蔡曉光,我認為他才是《人世間》活得最透的人

蔡曉光不會將自己對周蓉的感情定義為“犧牲”,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會強調為家庭犧牲、為愛情犧牲,其實是帶有情感綁架性質的,期待對方迫於道德壓力而做出迴應。作為接受“犧牲”的那一方,往往有難以明說的心理負擔。

周蓉驚訝於這麼多年蔡曉光仍舊在原地等她,蔡曉光一席話打消了她的歉疚:

“我的堅守不是你想象的那種坐懷不亂的堅守。我得坦白交代,我是守而不忠。”

蔡曉光堅信自己只屬於周蓉,周蓉的影子深刻於心,曾經不結婚,是對她人也是對自己負責。婚後的等待,也是如此。

他的深情,是對自己的體諒:不將就、不放棄。

守心卻“不守身”的蔡曉光,我認為他才是《人世間》活得最透的人

蔡曉光從事文藝工作並有所成就,在於他熱愛文學,周蓉是他的文藝啟蒙者。在當年熱火朝天“搞運動”的大環境下,都視文化為糞土,周蓉的家,成為引導蔡曉光的“三味書屋”。

所以即便周蓉年華老去,他依舊稱其“女神”,周蓉為蔡曉光的文學世界打開了一扇窄門。

很多人以世俗的道德高點,去斥責蔡曉光的“背叛”,認為他對周蓉的愛並不純粹,其實我們可能並不如他勇敢、更不如他情深。

人往往會拿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去苛責別人。

多少人將心底的“白月光”深埋,迫於現實與誘惑,隨意進入婚姻,‬將‬日子‬過成‬後悔不迭‬又‬湊合‬繼續‬的‬模樣‬?畢竟‬等待‬,要‬承擔‬太多的‬煎熬‬與‬風險‬。

守心卻“不守身”的蔡曉光,我認為他才是《人世間》活得最透的人

蔡曉光的清醒,在於他明確知道自己要什麼,並在付出中找到自己的快樂。同時他也深知,自己所選擇的女人,不會因為時間而妥協改變,他相信的,是自己的眼光。

守心卻“不守身”的蔡曉光,我認為他才是《人世間》活得最透的人

處事方面:人情練達,圓通而不圓滑

在為人處事上,蔡曉光應該是《人世間》裡,最值得我們普通人學習的。

同樣都是理想化的人,周家兒女身上,就缺少了變通,太過於“直”。傳統文化教導我們,要“寧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但人情社會,如何“曲中求直”,才是智慧所在。

守心卻“不守身”的蔡曉光,我認為他才是《人世間》活得最透的人

為了上大學,蔡曉光可以放下面子去求秉義幫忙;為了分到房,他向已故父親的老朋友和領導們示弱;為了獲得自己喜歡的工作,他厚著臉皮向上邊提出去市話劇團當導演的要求。

學業、事業、住房,每一個都是改變命運前途的人生大事。

蔡曉光的拎得清,就體現在他對現實的清醒。生活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知識分子式的清高並不能讓他過得更好,該低頭就低頭,畢竟面子是虛無的,只有日子是自己的。

蔡曉光人脈資源寬廣,在物資緊張的情況下,能幫周父搞到水泥、黃沙、磚頭修房子;幫秉昆家弄到優質煤過冬;買到鋼材木料修繕周家被積雪壓塌的老屋……

守心卻“不守身”的蔡曉光,我認為他才是《人世間》活得最透的人

周嶺的《認知覺醒》一書中,提出人

“要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視角偏誤,時刻做好向上升級、向下相容的準備”

,擁有了這樣的心態,不僅能自我完善,“

還能與其他人都合得來。

蔡曉光就是這種人,不管是對上還是對下,他的人際關係處理得都非常好,與誰都“合得來”的背後,其實擁有超高的情商。

都說幸福的三要素是:人際、能力和自我,蔡曉光的成功就得益於在這幾方面的通透:

守心卻“不守身”的蔡曉光,我認為他才是《人世間》活得最透的人

一‬、向上升級

蔡曉光剛剛從事導演工作時,可以說前途一片暗淡。想拍的話劇通不過,好不容易排除萬難匯出的作品,要麼不許公演,要麼公演不許宣傳評論。

擱在像馮化成這般自傲的人身上,可能就會覺得懷才不遇、怨天尤人、憤世嫉俗。

蔡曉光開始因為他父親在特別年代的“牽連”,受到了不公平對待,差點失去上大學的機會,因此內心很不痛快,故意匯出諸如《變色龍》、《欽差大臣》這種諷刺性質的劇,所以頻頻被“談話”,事業受阻。

不能改變環境,那就適應環境。他很快就調整彆扭的情緒,消化領導的指示,投其所好將高爾基的《母親》搬上舞臺,果真在公演後一炮打響,收穫聲譽。

守心卻“不守身”的蔡曉光,我認為他才是《人世間》活得最透的人

蔡曉光以自己的轉變來開導擰巴的秉昆:

從前太不懂規矩了,不許導什麼,偏要導什麼,心想憑什麼你不許啊?現在想明白了,你總做人家反感的事,憑什麼指望人家喜歡你呢!好事兒就當然全沒你的份。

自從我與各方面搞好關係,一切都順了。人生一世,都只不過活得是某種想法,退一步海闊天空,就是想法的改變,想法一變,就沒什麼事非得怎樣、不能怎樣的”。

有人認為這種行為是討好和低頭,但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情況下,調整心態,從第三視角來觀察利弊,升級自己“對上”的處事策略,換個想法就是“識時務者為俊傑”,畢竟受益的是自己的人生。

守心卻“不守身”的蔡曉光,我認為他才是《人世間》活得最透的人

蔡曉光這種“對上哲學”,幫助他的事業越走越順。在意識到話劇時代過去後,立馬轉戰電視劇,錢越賺越多。藝術之心需要有,但也要順應形勢。

二、向下相容

蔡曉光說過一句“我什麼人!我朋友多啊”,他的社交不僅“向上”,同時也“向下”,和演員團隊打成一片,與出家的光明、醫院的護士、裝修的工人……都關係融洽。

即使是他單位裡剛上幾天班或就要被辭退的臨時工,蔡曉光也會讓人得著份甜頭心裡舒坦。

原著中,秉義、冬梅與周蓉,對沒文化的鄭娟談不上多喜歡,只是保持基本的客氣和尊重。

守心卻“不守身”的蔡曉光,我認為他才是《人世間》活得最透的人

但蔡曉光對鄭娟特別熱情,每次去周家都會和她聊上幾句。因為蔡曉光深知,周父周母最中意鄭娟這個小兒媳,把鄭娟哄開心就是把周家父母哄開心。

蔡曉光導演電視劇,需要大量的生活原型,這些人成為最好的靈感素材。他會因為劇情和曹德寶相聊甚歡,和小飯店老闆促膝長談。

上上下下的人脈,讓蔡曉光不管遇到什麼事,都有渠道解決問題。劇團沒錢,他很快就能籌集到資助;透過德寶的線索,不僅教訓了欺負窮人的黑心房東,還拿回了幾萬塊放進劇團“小金庫”……

“小金庫”的錢,除去劇團開支,另一項是救助飢寒交迫的流浪漢和生活窘迫的人家。頗有些“行俠仗義、劫富濟貧”的意味。

守心卻“不守身”的蔡曉光,我認為他才是《人世間》活得最透的人

生活中,我們往往會以世俗的價值觀,去認定蔡曉光“向下相容”的社交是無用社交。但能將無用轉為資源,在生活裡潤物細無聲地“受用”,這才是圓融的處世方式。

三、向內自洽

以詩人馮化成為例,他回城後已經47歲。被分配到圖書館做副館長,還分到一套房。但他認為自己的能力,最少要到作協做個一把手,房子也該大一點,社會得尊重他。

心態各種崩潰,覺得周蓉拖累了他,領導有眼無珠,將現實的不順,轉為沉溺於女粉絲對他的虛妄崇拜,屢次外遇,丟了婚姻。

守心卻“不守身”的蔡曉光,我認為他才是《人世間》活得最透的人

這個向外歸因的遇事態度,其實是我們多數人的本能反應。即使對現實讓步,也是心不甘情不願,憤怒不已。

蔡曉光卻能審時度勢,冷靜地自我評估。對自己退而求其次的擇業,他說:

“我要是太當回事,以為自己是高幹子弟,那就大錯特錯。省市高幹子弟的圈子,我根本擠不進去。他們都是當年封疆大吏的後代,我一個大校的兒子算老幾?人家聚一起玩都不願帶我的。

人家現在都紛紛爭著往政界的方陣裡鑽,即使站在隊尾,二十年後肯定也會有一席之地。我這個大校的兒子擠不進去啊!我進不了組織部門的視野啊!”

守心卻“不守身”的蔡曉光,我認為他才是《人世間》活得最透的人

從政無望,科教文衛體也算吃香,科教他自知沒那個文憑能力,體育身體素質不行,只有“文”能靠邊,這才做了導演。

現代人的精神困境,往往是無法正確的認識自己,蔡曉光積極地向內探求思考、理性分析,承認“弱”處,與理想的自我和解,才能找準出路、穩步前行。

圓通不等於圓滑,曾仕強說,圓通就是“面對現實”、“負起責任”,另外加上“不傷害面子”。說易行難,蔡曉光遊刃有餘的處世之道,或可給你我一點思考。

守心卻“不守身”的蔡曉光,我認為他才是《人世間》活得最透的人

寫在最後

《人世間》是為小人物立傳,寫平民子弟在大時代下的沉沉浮浮。

守心卻“不守身”的蔡曉光,我認為他才是《人世間》活得最透的人

主線的周家兒女,代表了幹部、高知、工人三個階層,溫情底色下,描摹出的還是時艱磨難,蔡曉光彷彿是劇情的一個關鍵推手,解開周家一個個的生活困境。

蔡曉光過於順暢的人生,在大色塊的灰調下,顯得獨一無二。書中作者對蔡曉光的角色評價是:

“重感情、講義氣、有仁心,行事有原則、做人有分寸,能屈能伸、知所進退,該高調的時候高調,該低調的時候絕不會忘乎所以地張揚”。

這或是梁曉聲的一番勸世之心,告訴我們迎擊命運的最佳姿態,或有退讓捨棄,但依舊很體面。

-End-

看古今世事,讀書中天地,歡迎關注@沁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