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做好“土特產”文章)一顆胡麻籽的“新生”

新華社銀川1月21日電題:一顆胡麻籽的“新生”

新華社記者李鈞德、靳赫

說起西北地區特產,胡麻籽可能是其中最不為外地人瞭解的。胡麻籽是胡麻的種子,通體呈紅棕色,比芝麻略大,可以榨出香味濃郁的胡麻油,在寧夏、甘肅、內蒙古等省份,不少人在炒菜、炸油餅時都喜歡用這種油。

榨胡麻油也是一個頗具地域特色的古老行業,傳統工序包括烘炒、磨籽、蒸糝、包坨、壓榨等。不少西北人覺得,這樣榨出來的胡麻油風味十足,然而在很多外地人嘗來,卻有一股苦味和怪味,加上醬油似的顏色讓許多人望而卻步,很長一段時間裡,胡麻油走不出原產地。

就在近幾年,寧夏這個“特而不強”的產業迎來轉機。春節前夕,米、面、油等年貨進入銷售旺季。在位於寧夏吳忠市利通區的寧夏君星坊食品科技有限公司胡麻籽加工生產車間裡,壓榨、罐裝、包裝裝置高速運轉,工人們加班加點,將一箱箱包裝好的產品運出,發往國內多地市場。

據公司董事長馬少斌介紹,2022年近8萬噸胡麻籽在他們公司的車間裡被加工成食用油等產品,年銷售額近3億元。很難想象,短短几年前,這家公司還是寧夏一家名不見經傳的企業,年銷售額僅為2000萬元左右。

跨越式發展機遇出現在偶然之間。2014年,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一行到吳忠市調研,他發現當地胡麻籽加工企業壓榨工藝落後、產品同質化嚴重,榨完油後的餅粕只能廉價賣給養牛場當飼料,產業發展一直在低水平徘徊,這些都讓他深覺可惜。

據陳君石介紹,胡麻有一個“洋氣”的學名——亞麻,亞麻籽的油脂中含有豐富的ɑ-亞麻酸,對於改善人們膳食中脂肪酸組成、維持人體健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亞麻籽中還有蛋白質、膳食纖維,以及抗氧化肽、木酚素等對人體有益成分,其營養價值在眾多油料作物中十分突出。在健康飲食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亞麻籽的營養價值應當更好地轉變為經濟價值。

2017年初,陳君石在吳忠市成立了院士工作站,站長由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王興國擔任,科研力量與企業亞麻籽加工平臺順利“嫁接”,接連攻克一系列亞麻籽深加工關鍵性技術問題,在保留營養的同時去除了亞麻籽油中的苦味怪味,讓油的顏色變得清亮,還幫助企業研發出亞麻籽油粉咀嚼片、亞麻籽醬、亞麻籽代餐品等新產品,亞麻籽中的蛋白質、膳食纖維等得到綜合利用。

藉著這股“東風”,吳忠市亞麻籽產業獲得加速發展。“以前,吳忠市亞麻籽產業以小作坊和小商戶為主體,充其量只能算個小產業叢集。”吳忠市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展規劃科科長馬小琴說,科技賦能讓產業短時間內完成升級,產品在全國多地開啟市場,並逐步走出國門。

“以前,我們生產的5升裝傳統胡麻油只能賣幾十元,現在我們1瓶750毫升裝的低溫亞麻籽油能賣到上百元。”馬少斌說。

據統計,近年來吳忠市已發展起亞麻籽油生產加工企業36家,其中包括君星坊這樣的國內行業龍頭企業,相關生產加工個體工商戶達300餘家,年加工能力超18萬噸,年產值超過19億元。

雖然產業前景廣闊,但要將亞麻籽這個“土特產”的文章做得更好,仍有一些短板需要補齊。小農戶分散種植是我國主要的亞麻種植方式,良種使用率低、技術跟不上等因素導致我國亞麻種植效益低下、種植面積不斷萎縮。

在寧夏,農民多在山區一些澆不上水的地裡種亞麻,開春種上後,便很少再進行田間管理,亞麻籽畝產往往只有幾十公斤。近些年吳忠市亞麻籽加工量越來越大,寧夏本地產的亞麻籽已遠不夠用,每年還要從哈薩克等國大量進口。

為了緩解這一問題,近兩年在陳君石等專家推動下,吳忠市亞麻籽加工企業和中國農科院麻類研究所達成戰略合作,共同培育更加耐旱、耐寒、耐瘠薄的油纖兼用型高產亞麻品種,希望透過亞麻籽與亞麻纖維同步增產來提高農民種植收益,促進亞麻種植面積逐步擴大。

“吳忠市亞麻籽產業能夠迅速發展壯大,關鍵在於洞悉了近年來大健康產業蓬勃發展的市場環境,充分利用外來科研力量,對原先的產業進行迭代升級,最終形成了競爭優勢。”馬小琴說,下一步,吳忠市將在夯實亞麻種植基礎、加強產品科技創新力度、推進品牌化經營等方面繼續努力,促進產業高水平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