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樂平定肅王朱衝烋一心向往溫暖的南方,卻在苦寒之地得享高壽!

前言:明憲宗成化二十年(公元1484年)七月,韓王朱偕灊向朝廷提出褒旌自己的曾叔祖樂平王朱衝烋。當朝皇帝朱見深素來知道這位宗室元老“年高德邵,善行招彰”,故而欣然致書褒獎。

今曾叔祖年躋耄耋,樂於為善。宗室國人尊之式之,足以增光本支而永隆藩輔,其賢於漢東平王也遠矣。茲特致書褒獎,其益善加調攝,頤養天和。以為親族楷範,用副朕惓惓眷念之意,惟曾叔祖亮之。—《明憲宗實錄卷二百五十四》

憲宗皇帝的曾祖父仁宗朱高熾,是樂平王朱衝烋的堂兄,所以從輩分上說他是當朝皇帝的曾叔祖。那麼這位深受朝廷上下一致讚譽的宗室元老,其一生又有什麼有趣的故事呢?

樂平定肅王朱衝烋一心向往溫暖的南方,卻在苦寒之地得享高壽!

生於南京,長於南京

朱衝烋,生於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九月十五日,韓憲王朱松第四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孫,生母趙氏。

他的父親朱松,是朱元璋第二十子,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封為韓王,封國遼東開原。由於靖難戰爭的關係,朱松在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當政期間,一直沒能前往遼東就藩。而朱棣在篡位之後考慮到其統治根基尚不穩定,因此直到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之前,都沒有讓滯留在南京的諸王前往封國就藩。

然而朱松沒能熬到這一天,就在永樂五年(公元1407年)十月不幸去世,年僅28歲。朱松共四子,其中第三子臨汾王朱衝死得比他老爹還早。此外長子韓世子年僅11歲,次子襄陵王朱衝炑7歲,至於朱衝烋還不到3歲。

因此到了永樂六年,別的親王都之國了,朱松的三個兒子卻留了下來。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韓世子朱衝(火或)襲封韓王。永樂十五年(公元1417年)三月,朱棣起駕前往北京,此後再未回過南京。而在北京皇宮竣工之後,皇太子朱高熾和皇太孫朱瞻基也在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啟程前往北京。還在南京生活的大明親王,只剩下韓王一家。

樂平定肅王朱衝烋一心向往溫暖的南方,卻在苦寒之地得享高壽!

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朱棣在榆木川軍中駕崩,皇太子朱高熾於八月在北京登基。當年十月,新皇帝冊封20歲的朱衝烋為樂平王。十一月,樂平王朱衝烋與兩位兄長一起趕赴北京朝覲新君。

朱高熾在南京監國多年,和韓王兄弟抬頭不見低頭見。而且大家都雅好文學,堂兄弟之間的感情相當不錯。本次見駕之時韓王兄弟獻詩稱頌皇帝恩德,朱胖胖為此龍顏大悅。

賜敕獎諭曰:覽王詩頌,詞明理暢,足見勤學好文之篤。誦之至再,嘉嘆不已。諸弟皆有淳篤明敏之資。自今亦潛心再籍,用志古之賢王。使東平、河間不得專美前代,豈不偉哉!—《明仁宗實錄卷七》

改封平涼:韓王家族的噩夢

仁宗這次召韓王兄弟入京,自然不是為了考量他們寫詩的水平。當時由於放棄了大寧三衛,朝堂上下普遍認為“開原逼塞不可居”,讓韓王繼續去原來的封國就藩已不現實。此時平涼恰好有因安王朱楹去世而空出來的王府,於是韓王正式改封平涼。

天子一言九鼎,韓王兄弟再留戀江南的風光,也不得不準備動身。仁宗在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三月寫信給剛剛回到南京的朱衝烋,讓他們在四月下旬動身前往平涼。按朱高熾的原意,是秋天啟程,冬天抵達平涼。但考慮到當地氣候寒冷,這才督促他們儘早出發。只是誰也沒有想到,等樂平王等人到了平涼,仁宗卻已經暴崩,新皇帝換成了宣宗朱瞻基。

兄初意欲賢弟及秋之國。今思若俟秋行,迨冬始達。西土冰寒,百事難為,殆非初到者所便。不若以四月下旬起程,雖道途觸熱。若從容而行,可以無慮。而及秋至,彼天時人事皆得便利。已敕諸司應付,途中合用物件在途加愛。—《明仁宗實錄卷十三》

樂平定肅王朱衝烋一心向往溫暖的南方,卻在苦寒之地得享高壽!

平涼原先的安王府規制狹窄,房屋偏少,樂平王朱衝烋和襄陵王朱衝炑無法在王府中居住,只能暫時藉助於平涼府衛。直到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十月成婚之時,樂平王尚未能擁有自己的郡王府。至於樂平王妃,是陝西行太僕寺主簿王清的女兒王氏。

據某百科資料,平涼市一年裡面有一半的時間屬於冬季。和南京相比,舒適度自然是大為不如,因此樂平王每到冬天就開始發病。等到宣宗駕崩,英宗朱祁鎮即位之後,朱衝烋的病勢愈發沉重。縱使英宗從京中派出御醫攜帶大量藥材趕赴平涼為樂平王醫治,卻始終效果不大。

戊午,書與樂平王衝烋曰:“聞叔祖舊疾復作。亟命太醫院擇精醫者一人往視,兼奉藥品及丸散七十餘斤。尚冀善加調護,用副朕親親之意。”—《明英宗實錄卷三十七》

求國江南:百折不撓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冬天,仁宗第七子淮王朱瞻墺的封國由廣東韶州府改為江西饒州府,原因是當地“常有瘴癘”。可俗話說“彼之砒霜,吾之蜜糖”,淮王雖然受不了廣東的溼熱天氣,可對於飽經風霜的樂平王來說,不遑是個天堂。

正統四年(公元1439年)十二月,朱衝烋上奏朝廷請求遷國“溫暖之地”,但英宗“以平涼未必甚寒”的理由一口回絕。

在正統十四年(公元1459年)“土木堡之變”發生之前,朱祁鎮一直是個暴躁青年,對待宗室也很苛刻。像樂平王這樣的遠枝宗室的請求,這位“大明戰神”自然是不會放在心上。等到他老人家從瓦剌留學一年回到北京,隨即被弟弟景泰帝朱祁鈺軟禁於南宮七年之後,這位太上皇帝懂事了很多。

樂平定肅王朱衝烋一心向往溫暖的南方,卻在苦寒之地得享高壽!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朱祁鈺病重,朱祁鎮在石亨等一幫野心家的扶持下發動政變,重新奪回了皇位。興許是一來吃過苦,更容易有同情心。二來得位不正,也需要宗室的支援。朱祁鎮重新上臺之後,對宗室寬容了許多,於是朱衝烋再次嘗試請求遷國,可惜仍未奏效。

丙申,書復樂平王衝烋曰:比得奏詞具悉尊意。叔祖之國系先朝分封,於今年久。況平涼亦非邊境地方,難又遷移別處。及稱欲移建昌、衢州、鳳翔、鞏昌府分,此必下人誘說,切不可聽信。叔祖自今宜善加調護,以享安靜之福,庶不乖於祖宗憲章。惟叔祖亮之。—《明英宗實錄卷二百八十一》

到了天順六年(公元1462年),不甘失敗的樂平王再次請求遷居“溫暖通舟楫之所”。或許是這位叔祖的堅持不懈感動了英宗,他這次沒有反對,反而讓廣東三司在韶州府為朱衝烋修建王府。但是奇怪的是等到天順七年(公元1463年)十月王府竣工之後,朱祁鎮突然又叫停了樂平王遷國之事,不知他有何顧慮。兩個月後英宗駕崩,朱衝烋遷居韶州府之事也就此不了了之。

戊申,初韓府樂平王衝烋以狹西平涼府艱窘,請他徙。上許之,詔置府廣東韶州府。至是成,有司請王就徒。上曰:“姑已之。”—《明英宗實錄卷三百五十八》

宗室楷模

其實早在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的時候,韓王朱偕灊就已經向朝廷提出曾叔祖樂平王朱衝烋“博覽群書,一言一動必仿古先誠”,希望皇帝陛下能夠“特賜璽書褒崇”。憲宗對於宗室之中有這樣的賢王也很高興,甚至說出“祖宗在天之靈亦可以少安”這樣的話來。

凡宗室中將軍、中尉苟有一言一行可取,朕聞之猶且喜慶。況曾叔祖篤志好學,老而不倦。嘉言善行,非止一端。增光天潢,為法宗室,足慰朕懷者哉!茲特賜書獎諭。—《明憲宗實錄卷二百十八》

樂平定肅王朱衝烋一心向往溫暖的南方,卻在苦寒之地得享高壽!

俗話說沒有無緣無故的恨,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樂平王雖然素有賢名,但韓王此舉,也並非完全出於公心。朱偕灊這位韓王,可不是個心胸寬廣之人。就在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憲宗下旨要求韓王量分祿米贍養韓懷王妃郭氏。韓懷王朱範圮,是樂平王朱衝烋長兄韓恭王朱衝(火或)庶長子,原封開城王,後襲封韓王。然而韓懷王死後無嗣,由其弟西鄉王朱範(土卭)以“兄終弟及”的方式襲封韓王。至於時任韓王朱偕灊則是朱範(土卭)之孫。

早在韓恭王去世之時,開城王和西鄉王就曾經為了韓王的爵位產生過激烈矛盾。當時樂平王朱衝烋站隊西鄉王,指責開城王“不才違法”,公然向朝廷請求“立賢”。當時明英宗以《祖訓》無“立賢”之說,駁回了樂平王的上奏。但沒想到兜兜轉轉之後,韓王爵位還是落到了西鄉王手上。這才是現任韓王請求朝廷褒獎曾叔祖朱衝烋,卻對韓懷王妃郭氏不聞不問的原因。

戊申,書復開城王範圮曰:“近奏襄陵王、樂平王有誣奏之事。朕覽二王所奏,惟言嗣國以選賢,別無一語及叔,切勿致疑。況嗣封之事,太祖高皇帝《祖訓》已定,非後人所得移易。叔其亮之。”—《明英宗實錄卷八十七》

樂平定肅王朱衝烋一心向往溫暖的南方,卻在苦寒之地得享高壽!

結語:成化二十二年(公元1486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樂平王朱衝烋去世,享年82歲,賜諡曰定肅。樂平定肅王共三子,庶長子朱範場死在了父親之前,最終由其庶次子輔國將軍朱徵錏在弘治三年(公元1490年)襲封樂平王。

朱衝烋生於南京,長於南京,仁宗皇帝對他的評價是“聰敏務學”。其父韓憲王雖然早逝,但其嫡母馮氏卻能夠含辛茹苦將三兄弟培養成溫良恭儉的賢王,實在是不易。當然這位馮氏並非常人,她是都督馮誠的女兒、追封郢國公馮國用的孫女。馮國用還有一個弟弟,就是大名鼎鼎的明朝開國六公爵之一的宋國公馮勝。

朱衝烋自打就藩平涼之後,就深深地懷念在南京的生活。可惜他努力了三次,卻最終功虧一簣,不得不在苦寒的平涼度過餘生。不過即使環境如此惡劣,這位樂平定肅王居然得以年過八旬,以82歲的高齡壽終正寢,也算是一樁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