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他清理垃圾時無意撿到一張“請假條”,收藏3年,如今成無價之寶

中國近代歷史上,無數的文化瑰寶遭遇浩劫毀於一旦,讓人感到嘆息,1972年,上海市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萬育仁接到上級命令,奉命對一個堆滿抄家物品的倉庫進行檢查,甄選出有價值的物品,這裡面有著不少上了年代的文物,不過被之前的工作小組確認為贗品,而萬育仁的職責就是進行復查。其中有一堆字畫,被草率地丟在了廢紙簍組成的垃圾堆裡面。

細心的萬育仁同樣沒有放棄對這個“垃圾堆”的檢索,在昔日裡,這些字畫還被束之高閣,貼在牆上,如今卻和廢紙為伍,萬育仁也是心痛不已。

正在清理的時候,萬育仁發現了一張殘破的黃色書法貼,上面是什麼內容呢?可以清晰辨認:“得書知問。吾夜來腹痛,不堪見卿,甚恨!想行復來。修齡來經日,今在上虞,月末當去。重熙旦便西,與別,不可言。不知安所在。未審時意云何,甚令人耿耿。”

大意是原本作者和朋友約好了時間見面,但是因為肚子痛,不能見客,因此在信上表達了自己的歉意和遺憾。可以說這就是一張古時候的請假條。而下面接著的,竟然是歷代王朝皇家的典藏章。萬育仁看到愈發覺得這封字畫非同小可。

然而萬育仁看標題的時候,卻不由得啞然失笑,原來上面用瘦金體寫著幾個大字:“晉王羲之貼。”如果說過去誰的贗品最多,那麼自然是王羲之莫屬了。而他的真跡要想出現在一個倉庫當中,幾乎是天方異談。

難怪萬育仁之前的同事會將它打入冷宮也就不足為奇。然而萬育仁仔細觀察,卻又發現了不對勁的地方,那些跟在書帖後面的圖章,“御書”、“雙龍”等幾個字,都雕刻得十分有章法,不像是仿造的,這也讓萬育仁下定決心,為了防止意外,他決定將其帶回市文管會,再次進行鑑定。

不過當時的很多鑑定大師,全部下了鄉,剩下的同事,對於這幅作品也拿不定主意,畢竟王羲之作品的價值太高了,宋代以前的摹本均可賣出天價。最終這幅《上虞貼》還是被打入了冷宮,但它至少避免了被丟棄的命運。

萬育仁也細心地將這幅作品珍藏起來,放到倉庫一個獨立的收藏箱裡。時光荏苒,一晃就過去了三年,1975年,上海市博物館館長、文物專家沈之瑜再次恢復了原職。

而萬育仁依然念念不忘那副上虞貼,趁此機會請求館長複查,沈之瑜同意了這個要求,經過鑑定,館內的專家們拿不定主意,沈之瑜立刻決定,將它送到鑑定大師謝稚柳的家中。經過反覆的鑑別,謝極為高興,他總算確定,這是唐代的王羲之摹本。

謝稚柳興奮的說到:“萬萬沒想到上海也會有這麼好的東西,現在我館二王(王羲之、王獻之)的作品都有了,這是唐代的摹本,但是其價值已經能夠算作是真跡來看了。”

而萬育仁在此之前,所發現的“晉王羲之貼”那幾個題字,專家們分析,不是出自別人,正是宋朝皇帝宋徽宗之手。

原來這幅《上虞貼》一直被珍藏在南唐、北宋、元、明等宮廷當中,清朝流入民間,先後放置於梁清標、陳定夷等收藏家手裡,之後輾轉來到上海市靜安區,隨之出現在了這裡。

如今,《上虞貼》已經成為了上海市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其珍貴可以說是無價的。而這,也要感謝萬育仁等工作人員的堅持不懈。讓它得以重見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