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鴻門宴》中,為什麼項羽要“東向坐”?原來裡面有四層用意!

在《史記》的記錄中,專門描述了關於鴻門宴中眾人的座次順序,這可不是無端一筆,而是體現了當時雙方的實力和心態。

《鴻門宴》中,為什麼項羽要“東向坐”?原來裡面有四層用意!

關於尊卑次序,在《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曾經有一段這樣的記載:

《鴻門宴》中,為什麼項羽要“東向坐”?原來裡面有四層用意!

戰國先秦時期,君主召開朝會,大臣們分坐在兩邊(所謂“坐”,其實就是跪,那個時候沒有椅子,人們是以跪為坐)。從上文中的藺相如“位在廉頗之右”,我們可以知道,在當時的朝堂上,座次以右為尊。而《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錄長平之戰中,又有這樣的一段記述:

《鴻門宴》中,為什麼項羽要“東向坐”?原來裡面有四層用意!

趙括當了主將,“東向而朝”,就是坐在西面,面向東,接受將士們的禮敬。而到了明朝晚些時候,《柳敬亭傳》中有這樣的一段記載:

《鴻門宴》中,為什麼項羽要“東向坐”?原來裡面有四層用意!

柳敬亭被眾人擁戴,“使之南面上坐”,這就是說,在明朝末年,座次又成了以南為尊。為什麼會這樣呢?這與建築格局的發展變化有關。

《鴻門宴》中,為什麼項羽要“東向坐”?原來裡面有四層用意!

在中國古代,人們居住的建築大多是堂室結構,正門向南,前面有堂,是交際行禮的地方;後面有室, 是休息的地方。在堂與室之間有個隔牆,在牆的西邊有個窗戶,這叫“牖”;而在牆的東邊有個門,這叫“戶”。進入“室”之前,必然要經過“堂”,這就是成語“登堂入室”的由來。在“堂”中,最尊貴的座位是面南而坐。古代的宮殿中,皇帝開朝會,坐在北面,面朝南,臣子則朝拜君主,面向北方。所以,我們通常把當皇帝稱為“面南背背”。這就是《易經》中所謂的:

《鴻門宴》中,為什麼項羽要“東向坐”?原來裡面有四層用意!

《資治通鑑·赤壁之戰》中有一段講的是諸葛亮去見孫權,對他說:

《鴻門宴》中,為什麼項羽要“東向坐”?原來裡面有四層用意!

這意思就是說,如果你孫權沒有戰鬥準備,就早點向曹操稱臣,“北面而事之”。那麼我們知道了,在朝堂上,皇帝是面南背北而高坐,兩廂的大臣們則按照官位的高低依而次排列,官位高的就排在前面,而同一排中,官位高的在右邊,“以右為上”。因此,在“堂”中,座位從尊到卑的順序依次為:

《鴻門宴》中,為什麼項羽要“東向坐”?原來裡面有四層用意!

但是,劉邦和項羽是在秦漢時期,而當時,項羽也不是君主,項羽和劉邦的會面並不是在“堂”中,而鴻門宴是個飯局,大家在一起吃飯,應該是在“室”中,這個情況就與“堂”的規矩不同了。在“室”中,東西的距離比較長,南北則比較窄,而在“室”喝,座位從尊到卑的次序是這樣的:

《鴻門宴》中,為什麼項羽要“東向坐”?原來裡面有四層用意!

在中國古代時候,對老師十分尊敬,坐席的時候,面向東方,坐在西面的席位,被稱為“西席”,表示崇重。在《稱謂錄》中是這樣記載的:

《鴻門宴》中,為什麼項羽要“東向坐”?原來裡面有四層用意!

漢明帝以師禮尊重桓榮,讓他坐在“西席”,就是基於這個禮儀規則。現在大家明白了,“室”和“堂”是不同的,“堂”是坐北面南為尊。而要是參加筵席,則是“室”,從尊到卑的次序依次為:

1。坐西(面東)、

2。坐北(面南)、

3。坐南(面北)、

4。坐東(面西)。

請客的主人通常是坐在東邊,這是上酒菜的通道,也就是咱們通常把請客的主人稱呼為“東道主”。

就是下圖:

《鴻門宴》中,為什麼項羽要“東向坐”?原來裡面有四層用意!

那麼,按照這個禮儀規則,項羽請客,劉邦和張良是客人,本來應該是下圖的席位次序:

《鴻門宴》中,為什麼項羽要“東向坐”?原來裡面有四層用意!

但在《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的鴻門宴的座位安排卻是這樣的:

《鴻門宴》中,為什麼項羽要“東向坐”?原來裡面有四層用意!

也就是下圖:

《鴻門宴》中,為什麼項羽要“東向坐”?原來裡面有四層用意!

項羽很不客氣,先佔據了最尊貴的“西席”,又把亞父范增安排在第二尊貴的北席。讓劉邦坐在較卑位的南席上,張良則在最卑位“東道”。

這是什麼意味呢?

一、意味著項羽在這次會面中給劉邦來了個下馬威,給他嚴重的鄙視;

二、項羽是以這種方式告訴劉邦:你必須清楚以後的政治形勢,我項羽要當老大了,你要臣服;

三、要劉邦表態,這席位的尊卑安排,看你劉邦爭不爭,言下之意:這個天下霸主之位你敢與我項羽相爭嗎?

四、看劉邦集團的馴服程度,如果有任何不滿,馬上就收拾掉他們。

而劉邦,張良對坐席的安排並無表現出任何不滿,接受了卑微,恭敬臣服,只求保命。所以,項羽最終沒有接受亞父范增的暗示,放了劉邦一條生路。

對此各位讀友們覺得呢?如果覺得小編說的有道理,麻煩動動手指點個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