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伊米

工業史鑑—80年代蘇州軸承廠樹立的五個經營觀點

在上世紀末期,蘇州軸承廠主要是為汽車、拖拉機、機床、礦山機械配套服務的生產滾針和滾針軸承的專業工廠,當時有職工776人,1980年以來,這個廠積極開展市場調查,及時改變服務方向,使生產進一步發展。1981年軸承產量比1980年增長34。1%,利潤增長22。5%,全年上繳利潤294萬元;1982年產量預計較1981年增長11%。蘇州軸承廠之所以能在調整時期取得較大發展,主要在經營工作中樹立了以下5個觀點。

工業史鑑—80年代蘇州軸承廠樹立的五個經營觀點

一、樹立市場觀點,適應市場需要,積極發展小批次、多品種。

當時,蘇州軸承廠產品已達1,000多個品種,僅軸承就有489個品種,1980年和1981年兩年發展新品種176個。如武鋼進口的1700軋機上維修用的三種滾針軸承,每種型號只需24套,產品工藝複雜,成本高,但是,蘇州軸承廠以滿足使用者要求為宗旨,承接了這筆“小生意”。雖然,批次小、品種多,給企業增加了一定的困難,但從長遠利益看,對企業的生產和發展是有利的。由於小批次、多品種已逐步成為這個廠的一個經營特色,不少使用者不遠千里慕名而來。

二、樹立全域性觀點,提高社會經濟效益。

蘇州軸承廠為新鄉機床廠試製的5套超精研磨床軸承,僅耗用材料和支付外加工費高達2,100元,而產品售價只有1,750元。對於這種蝕本生意,他們是這樣認識的:“講究經濟效益,不能光考慮本單位賺錢不賺錢,應以國家利益為重,從長遠利益著眼,從提高社會經濟效益這個宏觀經濟來認識,這是社會主義企業的性質決定的。”

工業史鑑—80年代蘇州軸承廠樹立的五個經營觀點

三、樹立發展觀點,發揮技術優勢。

為了使產品能迅速適應市場需要,提高競爭能力,他們自制和改裝了35臺裝置,解決了短圓柱磨檔邊,衝壓套圈脫碳,保持架去毛刺等25個技術問題;自行設計製造了可以裝配5種規格的衝壓套圈軸承的滾針軸承半自動裝配機,工效比手工操作提高4倍。

蘇州軸承廠透過市場調查瞭解到303經編機的配套軸承,當時雖然需要量很大,但隨主機的更新換代,有關企業已開始仿製西德型經編機。他們立即進行了這種潛在需要的新品種的試製和小批次生產,做好了市場需要的技術準備。

四、樹立使用者觀點,一切為使用者著想,努力降低成本,減輕使用者負擔。對於批最大、成本低的產品,他們本著薄利多銷的原則,主動向主管部門建議降價。

在企業生產由“吃不飽”變為“吃不了”的時候,他們對於使用者新的訂貨採取兩個辦法。首先,透過挖掘企業潛力,提高生產能力,對庫存某些結構稍有不同的產品進行改制、加工來滿足需要;另一方面,想方設法向有關部門和庫存較多的使用者調劑求援,解決部分使用者的燃眉之急。對實在解決不了的需要,也不一推了之,而是加強與使用者聯絡,做好解釋工作。

工業史鑑—80年代蘇州軸承廠樹立的五個經營觀點

五、樹立時間觀念,縮短產品試製週期。

在市場調查中,他們瞭解到工業縫紉機、印刷機械和輕騎兩用車配套的需要情況後,立即組織技術力量,突擊試製,在較短的時間內,為使用者提供了樣品,贏得了時間,增強了競爭力。又如過去尺寸較小的帶保持架的滾針軸承,一般採用鋁材製造。隨著主機壽命的提高,使用者對保持架的技術要求也相應提高,他們意識到這是一種方向性的改進,即在短時間內解決了用鋼架代替鋁架的生產工藝,及時佔領了市場。